唐一偉
摘 要:學風的建設關系到高校的生存與發(fā)展、管理與治學、人才與培養(yǎng),學風是衡量一所高校是否符合良好育人環(huán)境的標志。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隨著公民學習意識的提高,政策的推陳出新出,學風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信息全球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如何正確認識學風,定位學風的好與壞、培養(yǎng)大學學自強不息,勤奮好學、明理誠信的學習風尚,無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風輔導員
一、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
1.厭學現(xiàn)象較為普遍
大部分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較弱,學習能力不強,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上獨立性、自主性、探究性均低于普通大學生。不愛看書,不喜歡長時間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靜不下心來是高職生的顯著特點。高職大學生更加熱衷于考證,對基礎課程的學習重視程度不如專業(yè)課程。其實很多高職生并不缺乏學習的熱情,但懶于學習,不能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并堅持下去,長期以來沒有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且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擱置學習計劃。
2.熱衷上網娛樂
高職大學生上網的目的大多在于娛樂,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較少;高職二年級學生上網時間明顯多于一年級和三年級;男生大多熱衷于網絡游戲,女生熱衷與電視劇、娛樂信息和網上購物;手機上網和筆記本上網都是大學生上網的主要途徑,部分學生上課玩手機現(xiàn)象較多。
3.心理健康狀況低于普通大學生
現(xiàn)有研究成果均顯示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普通本科生相比有一定的差異,心理健康總體水平較低。高職生心理健康問題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包括成長經歷、社會環(huán)境、自身身心發(fā)展水平等。高職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的原因在主要于學歷層次、就業(yè)壓力、家庭教育三個方面。
4.高職學生與社會互動頻繁且熱衷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及學生會
高職生與社會互動的途徑主要有兼職工作、網絡、實訓、實習等。兼職和實習是高職生與社會互動的主要途徑,高職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以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為主,因此課程要求的實習實訓較多,實習實訓也是高職生與社會頻繁互動的重要途徑。
高職生大學生熱衷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其原因在于:剛進入大學的新鮮感;從眾心理,別人參加各種社團學生會自己也要參加;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結交興趣相同的朋友;希望通過社團學生會活動實現(xiàn)自我等。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進步各種網絡通訊方式,微信、微博、論壇也日漸成為大學生之間以及大學生與社會互動的重要途徑。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學風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習動機功利化,學習目的不明確
學習動機是大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正確的學習動機可以激勵大學生主動學習。很多大學生學習動機單純就是為了混畢業(yè)證和找工作,這部分學生一旦找到工作,學習動機就會弱化。有些大學生學習是出于來自老師和家長的壓力,部分大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自己要求松散,得過且過,把能過關、能及格作為目標。
2.部分大學生學習方法不對,學習習慣不好
許多學生有著“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心態(tài),仍有部分大學生在考前幾天到處搜尋考試重點,搞考前突擊,連夜作戰(zhàn)。大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缺乏參與意識,不去主動思考,主動學習,仍然采取被動學習的方式,不去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還有些學生缺乏質疑精神和辯證思維能力,喜歡灌輸式的知識接受方式。
3.部分大學生學風松弛
課堂上,一方面,學生遲到、曠課現(xiàn)象屢屢出現(xiàn),師生的課堂互動較差,不少學生帶著早飯去上課,在課堂上玩手機,不認真聽課,缺乏求知欲,學習作風散漫;另一方面,當前高校課余活動較為豐富,很多學生熱衷于參加各種活動,嚴重分散了學習精力,對自己不加以嚴格約束,荒廢了自己的學業(yè)。
4.部分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學習氛圍不濃厚
伴隨著互聯(lián)網的高速發(fā)展,電腦已經成為大學生的必備工具。有點大學生長期沉迷于網絡,熱衷于網絡游戲,精神恍惚,嚴重影響了學習。一個班級要想有優(yōu)良的學風,必須要以濃厚的學習氛圍作為支撐。除了班級活動外,大學生基本是以宿舍為單位進行活動,宿舍的整體學風受到每個成員的影響,不少宿舍集體掛科,集體玩游戲,集體遲到,集體曠課,正是由于宿舍中沒有同學去引領好的學風。
三、高職院校大學生學風建設的途徑
1.從大學生的思想源頭上解決問題要想解決好大學生學風建設問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解決思想問題是根本。首先,在思政課上要對大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其次,高校輔導員要善于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思想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引領和個別教育。
2.通過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做
好學風建設高校輔導員要針對學風建設中出現(xiàn)的典型問題,組織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比如主題班會、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宿舍文化節(jié)等活動,通過大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來做好學風建設,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另外,社會實踐工作也可以結合學風建設中的熱點焦點問題來進行開展,讓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
3.加強與家長的溝通
為了促進大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fā)展,高校要不斷加強家長與學校合作,加強家長與老師和學校的溝通,共同做好大學生學風建設工作。學院領導要有“一盤棋”的思想,整合各方力量,統(tǒng)籌各方資源,充分調動專任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教輔人員的積極性,共同做好學風建設,發(fā)揮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作用。另外,學校要發(fā)揮導向作用,增加對教學工作的考核,引導教師教學與科研并重,愿意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教學,要抓好學風建設的關鍵節(jié)點和關鍵環(huán)節(jié)。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
輔導員一定要在大學生剛入校時做好學風建設專題教育,引導大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標,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當學生學業(yè)成績下降、出現(xiàn)掛科時,一定要及時談心談話,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
參考文獻
[1]朱麗莉.新形勢下輔導員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J].文教資料,2008(5).
[2]殷世茂.淺談如何提高高校學風建設[J].內江科技,2010,31(3).
(作者單位: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