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素養(yǎng)為本”的教學設計

    2019-10-21 09:56:45雷鈺娜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7期
    關鍵詞:素養(yǎng)為本教學設計核心素養(yǎng)

    雷鈺娜

    摘 要:提高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元素周期律”為例,從教學思路、教學與評價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四個方面,探討了“素養(yǎng)為本”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元素周期律;教學設計

    一、教學思路設計

    發(fā)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教師積極開展“素養(yǎng)為本”的課堂教學實踐,主動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和策略,注重引導學生在化學知識結構化的自主建構中理解化學核心觀念,設計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解決任務,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逐步發(fā)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1] 。

    基于以上教學理念,本課時設計:試編元素表→尋找周期律→探究周期律→應用周期律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重溫元素周期表的發(fā)現過程,發(fā)現規(guī)律,探析規(guī)律,應用規(guī)律,體驗周期律的價值。

    二、教學與評價目標

    1.教學目標

    (1)通過理論和相關數據分析,認識原子結構、主要化合價、原子半徑呈周期性變化。

    (2)通過實驗探究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初步建立金屬性、非金屬性判斷的認識模型。

    (3)通過推斷鍶、硒兩種元素的性質,感受元素周期律在學習物質性質與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價值。

    2.評價目標

    (1)通過對原子半徑等相關數據和實驗事實的對比與分析,診斷學生基于證據進行推理分析的水平。

    (2)通過對第三周期金屬性、非金屬性探究實驗方案的交流與點評,診斷并發(fā)展學生設計實驗探究物質性質的水平。

    (3)通過鍶、硒兩種元素性質推斷的討論與點評,診斷并發(fā)展學生應用化學知識的能力及其對化學價值的認識水平。

    三、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試排元素表

    [情境素材]元素周期表的發(fā)現,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舉,這一偉大成果是許多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1789年,安托萬-洛朗發(fā)表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元素表》,將當時已知的33種元素分四類。1829年,德貝萊納提出了“三元素組”規(guī)則,他發(fā)現每組元素都有三個化學性質相似的成員。1865年,紐蘭茲提出“八音律”,他發(fā)現隨著原子量的遞增,每隔8個元素,元素的性質就會重復出現。后來,門捷列夫將當時發(fā)現元素的主要性質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進行反復排列比較,1869年發(fā)表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2] 。

    學生活動一:發(fā)給每小組1-18號元素的卡片,卡片上包含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等信息,參照科學家的思維,根據信息編排元素表,并解釋你的理由。

    設計意圖:以元素周期表的發(fā)現史引入課題,讓學生了解到元素周期表的發(fā)現,科學家經歷了艱苦而又漫長的探索過程,科學的本質在于探究。學生思考周期表中分類的依據,提出疑問,初步感受元素周期律的存在。沿著科學家的思維脈絡,通過學生動手排列元素卡片,小組交流,得出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體驗式的學習環(huán)境,感受科學研究的成功。

    2.數據對比,尋找周期律

    學生活動二:利用圖表,對比分析卡片上原子半徑等信息,尋找其中的規(guī)律。小組交流討論,總結規(guī)律。

    設計意圖:高一學生已經初步具備數據處理的能力,通過讓學生對比卡片上的信息,作圖表,直觀地呈現變化規(guī)律,小組交流討論,得出原子半徑和主要化合價呈現周期性變化。這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閱讀信息、提取信息、圖表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診斷學生基于證據進行推理分析的水平。

    3.實驗設計,探究周期律

    探究實驗一:搜集證據、預測金屬元素原子的性質,提出金屬性的概念。以11~17號元素中鈉、鎂和鋁的金屬性強弱探究為例,設計實驗方案,根據給出試劑確定實驗方案。以小組為單位,動手實驗,記錄實驗現象。

    物質實驗 Na Mg Al

    與水的反應 與冷水反應

    與熱水反應

    與鹽酸反應

    設計意圖:通過搜集各種證據,對Na、Mg、Al金屬性的強弱提出可能的假設,基于證據進行分析推理,并依據探究目的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操作,對實驗現象分析獲得結論。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建構嚴密的思維模式,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探究實驗二:聯系鹵素單質氧化性的判斷,設計S和Cl非金屬性比較的實驗方案。

    (1)整理以上實驗結果,結合教材表1-4、1-5,分析11~17號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變化規(guī)律。

    (2)試用結構觀點解釋變化規(guī)律。

    設計意圖:通過微觀探析,預測14~17號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以硫、氯兩種元素為代表,設計實驗探究其非金屬性強弱,這一實驗設計對高一學生難度較大,通過新舊知識的遷移,啟發(fā)學生從氯、溴、碘單質氧化性的強弱思考,提出氧化性強置換氧化性弱的思路,從而得出實驗方案。通過類比舊知識,聯想新知識,以層層推進的方式得出規(guī)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診斷并發(fā)展了學生設計實驗探究物質性質的水平。

    4.性質推斷,應用周期律

    [情景素材] 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為人體骨骼及牙齒的正常組成部分。它與血管的功能及構造也有關系,鍶在腸內與鈉競爭吸收部位,從而減少人體對鈉的吸收,增加鈉的排泄,有預防疾病的作用。

    學生活動四:

    (1)結合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斷單質鍶主要化合價,與水或氧氣等可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

    (2)比較硫和硒的非金屬性強弱?有哪些事實和實驗能驗證你的預測?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應用元素周期律,通過鍶、硒兩種元素性質推斷的討論與點評,診斷并發(fā)展學生應用化學知識的能力及其對化學價值的認識水平。

    四、教學反思

    通過對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變化的認識,鼓勵學生大膽預測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設計實驗探究來驗證規(guī)律猜想。對于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給予信息,結合探究活動,讓學生分析處理信息,并得出結論。最后推測鍶和硒相關性質,將所找所證的規(guī)律加以應用。

    通過微觀探析—預測性質—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微觀再探析—建立知識模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更是對知識的一種提升,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2] 田琪.挖掘實踐活動內涵開展“素養(yǎng)為本”教學——以“元素周期律”的教學設計為例[J].高考,2018,(35),30-31

    (作者單位:紹興市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素養(yǎng)為本教學設計核心素養(yǎng)
    “素養(yǎng)為本”的化學教學設計研究
    化學教學(2018年4期)2018-06-09 03:58:10
    “素養(yǎng)為本”課程的思考與實踐
    基于化學學科“素養(yǎng)為本”的教學實踐
    基于“素養(yǎng)為本”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嘗試和反思
    化學教與學(2017年3期)2017-03-25 02:19:36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47
    作為“核心素養(yǎng)”的傾聽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閱讀
    武鸣县| 白河县| 马山县| 揭阳市| 静安区| 百色市| 登封市| 运城市| 溆浦县| 青神县| 花莲县| 隆化县| 吉林省| 拜泉县| 石泉县| 宁乡县| 公主岭市| 上杭县| 吐鲁番市| 凤阳县| 晋宁县| 华坪县| 普兰县| 镇雄县| 勐海县| 社会| 子长县| 遵义县| 大悟县| 巴里| 游戏| 绥滨县| 泾阳县| 酒泉市| 新津县| 隆安县| 斗六市| 淮安市| 洱源县| 石渠县| 宝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