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
摘要: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較強的基礎理論知識、較強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協(xié)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工作在職業(yè)崗位第一線的技能型人才,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不能是普通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翻版,而應有自己的教育特色。
關鍵詞:高職教育;計算機基礎
高職教育是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的一種模式。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不能是普通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翻版,而應有自己的教育特色。以下以討論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為目標,闡述本人的一些想法。
一、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普及及高職教育本身的特點,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在整個高職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較強的基礎理論知識、較強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協(xié)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工作在職業(yè)崗位第一線的技能型人才,而計算機基礎課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特點以及它在信息技術中的位置,恰恰體現了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具體途徑。因此,重視和加強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對提高高職整體教育質量、增加高職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二、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和基本特點
早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主要內容是編程語言,培養(yǎng)目標是使學生具有一般小型程序的設計和閱讀能力。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普遍應用使網絡知識,計算機操作成為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又一項重要內容。各學校的非計算機專業(yè)普遍開設幾門或十幾門計算機課程,可以預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內容和課程量還會不斷增加。
高職業(yè)教育由于自身特點和目前三年學制的時間限制,應有自己相應的層次結構和基本特點,不能完全照搬,以適應當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形勢。
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并具有熟練操作計算機及在本專業(yè)熟練應用計算機的能力,為培養(yǎng)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服務。這里的目標包括二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一個追求方向和一個定位基點:計算機通用操作能力和與專業(yè)知識結合的計算機應用操作能力,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計算機高級最終用戶。根據這個教育目標,實施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應具有以下幾點:
1、注重應用
一是要加強基本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高職學生一般應比普通高校學生具有更熟練的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如數據輸入、文字處理和信息檢索等);二是強調計算機基礎教育與專業(yè)知識緊密結合,選用與專業(yè)密切有關的計算機內容進行教學,使高職學生不只是停留在一般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上,而成為既懂專業(yè)知識,又能熟練應用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
2、寬度優(yōu)先
計算機基礎知識課大多數都是一些操作性或入門性課程,一般構成這類課程的內容不要求很高的深度,但涉及的面比較寬,所以在確定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的知識單元時應注意一定的寬度。另外寬度優(yōu)先的特點要求在介紹一種應用軟件時突出基本的和常用的操作,不需面面俱到,不必過多、過細地介紹應用軟件的所有操作,不強調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這對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目前這種內容多、時間少的狀況尤其顯得重要。
3、社會需要
在確定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內容時,除了根據知識單元按層次選擇外,要根據社會的需要,即選擇社會及企事業(yè)單位目前需要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術作為教學內容。例如,有許多成熟的系統(tǒng)軟件如:Office Access Flash 等,到底選用哪一種軟件,除了考慮軟件系統(tǒng)本身特點外,還應結合當前社會上哪一種軟件使用更多、更普遍一些,或未來幾年的發(fā)展趨勢。為此,在確定教育計劃前,可組織專門的社會調查。還有一個版本問題,由于計算機學科知識更新速度快,這個問題顯得更加突出。學生在學校學到的內容往往落后于社會的需要,如學生在校學的是Office2003,而社會上各個單位已普遍使用Office2013。這種學與用脫節(jié)的現象,是教育資源的浪費,應及時避免這種情況。
4、靈活機動
靈活機動是指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如開設正規(guī)課、選修課、安排講座或有教師指導的自學,不管哪一種形式,學過后都要進行考試。采用靈活機動的方式是為了適應計算機學科知識更新快的特點,例如我們可以通過講座或安排有教師指導的自學來補充或彌補因軟件升級而沒有及時安排的課程內容、流行的實用軟件及專業(yè)范圍內需要的一些計算機知識。另外由于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內容多以及學生的基礎和興趣不同,也可通過開設各種選修課以滿足各方面需要。
可以根據以上幾點,按照社會實際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操作和應用能力。同時也要注意基本概念的學習和操作應用的平衡,防止學生知識面過分狹窄。
三、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分段
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和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目標,高職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可分成以下二個階段:
1、公共應用基礎階段
這是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第一階段,所謂公共應用基礎是指目前比較通用的計算機操作,只要是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都要接受這個教育,實際上這是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目標的第一種能力所要求的內容。這一階段可以包括以下內容:
1)計算機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2)硬件的基本配置和軟件的安裝能力3)常用工具軟件(如消毒軟件、數據壓縮/解壓軟件如WINZIP等)的使用能力。4)利用WINDOWS系統(tǒng)工具(如磁盤清理、磁盤掃描和磁盤碎片整理程序)改進系統(tǒng)性能的能力。5)多媒體工具的操作使用能力。6)辦公處理軟件Office系列處理能力。7)利用網絡進行信息瀏覽、檢索、下載能力
2、技術應用階段
這個階段可根據專業(yè)需要進行設置,靈活性較大,可由專業(yè)的教師設置和講授??缮婕败浖脑O計、分析和調試;數據庫操作與管理;多媒體軟件的應用(如PS,Flash,3D動畫等);計算機網絡、電子商務和網頁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制造及輔助管理及與專業(yè)有關的其它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操作使用等等??梢哉f技術應用階段是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目標的一種能力所要求的內容。
與普通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不同,將程序設計放置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第二階段。是由于高職特點,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教育,計算機基礎教育應以使用操作為主要內容,沒有必要學習更高級的計算機知識,計算機只是作為一種工具。另一方面,將程序設計內容放在第二階段,便于與專業(yè)相結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當然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階段和內容劃分不是絕對的,可以隨著計算機的發(fā)展和專業(yè)的開設不斷更新和變化,及時調整。
(作者單位:無錫機電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