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玉
摘 ? ?要:園校實踐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實踐能力。當前校園實踐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是教師的教學實踐指導水平不高、基層研究意識不強,實踐基地質量參差不齊;另一方面,是學生的主動實踐意識不積極、問題意識不強等。通過建立和完善園校實踐監(jiān)督機制、管理機制、交流機制可以提高園校實踐的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園校實踐;監(jiān)督機制;管理機制
一、園校實踐的意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質量,加強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等教學基本建設,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盵1]園校實踐是指幼兒園與高校之間協(xié)作、共建,培養(yǎng)未來幼兒教師的一種基本途徑,園校實踐是提高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素質和技能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教育見習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鍛煉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見習可以讓學生盡早熟悉幼兒園一日活動,了解幼兒教師教學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因此,教育見習對學生今后的專業(yè)學習有著積極的意義,不僅非常必要,而且越早進行效果越好。[2]
二、當前園校實踐的現(xiàn)狀
(一)園校實踐制度化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各學校都及時構建了“點面結合、分層推進、院園協(xié)作、理實一體”見實習新方案。[3]當前各學前教育專業(yè)都把園校實踐作為教學制度明確寫進了教育教學計劃中,并且明確規(guī)定了具體學時,實踐的學段,實踐的時間安排,實踐的具體內容。這些都體現(xiàn)了校園實踐的制度化,為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制度的保障。以某學院的學前教育專業(yè)為例:大一下學期,必須安排一天的保教見習活動;大二上學期,必須安排一周的保教見習活動;大三直接進行一學年的保教活動。這就為學生的上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園校實踐深入化
1.擴大了合作園的規(guī)模數(shù)量
當前,為了保障學生的園校實踐效果,各學前教育學院都注重于與地方各公辦、民辦幼兒園的合作,從而深入推進園校實踐的實效性。以某高校學前學院為例,在近7年學前學院的發(fā)展中,該學院與所在市的100所公辦、民辦幼兒園建立了實踐合作契約關系,讓近100所幼兒園成為了自己的實踐基地,為該學前學院的3000多名學生提供實習、見習的平臺。校園實踐基本慧及到每一個學生。
2.推動了山村幼兒園的發(fā)展
讓學生走入基層,參與實踐、參與保教工作,為實山村幼兒園帶去了新的生命力、新的保教理念、保教方法以及當前學前教育的前沿教育思想。為相對落后、閉塞的山村幼兒教育發(fā)展帶去了希望。也是2020年脫貧攻堅教育扶貧的重要任務之一,沒有農(nóng)村幼兒教育的崛起,就沒有真正意義的教育普及、教育公平。
3.加快了學前科研成果的轉化
高校教師走入基層,一方可以把自己的科研帶入一線幼兒園,提高當?shù)氐膶W前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從基層的教育問題著手,進行新問題的研究。進一步解決當前農(nóng)村學前教育遇到的具體問題。從而形成讓科研帶動農(nóng)村發(fā)展,讓自己的科研真正轉化為生產(chǎn)力。
(三)園校實踐學生化
1.促進了學生社會性的完善
學生在學習是以理論學習為主,只有個體真正地參與到具體的社會實踐中以后,才會對政治、經(jīng)濟、文化與教育的的關系有深刻地認識,從而讓個體的社會性得到明顯地提高。真正參與到社會建設中。個體德、智、體、美、勞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必須在具體的社會活動中體現(xiàn)才算是真正的發(fā)展。
2.推進了學生學習的實效性
在進入社會之前,大學生的生活都是在學校里度過,時間大約為18年左右。學校生活的漫長性,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他們無法知曉和檢驗自身的價值究竟在哪里?究竟有多大。而通過園校實踐讓學生,真正懂得了自身的價值,以及將來的努力方向,讓學習的實效性得以充分地體現(xiàn)。
3.構建了學生正確的教師觀
教師觀的形成不是在課堂上,不是高校里,它更多地應該在幼兒園里。當學生與幼兒相處的時候,他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教師。在幼兒園里,面對孩子的依戀行為;孩子的多動行為;孩子的攻擊行為;孩子的抑郁表現(xiàn)等。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如何去應對,這時形成的教師觀,才是真正的教師觀。
三、當前園校實踐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方面
1.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
雖然,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實踐制度,但是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在監(jiān)督和執(zhí)行力方面卻不夠嚴格。
2.統(tǒng)籌安排不靈活
在安排學生方面,教務部門本應該進行合理統(tǒng)籌、靈活安排,但是在安排中還是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3.學生分組不科學
把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安排在一塊兒,在具體地點實踐中不能很好地配合好工作,甚至出現(xiàn)內部鬧矛盾的事情發(fā)生。
(二)教師方面
1.基層意識不強
教師不能站在實踐來自于基層的角度思考問題,也沒能站在國家民族的高度來思考問題。
2.指導能力不足
部分教師不屑于去幼兒園有一個致命的軟肋就是自身的實踐能力不足,從而導致的實踐指導能力不足。
3.實踐知識不夠
部分教師滿足于自己在大學里的知識,對社會實踐知識不重視,也不虛心學習,對保教實踐知識顯得十分地脆弱,他們的實踐知識遠遠跟不上園校實踐的需要。
(二)學生方面
1.主動做事不夠
在見習中部分學生不能主動找事,被動于幼兒園的安排。由于自身學生角色的束縛,他們很難很快地融于幼兒園里的生活和工作狀態(tài)。他們在學校里的膽怯、含羞、缺乏自信等在幼兒園里都有所體現(xiàn)。
2.問題意識不強
不知道去幼兒園見習什么,這幾乎是很多學生的共同問題。她們在幼兒園找不到問題,提不出問題,她們不知道,自己去幼兒園的目的是什么,她們也不知道該向幼兒園里教師求得什么幫助,或者向見習帶隊老師獲得什么保教方面的知識。
3.操作實踐欠缺
很多學生到了幼兒園才發(fā)現(xiàn)部分操作性課自己根本就來不會,這主要集中體現(xiàn)于:兒歌彈唱、手工繪畫、歌舞動作等。另外,在具體游戲的指導中,他們也是呈現(xiàn)出一知半解的水平。比如:體育游戲的設計、表演游戲的設計、角色游戲的設計等,她們比較的欠缺。
四、當前園校實踐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見習人數(shù)規(guī)模太大
見習人數(shù)太多,而實訓基地比較少,當前師范??茖W校學前教育學院幾乎是主打專業(yè),在招生規(guī)模比較多,從現(xiàn)實上造成了實訓基礎的不足,尤其是離高校很近的幼兒園不多。以某高校的學前實訓基地為例,雖然他們實訓基地有100所,但真正能近距離為該學院學生提供實習的幼兒園卻只有30所左右,因為還有更多的幼兒園是在距離較遠的區(qū)縣或鄉(xiāng)下。
(二)教師去園時間太少
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經(jīng)常去幼兒園,因為各高校教師的教學量比較大,日常工作比較多,
還有部分教師兼職行政工作,這就導致了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幼兒園。這為教師園校實踐的效果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三)近距離實踐基地不夠
近距離實訓基地數(shù)量的不足,讓學生的見習變得很艱難。他們往往是50人左右共同擁
有一所幼兒園,然后是7-8人在一個班級里見習,有的甚至是10人在一個班級里,這樣實訓的效果很不明顯。而且也讓幼兒園的負擔不小,幼兒一下子看到這么多陌生面孔也有不多的不適。
五、改進園校實踐的對策與建議
(一)完善實踐監(jiān)督機制
堅強監(jiān)督機制是當前園校實踐的主要問題,對部分教師的不負責行為進行問責制,同時,規(guī)定嚴肅認真地寫好園校實踐記錄、園校實踐報告,對不能認真完成以上兩項任務的教師進行約談制或者進行教學工作考核不合格處理。同時,在園校實踐中,應該讓學生對教師的實踐指導進行評價或對教師的園校實踐情況進行監(jiān)督或打分。
(二)健全園校交流機制
加強實踐基地與高校的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交流。當前,高校教師去幼兒園的時
不足是一個方面的問題,另外,還應該讓幼兒園的教師來高校給學生上課,多與學生互動,把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多介紹給學生。尤其是幼兒的所思、所想、所做。還應該包括當前家長對幼兒的期待,社會對幼兒的要求等。
(三)構建實踐靈活機制
靈魂實踐機制是指可以在不同的學習時段安排學生去幼兒園,可以化整為零,讓1000名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時段去幼兒園。當前都是集中安排在某一時段去幼兒園,這樣學生太多,幼兒園壓力太大,見習效果不明顯。通過,靈魂機制讓學生分期、分批地去,隨機地去效果會更加地明顯,學生的參與度也更高。
參考文獻:
[1]陳永明.教師教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廖紅.從國外教師教育現(xiàn)狀看我國教育實習模式的構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4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