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平
摘要:現(xiàn)階段,學校和家長都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教師應(yīng)多關(guān)注幼兒平時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態(tài)度,從培養(yǎng)幼兒的日常行為習慣入手,從小養(yǎng)成講文明、講衛(wèi)生、愛動腦、多思考的好習慣,為將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诖耍疚闹饕接懥擞變航逃杏變喝菀壮霈F(xiàn)的不良行為表現(xiàn)、糾正幼兒不良行為的有效策略。
關(guān)鍵詞:幼兒教育;不良行為;糾正;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2-0264-01
引言
幼兒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培養(yǎng)的好壞影響著孩子未來的成長。但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幼兒會出現(xiàn)很多不良行為,這些不良行為的產(chǎn)生有很多原因,有父母的嬌慣,也有教師教育的不力。因此,家長和教師都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予以關(guān)注,對不良行為給予及時糾正,使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1.幼兒教育中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具體表現(xiàn)
1.1?幼兒在生活習慣方面的不良行為。
在家里或者幼兒園里,幼兒都會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挑食、偏食,愛吃零食,不喜歡吃飯或者吃飯時需要家長或教師喂飯,經(jīng)常剩飯、撒飯,邊吃邊玩,坐姿不正等。在學習或活動時,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不講衛(wèi)生,吮手指,挖鼻孔,不愛刷牙等?,F(xiàn)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所以都比較溺愛,特別是有老人的家庭,老人更是會盡對大努力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這就使很多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一旦要求沒有被滿足就會發(fā)脾氣,甚至大哭大叫,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樣會慣壞了孩子,不利于孩子未來的成長。
1.2?幼兒在言行方面的不良行為。
在幼兒園內(nèi)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愛做小動作,做事沒長性、喜歡磨蹭,不愿意做家務(wù),推諉,說謊,有攻擊性行為,不愛動腦,集體告狀等。這些是幼兒在幼兒園內(nèi)在言行方面的一些不良表現(xiàn),教師要給予高度重視,及時糾正。
1.3?幼兒在心理方面的不良行為。
幼兒在心理方面的不良行為的表現(xiàn)有自身沒有主見,對家長依賴性強,不愛惜物品,對陌生人態(tài)度冷淡,不喜歡分享,不懂得關(guān)心長輩,任性脾氣大,看見別的小朋友玩的玩具如果喜歡就會不考慮對方感受搶過來,據(jù)為己有。
1.4?幼兒在人際交往方面的不良行為。
幼兒在人際交往方面的不良行為的表現(xiàn)有沒禮貌,不懂得寬容,不遵守公共秩序,愛吵架,喜歡捉弄人,侵犯他人。當與別人發(fā)生矛盾沖突時,不知道主動道歉,做錯事時不敢承認,甚至為了推卸責任會說謊話欺騙老師。
2.糾正幼兒不良行為的有效策略
2.1?家長和教師要通過對幼兒思想和行為的全面觀察,找到不良行為產(chǎn)生的根源。
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對每個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當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要通過對孩子思想和行為的全面觀察,找到孩子出現(xiàn)這種不良行為的根源,這樣才能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糾正。導致幼兒產(chǎn)生不良行為的因素有很多,或者是家庭因素,或者是環(huán)境因素,或者是自身性格因素,或者電視等媒體因素,不管是哪種因素都可以導致幼兒產(chǎn)生不良行為,但教師和家長要通過觀察確認到底是哪種因素導致了幼兒的不良行為,這樣才能避免武斷和片面,對癥下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2.2?家長和教師要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給予充分重視和尊重,對孩子保持公正的態(tài)度。
孩子犯錯的原因有很多,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導致兒童產(chǎn)生不良行為,甚至有些孩子的不良行為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證明自己的存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或教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對孩子的這種心理給予充分的尊重,能夠以一種公正的態(tài)度、一顆慈愛的心來對待孩子的這種行為。這樣孩子會充分感受到家長或教師對自己的愛和對自己的重視,通過對孩子身心的尊重和保持公正的態(tài)度,可以大大降低孩子犯錯的幾率。
2.3?家長和教師要對孩子給予充分的信任,不吝贊美和期望。
每個孩子都期望得到家長或教師的認可和尊重,孩子只有充分感受到家長或教師的信任和尊重,對自己的期望,才會主動向家長或教師期望的方向發(fā)展。家長或教師要在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取得進步時多多給予肯定和贊美,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這樣會使孩子內(nèi)心受到鼓勵,每件事都會爭取做得更好,慢慢改掉自身的不良行為。
2.4?家長和教師要積極為孩子樹立榜樣,鼓勵孩子向榜樣學習。
家長和教師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積極為孩子樹立榜樣,通過自身行為為孩子做示范,引導孩子向正確方向發(fā)展。孩子每時每刻都在對家長和教師的行為進行潛移默化的學習,如果家長和教師在孩子面前爆粗口或出現(xiàn)其他不良行為,這些不良行為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不良影響。
2.5?家長和教師要對孩子給予正確而明確的提示和指導。
很多時候,孩子犯了錯誤卻不自知,因為他們自己不知道自己犯錯誤了,或者即使知道自己犯錯了卻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錯誤,怎樣改正錯誤,所以,如果家長和教師如果發(fā)現(xiàn)了孩子犯錯卻不以及糾正和指導,孩子的不良行為就會繼續(xù)下去,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到其他人,并且不利于自身成長。這種情況下,家長和教師就要及時指出孩子出現(xiàn)的不良行為,避免時間長了孩子走上歧途,并給予正確的指導和提示,使孩子能盡快改掉自身的不良行為,向著正確的方向去發(fā)展。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家長和教師要對孩子的日常行為多加關(guān)注,當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不要盲目去糾正,而是要先找到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的根源,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糾正。此外,家長和教師還要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樹立正面榜樣,對孩子起到示范作用,引導孩子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為未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吳宗英.幼兒教師對幼兒不良行為問題的應(yīng)對策略分析[J].時代教育,2012(18).
[2]肖敏.芻議幼兒教育信任危機的表現(xiàn)及其破解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33).
[3]王小南.芻議幼兒教育中幼兒不良行為及有效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