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少華
摘要: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不斷加速的過程中,建筑結構框架在整個建筑工程施工領域所具有的內涵也在實現不斷更新,而且由于建筑結構框架本身就有非常獨特的特點,從而得到了大力的發(fā)展。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對建筑功能的需求在不斷提升,在工程實踐中大跨度結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的快速發(fā)展。本文主要針對建筑工程框架結構施工技術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框架結構;施工技術
引言
在當今國家環(huán)保要求越來越嚴格的形勢下,鋼結構形式在建筑領域由于具有較強的抗震性能、施工周期短、工業(yè)化程度高、環(huán)保性的突出等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而鋼結構建筑物的大力應用也完全符合我國和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要求。
一、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特點分析
1.1框架結構施工技術概述
框架結構最主要是充分利用鋼筋混凝土來作為整個建筑物的承重梁柱,目前在整個建筑領域的高層建筑物建設過程中被普遍應用。其主要有以下一些特點:首先,高層建筑物以及大面積結構樓層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會應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澆筑;其次,在針對房梁或者樓板進行澆筑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框架結構施工技術來填充墻體,從而能夠有效提升建筑物的墻體實用性,也能夠為用戶后期拆卸或者是堆砌墻體提供便利,實現了建筑物空間上的靈活支配。這種結構與傳統(tǒng)建筑相比較,其最突出的特點是抗震性能非常強??蚣芙Y構本身的承載能力以及剛度要遠遠超過磚混結構,當建筑物遭受地震的時候,磚混結構非常容易在水平上產生位移,而框架結構由于實現了橫向以及縱向上的蔓延,從而使得其隨著樓層的不斷增加,更加能夠體現出其抗震優(yōu)勢[1]。
1.2框架結構施工技術實施方法
混凝土框架結構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主要分為框架結構和鋼筋結構施工兩個部分。從施工工具的角度來看,框架結構主要是進行軸線定位等工作,而鋼結構主要是完成鋼筋綁扎、支架搭建等工具,另外還需要針對框架結構的結構件預檢,鋼柱基礎檢測、施工流水段劃分等一些內容[2]。完成上述工序后充分利用合理的連接方式將兩種結構進行連接,在實際施工過程雖然兩道工序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必須要對每一道施工工具進行嚴格要求。
二、框架結構施工技術完善措施
2.1 實現模板施工的進一步完善
首先必須要充分保證在框架結構施工過程中應用的相關構件尺寸以及構架之間位置設計的合理性,這樣才能夠充分保證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因此必須要對模板的施工給予高度重視。根據相關研究可以發(fā)現,模板施工能夠對框架結構的施工質量產生極大影響。在實際模板工程施工過程中,首先必須要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并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圖紙設計對相關的預埋件、軸線位置、預留孔洞等相關位置進行合理設置。并針對測量放線過程嚴格控制測量質量,要充分保證測量結果達到相關標準要求才能進行后續(xù)支模施工。針對模板的頂部以及根部要采取合理措施進行控制,例如,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可以首先在混凝土結構中預埋短鋼筋,這樣就能夠對模板形成有效支撐。在具體和施工過程中,要充分結合混凝土具體特性,對模板進行合理設計,這樣才能充分保證模板在水平以及豎直等兩個方向上達到標準要求,也能有效提升模板的穩(wěn)定性以及剛度。
2.2 梁柱施工完善策略
在具體進行梁柱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鋼筋綁扎出現錯誤的現象。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必須要采取正確的鋼筋綁扎方法。這樣才能讓梁柱節(jié)點施工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要針對具體工藝流程進行明確劃分,對各個工序的施工進行合理安排,要讓鋼筋工以及木工之間實現緊密協(xié)調。在梁柱施工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分段綁扎的方法來進行鋼筋綁扎。首先,針對框架下方的柱筋進行綁扎,之后在進行柱模的安裝,確認柱模安裝達到標準設計要求之后才能夠進行后續(xù)的柱砼澆筑。拆除柱模之后,將梁底模進行良好安裝,然后在梁底模中將梁底鋼筋進行嚴格綁扎。在框架結構的梁柱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對施工技術進行嚴格控制,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工程存在安全隱患。
2.3 框架結構混凝土施工策略
在針對建筑工程地下室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框架結構地下室墻體澆筑質量進行嚴格控制。首次墻體澆筑,要在合理位置預留施工縫。然后利用石子砂漿將施工縫進行填充,完成所有施工縫填充之后,還需要進行分層充分振搗及后續(xù)的澆筑。地下室墻體澆筑過程中必須要實現對澆筑厚度的嚴格控制。一般來講,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主要是根據振搗棒的長度來澆筑厚度的控制標準。振搗施工必須要充分保證混凝土的密實程度。在針對鋼筋密度比較大的部位進行振搗的時候,要及時更換指定較小的振搗棒。針對框架結構柱以及地下室墻體澆筑過程中,要嚴格的采取分段澆筑的方式,并實現下料點的分散布置,這樣才能充分保證澆筑施工的連續(xù)性,也能夠讓堆料高度達到標準要求。為了有效避免下灰施工過程中出現洞口變形現象,應該在下灰施工過程中同時完成振搗作業(yè)。結構柱以及墻體混凝土澆筑之前,首先必須要將底部軟土層進行及時清除;然后再利用水泥砂漿進行填充,填充作業(yè)過程中要充分保證實際填充厚度處于0.5m~1m之間,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底部出現爛根現象[3]。在實際進行結構梁振搗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基本原則,這樣才能充分保證施工質量。而針對梁板的振搗則必須要使用平板振搗器,而且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板振搗器板平面達到一定的平整度要求。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目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框架結構應用頻率相對較高的一種結構形式,框架結構較高的安全性能,而且其整體結構性能以及抗震性能都非常好。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應用框架結構,必須要實現對框架結構施工技術的合理控制,這樣才能避免建筑工程施工出現質量問題,因此必須要針對建筑工程框架結構施工技術進行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薛軍. 淺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J]. 建材與裝飾,2018(42):22-23.
[2]馬曉波. 框架結構底層托梁換柱對原結構安全性評估及換柱對策數值模擬[D].燕山大學,2017.
[3]劉鋒濤. Revit結合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方式的混凝土框架結構本土化設計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