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曲
摘要:文章主要針對京劇老生行當的唱腔藝術與發(fā)生概念,展開較為深入的分析,首先介紹了京劇老生行當;其次提出了京劇老生行當的唱腔藝術,其中包含余派唱腔藝術和楊派唱腔藝術;最后總結了京劇老生行當的發(fā)生概念,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京劇;老生行當;唱腔藝術;發(fā)生概念
京劇作為中華傳統(tǒng)藝術的瑰寶,不僅有效濃縮了我國戲曲藝術和傳統(tǒng)民族藝術的精華,更是我國華夏特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被世人稱之為中國的“國粹”。京劇主要是借助于生旦凈末丑等行當在舞臺中進行表演。其中京劇老生唱腔具有著獨特的魅力,所以在現代社會中,正在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但是伴隨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京劇老生行當中的唱腔藝術也正在面臨嚴峻的改革挑戰(zhàn)。因此,將針對京劇老生行當的唱腔藝術和發(fā)生概念進行分析。
1京劇老生行當的概述
京劇曾經被稱之為“平劇”,主要是以二黃和西皮為腔調,最為常見的伴奏方式就是胡琴和鑼鼓等,正在被人們稱之為中國的“國粹”。而在京劇當中存有“生行、旦行、凈行、末行、丑行、雜行、武行、流行”七個行當,將針對京劇老生行當進行概述,老生其中包含“須生、正生和胡子生”,主要是指中年及以上的男性角色。若是從表演層次進行分析的話,可以被劃分成為長工老生、做工老生和武老生三種形式。
2京劇老生行當的唱腔藝術分析
2.1余派唱腔藝術分析
余派的唱腔特點在于“剛柔并濟、韻味醇厚”,能夠在表演過程中把人物形象特色進行充分展現。余叔巖在京劇表演的過程當中喜歡運用“立音”,通過“立音”的方式有效體現人物悲痛、激烈的情緒,而且在高音區(qū)域具有較強的沖擊力。比如京劇《捉放曹》,也稱《捉放宿店》,是余(叔巖)派著名的經典京劇傳統(tǒng)劇目。其中{西皮散板)“陳宮啊,一見咽喉啞”一句,“宮啊”兩個字在高音區(qū)的“i”音處,使用的就是“立音”;而“一見咽喉啞”仍是在高音“6、5”處進行聽力,然后在逐漸的婉轉到低音“5”處,進而充分體現陳宮的悲痛情緒。與此同時,余叔巖的嗓音還存有較強的彈性與韌性,對于高中低音區(qū)的旋律都可以運用自如。
2.2楊派唱腔藝術分析
楊派唱腔藝術是指楊寶森構建的藝術體系,在京劇老生行當中具有重大影響力。楊派唱腔藝術屬于在余派唱腔藝術基礎上進行發(fā)展而來的一種形式。楊寶森的嗓音條件相對于余叔巖不同,余叔巖的嗓音條件可以適應于所有高中低音區(qū)的旋律,但是楊寶森的嗓音條件只是在中、低音區(qū)中,有較強的優(yōu)勢,自身高音一般。由此可見,楊寶森能夠在余叔巖唱腔的基礎上實現揚長避短,從而創(chuàng)設出適應于自身的嗓音條件。所以,楊寶森的唱腔可以停留于中音區(qū)域,不能長時間停留在高音區(qū),防止出現聲嘶力竭的現象。
3京劇老生行當的發(fā)生概念分析
將從云遮月與醇厚、左嗓與雌音兩對概念,針對京劇老生行當的發(fā)生概念展開深入分析。
3.1云遮月
云遮月主要是針對男老生含蓄嗓音的比喻方法,意義是指云彩把月亮的光輝進行遮住,而伴隨著云開月現,嗓音也越來越清亮。若是從客觀角度進行分析的話,云遮月的嗓音雖然天賦條件不高于高門亮嗓的爽快,但卻一直都是京劇老生行當進行發(fā)生的關鍵。這種嗓音初次聽見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有些干澀,但是越聽越嘹亮,能夠讓聽的人感受到潛力無窮,屬于長時間鍛煉下形成的優(yōu)美音質,在京劇中被人們稱之為“水磨嗓”。
3.2醇厚
醇厚是指京劇人員進行演唱時,從而發(fā)揮出的韻味。雖然醇厚這一概念相對于其他概念而言過于抽象化,但卻一直都是觀眾重視的審美標準之一。首先,對于不同京劇演員而言,必定會在音色和發(fā)聲結果等多個方面呈現不同,但是醇厚只要人員能夠通過嚴格且規(guī)范的吐字發(fā)聲訓練就能做到;其次,對于傳統(tǒng)京劇演唱而言,可以有效滿足于字正腔圓和聲情并茂的技術層面,就可以被稱之為韻文醇厚,因此,醇厚的韻味基礎是咬字發(fā)音的基本功。
3.3左嗓
京劇男老生的劣質嗓音就被稱之為“左嗓”,對于京劇女老生并沒有這一問題的存在。由此可見,左嗓是指男聲當中存在的不正常嗓音,屬于能持續(xù)提高但是不能過低、聲音剛而扁的方式存在,有些專門唱高調門的老生或者是武生,就是運用這類嗓音進行演唱。但是在實際演唱的過程中還存有“干、單”等問題。首先,對“干”進行分析:“干”是指嗓音在演唱過程中不存有任何水音,這類聲音傳送到人們的聽覺系統(tǒng)中,會讓人們感覺到圓潤不足且僵硬苦澀。由于本身嗓音就存有“干”的問題,就需要演員能夠在演唱期間學會揚長避短,通過提高自身聲音渾厚的方式,把存在“干”的問題逐漸轉變成為“綿”,進而有效提升韻味的醇厚性;其次,對“單”進行分析:“單”是指演員在演唱過程中過于單薄,并沒有較強的厚度。根據目前京劇老生行當的實際表演現狀來看,有很多演員都在演唱中存有這一問題,而有的演員為了能在演唱中避免自身的嗓音過于單薄,就會使用鼻腔的共鳴進行彌補音色存在的問題,但是由于鼻腔的共鳴在于開口音和閉口音的演唱,所以具體位置很難掌握,若是沒能掌握好就會致使共鳴變成鼻音,最終不能獲得良好的音色效果。
3.4雌音
雌音一般都是指京劇的女老生,女老生因為自身不具備較強的功力,所以導致在演唱期間會自然而然的帶出嬌嫩的女性音色,而所發(fā)出的女性音色要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在演唱期間越是接近自己本嗓音色的發(fā)音,越是容易出現雌音,為了能避免這一現象出現,女老生就可以在舞臺上滿足高調門的演唱。但是由于女老生往往都會存有雌音,所以是否存有雌音也是評判藝術水準高低的關鍵,女老生要想避免這類問題的產生,就可以針對自己的橫音和寬音收放加大訓練力度,通過加大自身音色的渾厚,進而降低雌音的出現幾率。
結束語
綜上,京劇老生的唱腔藝術包含余派唱腔藝術和楊派唱腔藝術,并且唱腔藝術還具備獨特的文化價值,只有充分掌握和了解京劇老生的唱腔藝術,才能感受到其中存在的精神和魅力,進而起到豐富我國現有戲劇文化的目的。同時,在京劇老生行當中的發(fā)生概念,可以劃分成為云遮月與醇厚、左嗓與雌音兩對概念等,從而為繼承和繁榮國粹京劇做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