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會玲
目前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nóng)村的經(jīng)濟條件相對落后,學校的教學資源匱乏,學生的閱讀面偏窄,學生的語文學習僅靠一本語文課本,嚴重影響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2.學生語文基礎(chǔ)薄弱。相當一部分老師是代課教師,導致學生的漢語基礎(chǔ)知識特別薄弱,甚至有些初中生都搞不清基本的拼音規(guī)律。
3.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現(xiàn)在很多農(nóng)村的中學語文教學依然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不能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的語文課學生學習缺乏興趣,教學效果自然不佳。
針對以上問題,我采取了如下策略:
一、真正明確語文課程標準的地位和作用
一些教師的教學仍然著以前的老辦法,采取“死記硬背”“題海戰(zhàn)術(shù)”,對課文進行簡單的生硬的拆卸,使學生對語文課除了討厭就是反感,又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身素質(zhì)呢?
“課標”對整個學科的性質(zhì)和地位,對語文學科的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shè)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實施建議等方面,都有著明確的指導。然后結(jié)合教材,將“課標”的指導精神融入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去,才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切實的提高,才是真正的“課改”。
二、吃透教材,備好每一節(jié)課
“減負”工作進行了多年,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就是“減負但不能減效”。那么就需要教師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所掌握的知識不能減少,從而達到不減效的目的?!皽p負但不能減效”有不少的途徑,但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教師要吃透教材,備好每一節(jié)課。要想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所掌握的知識不減少,從而達到減負而不減效的目的,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對每一堂課有充分的計劃。
三、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學習是學生自身內(nèi)部發(fā)生的過程,一切教學行為只有在學生“想學”的基礎(chǔ)上進行,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到訓練中呢?語文教師應該為初中生制定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聽說訓練要求和計劃。引導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包括聽同學的發(fā)言,能夠?qū)蠋熁蛘咄瑢W的觀點提出自己的意見;其次,課堂上要大膽發(fā)言,并且能夠在發(fā)言中做到有理有據(jù)、條理清晰;第三,引導學生就課本中的問題或者社會問題進行討論,并發(fā)言等??傊趯W習過程中,學生投入的越多,就越有動力。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這樣學生學得有趣,教師教得輕松,那么教學效果也就越佳。
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通過合作可以博采眾長。在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學資源匱乏,合作學習就顯得更加重要了。我們這里說的合作是要求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采用集體討論的方式來解疑答惑,這樣就可以集中集體的智慧了。例如,在學習了《愚公移山》一文后,我就引導學生來分組討論一下愚公精神。各小組經(jīng)過討論,分別從愚公的有毅力、堅忍不拔等角度進行了分析,其中有一個小組提出了一個問題:“愚公太傻了,愚公精神也不值得提倡,沒有效率。既然在山里居住不便,為什么不搬家呢?那豈不是更方便?效率也更高?”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些學生干脆提出:“愚公精神就意味著沒有效率,根本不值得學習。”發(fā)生分歧后,我馬上引導學生就此問題繼續(xù)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們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真正地做到了自主學習。這樣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思路更加開闊,學生們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五、恰當?shù)剡M行課后輔導
由于農(nóng)村的學生基礎(chǔ)相對薄弱,因此有針對性的恰當?shù)恼n后輔導能夠?qū)崿F(xiàn)培優(yōu)補差的目的??墒?,大多數(shù)學生對課后輔導都比較反感,我們該怎么做呢?首先,課后輔導面積不宜過大,而應該選擇那些真正需要輔導的學生,并且要把輔導的重點放在幫助其樹立遠大理想的角度,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內(nèi)動力,這樣遠比輔導其做幾篇閱讀要有效得多。第二,在進行輔導時,主要是要知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第三,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幫互助,讓優(yōu)等生來輔導學困生,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他們接受起來就更容易一些??傊谶M行課后輔導是一定要注重實效,切不可走形式主義,表面熱鬧,實際上學生卻一無所獲。
六、分層教學法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睂W生存在個體差異是十分正常的現(xiàn)象,那么,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就應該了解自己教學活動中的另一方——學生的客觀真實的情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亟^了過去那種“人人皆要成堯舜”“人人都要十全十美”的工廠式的按同一標準加工的教學模式。
要想做到“減負但不能減效”,甚至減負增效的目標,我們覺得初中語文教學應該注意分層次教學。分層次教學不是將學生按照語文成績的好壞,簡單的分為優(yōu)良中差,而是根據(jù)“課標”的要求,讓全體學生在達到“課標”對初中學生在語文學科上的基本要求前提下,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努力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體優(yōu)勢,根據(jù)學生在語文方面的個體優(yōu)勢,進行分組,然后對不同的小組進行不同的要求,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放下老師的架子,要了解現(xiàn)在的初中學生所了解和喜歡的東西,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這樣才能成為初中學生所認同的朋友。知己知彼才能使分層次教學達到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布置作業(yè)時就可以分層布置,基礎(chǔ)題是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完成的,還可以再布置一些有難度的附加題給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再如在學習完一篇課文后,可以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寫一篇讀后感,而學困生則可以要求他們摘錄課文中的好句好段等。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方法外,還有許多減負增效的措施,這還需要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摸索研究。在這里我拋磚引玉,期待更多同仁共同努力,把農(nóng)村初中的語文教學“減負增效”工作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