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茹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知識觀、課程觀及教材觀都在發(fā)生重要轉向,語文課堂教學也面臨新的要求。肖培東作為語文特級教師,其教學藝術一直廣受好評,這源于他對語文課程內涵的獨特見解。研究他的語文教育教學,并從中窺探其踐行的課程及教材觀,對于如何更好地建設、發(fā)展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啟示意義。
特級教師肖培東,近年來一直活躍于語文教壇。他的語文課堂大道至簡,始終貫徹著他“淺淺地教語文”的教學思想。肖老師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堅持貼著文本教學,通過聽、說、讀、寫等各項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本文擬結合他的課堂實例,對肖培東老師的語文課程及教材觀作初步分析。
1 真教語文,教真語文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科,其主要特點在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且人文性寓于工具性之中。這不僅強調了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學科的性質,同時也彰顯了語文課程中對于立德樹人的特殊功能。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無論以什么樣的方式展開教學,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仍然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語文教學必須要回歸‘語和‘文的本真。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在這一點上,肖培東老師不忘初心,堅守語文本真,給我們做出了正確的示范。
1.1 淺淺地教語文
不知從何時起,語文教學內容變得越來越復雜,提倡語文“深度教學”的聲音層出不窮,在這樣的背景下,肖老師堅守語文正道,始終堅持“淺淺地教語文”,教給同學們字、詞、句、篇章,以及從中應該領悟到的思想感情?!毒腿伪本┐髮W校長之演說》是一篇演講詞,許多老師執(zhí)教該課時很容易就上成歷史課或思想政治課,忽略語文學科應有的價值屬性。而肖老師緊扣此課的文體特征,“在備課本上把‘演講兩個字寫得大大的,然后緊緊地盯著它,直到它融進自己的內心。他圍繞蔡元培先生的“三告”,引導學生從這一核心句入手,在反復朗讀中逐步把握演講詞的篇章結構、思想內容、語言風格,以及句式特征等,把它上成了一堂真正的關于“演講”的語文課。
1.2 簡單地教語文
為了迎合新課改中要求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的趨勢,各類名目繁多的課堂模式基本都圍繞著自主學習、交流討論等步驟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就語文教學來說,過多強調課上交流和展示,刻意營造課堂氣氛,語文課堂只能由 “滿堂講”變?yōu)椤皾M堂演”,學生在課堂上人云亦云,課后腦袋空空,更不用說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相比之下,肖老師的課堂顯得更為簡單純粹。
在執(zhí)教《我的早年生活》一課時,肖老師采用提問式導入,一上課就給同學們拋出“‘我是誰?是哪個國家的?同學是否了解作者的相關事跡?”三個問題,使學生在一次次思考中加深對丘吉爾的了解,把握自傳體文章的特質,看似毫無設計,信手拈來,實則大有想法,為之后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簡簡單單的課堂導入,反映出他真實樸素的教學思想,摸清學生,了解學情,一步一個腳印地引領學生走進語文,闡釋語文課程的內涵。
2 文本與學生并重
肖老師認為,“一個好的語文老師。首先要有一個尊重的心,尊重語文本質,尊重課堂教學規(guī)律,尊重文本,更要尊重學生”。在他看來,語文是一門“人”“文”兼具的學科,語文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因此,語文教學就是要扎根于文本,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目的,在遵循課堂教學規(guī)律的前提下老老實實地教會學生學習。
2.1 關注文本
錢夢龍老師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一篇課文教什么、怎樣教、是否教到點子上、能否讓學生真正受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解讀文本的功力?!弊鳛槠涞茏?,肖老師不負所望,一次次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顯示出他高超的文本解讀藝術,也體現(xiàn)了他“用教材教”的新語文教材觀?!痘实鄣男卵b》是一篇經典童話,課文本身可供挖掘的教學內容有很多。盡管經典的魅力在于常讀常新,但是就語文課而言,如果盲目求新求異,一味追求文本解讀的新穎深刻,只會迷失自我,給語文課帶上一層厚厚的面具。
2.2 關注學生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強調了以學生為主的理念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毙抡n程背景下,肖老師立足于學生本位,對教材的處理更加關注學生需要,給每位同學各抒己見的機會,體現(xiàn)出適應語文課程變革的新教材觀。
同樣是在《皇帝的新裝》這一課中,肖老師時刻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處理教材,幫助他們走進童話的。肖老師在課堂上充滿了耐心,給同學們足夠的時間表達自己的觀點,盡量讓每個有想法的同學都能得到展示,促使沒有想法的同學主動去思考。“語文教學的特點是熏陶漸染,潛移默化,語文課堂教學是要放慢腳步的,教師的耐心等待既是對教育對語文教學的尊重,也是對學生的真正尊重。肖老師的童話教學,根植于教材,卻又能靈活運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他們在思考中加深對童話的理解。
3 老老實實教會學生讀書
我們倡導語文教學要回歸語言本身,朗讀,應是最好的方式。而現(xiàn)在很多老師都忽視朗讀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在他們看來,課堂時間尤其寶貴,朗讀文本完全是浪費時間。肖老師的課堂教學卻尤其重視朗讀,以讀促學,以讀促悟,朗讀成為學生讀懂文本、走進文本的最佳途徑。
3.1 字詞、標點的涵泳
“字詞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解讀文本的第一步。離開對字詞句的學習,語文教學勢必成為空中樓閣,難以繼續(xù)前行?!焙芏嗳硕寂u當下的語文課“變味了”,歸根結底是因為語文學習沒有立足于語言文字。正如倪文錦老師所說,“語文教育無論具有多少功能,但萬變不離其宗,其根本前提是學生必須能夠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痹谛だ蠋煹恼n堂中,對文本的解讀緊扣字詞展開,積極引導學生品味字詞,甚至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
例如在執(zhí)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時,肖老師首先明確了語文學習的第一步,即認識字詞,對“嶙峋”、“啜泣”、“納罕”等詞正字正音,之后由“悶熱”一詞切入,通過對動詞、虛詞的分析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感悟文中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不僅如此,就連簡單的標點符號,肖老師也能引導學生細細品讀,認真咀嚼。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嗨,慢著,我軟弱地哀求道,‘我沒法——?!毙だ蠋熣垖W生補充破折號的內容,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深入情境,真正走進小作者的內心世界。正是憑借敏銳的洞察力,肖老師才能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字詞句段以及標點上的亮點,去理解領悟作者的語言和思想,將語言學習與情感體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現(xiàn)出較強的語文意識。
3.2 以讀促思
以《老王》一課為例,作者楊絳先生的語言看似平淡簡潔,實則樸素中飽含深情,需要細細品讀琢磨,肖老師花費了大量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反復朗讀關鍵詞句,探尋其中蘊含的復雜的人物情感。肖老師從文章結尾“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出發(fā)進行講解,讓學生不斷地去朗讀,不斷地去感受老王的不幸。單就“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這簡單的一句話,他先讓同學們整體讀,加標點后再次朗讀,最后調整好情感,跟著老師一起讀,體會其中蘊藏的作者對老王的深刻同情。肖老師帶領學生沉入詞語,真正地走近楊絳,走進這篇課文《老王》。
“語文課,首先必須是文本閱讀課,有瑯瑯的書聲,有真誠的對話,有主動的揣摩,有深刻的反思,有精神的升華。”肖老師的課堂始終貫徹著這一課程理念,肖老師的課堂一直都是書聲瑯瑯,課堂內容充實而生動,充滿了“語文味”,真正踐行了他“淺淺地教語文”這一教學理念。
結合肖老師的教學實踐,我們能看到他始終在“用語文的方式教語文”,老老實實,簡簡單單,堅持遵循語文課程的規(guī)律,守住語文的本真。在他看來。語文課程的內涵在于“語言”和“文字”,語文課堂要關注學生的存在和需求,要把“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作為語文課程的宗旨。在對語文教材的處理上,我們要改變過去的傳統(tǒng)教材觀,“以學生的發(fā)展為起點和價值追求,對教材進行‘生本化處理”。同時,在注重文本的前提下,也要聯(lián)系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突破教材的限制,將語文和生活打通,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傊?,在肖老師眼中,“語文課程不是靜態(tài)不變的知識系統(tǒng)”],而是工具性、人文性、言語性的相互融合,這種課程觀對于當下語文教育教學具有重要啟示。
(作者單位:陜西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