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喆雋
如今藝術家在完成一件作品后,留下自己的簽名,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但是歷史上的一些不朽名作卻并沒有簽名。拉斐爾在畫《雅典學院》時,把自己悄悄地畫在了右下角托勒密的邊上,而且目光直視觀眾。圖中其他的哲學家和思想家要么若有所思,要么三三兩兩地在討論問題,視線都沒有朝著畫外。據(jù)說拉斐爾還把自己的情人畫成了圖中唯一的女哲學家希帕提婭,放在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的身后。她的眼睛也看著觀眾,和拉斐爾形成對稱關系。兩人雖各處一方,卻有心心相印的感覺。
歐洲中世紀的畫家社會地位不高,只是諸多工匠中的一員,也就是畫匠,因此特別需要保護人的“照顧”。當時的很多畫作不是普通的私人收藏,而是由像天主教會這樣的大主顧定制的,因此幾乎沒有署名的可能。然而拿著畫筆的人總有自己的辦法,表露自己的愛恨情仇。畫中人就是畫外人。
另一位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菲利普·里皮(Filippo Lippi,又稱“老里皮”)也經(jīng)常把自己畫到作品里。例如,他在著名的《圣母加冕》中,把自己畫在了左下角—一個一手托腮的調皮修士。如果你在很短時間里連續(xù)參觀了佛羅倫薩的烏菲齊美術館、皮蒂宮和美第奇宮,就會發(fā)現(xiàn)幾張構圖不同、色彩風格不一,但是人臉幾乎完全一樣的圣母子圖。它們都是里皮的作品。他原本是一個修士,但愛上了修女盧克雷齊婭,后來兩人敢作敢當決定私奔。自此之后,里皮畫中的圣母瑪利亞幾乎都是按照盧克雷齊婭的模樣創(chuàng)作的。
所有的畫家都想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印記,但不是所有形象都讓人賞心悅目。米開朗琪羅在創(chuàng)作西斯廷小禮拜堂中《最后的審判》時,就把自己的臉畫到了一張人皮上。那是十二使徒之一巴多羅買,他受到迫害,被剝皮而殉道。米開朗琪羅想要借此表達什么?他為了創(chuàng)作這幅畫(包括之前的《創(chuàng)世紀》)嘔心瀝血,身軀佝僂,雙手僵化,整個人就好像只剩下一張皮了。
達·芬奇雖然留下了不少自畫像,但是在為米蘭瑪利亞感恩修道院創(chuàng)作《最后的晚餐》時同樣不能署名。然而該畫中,餐桌右下角的桌布卻打了一個結—拉丁語中“結”的發(fā)音和達·芬奇十分相似。他就這樣留下了自己的簽名!傳說當時修道院里的一個神父處處刁難達·芬奇。于是達·芬奇把猶大畫成了這個神父的樣子……
持筆的人往往是卑微的,可是他們的作品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