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青海省瑪可河林業(yè)局,青海西寧810001)
重點開展花葉海棠溫室容器育苗、溫室育苗、露天育苗技術(shù)試驗示范。
1.1 種子采集與處理
1.1.1 種子采集?;ㄈ~海棠果10月中旬成熟,其果實成黃色或深桔紅黃色。收集的漿果堆放至果肉腐爛,再清洗除去雜質(zhì)后晾干貯藏。2013~2014年共采收花葉海棠鮮果2000 kg,處理后得到種子125 kg。經(jīng)檢測種子千粒重為 3.8 g,發(fā)芽率為76.3%。
1.1.2 種子催芽?;ㄈ~海棠種子育苗前必須進行催芽處理。項目采用了春季催芽和冬藏催芽2種方式催芽,認(rèn)為花葉海棠種子可冬藏催芽處理,也可在播種前混沙催芽。冬藏催芽處理雖然比較繁瑣,但播后種子發(fā)芽率比春季催芽高,且出苗整齊。
春季催芽,在播種前1周左右,將種子用5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溶液或0.1% 的高錳酸鉀浸泡 3~4 h, 消毒殺菌,清水洗凈后,用30~40 ℃溫水浸種24 h,除去水面漂浮的癟籽后,撈出種子與3倍細濕沙混合均勻,放在溫暖處催芽,注意保溫保濕,一般5 d左右便可有1/3的種子裂嘴露白,開始播種。
冬藏催芽,入秋以前,篩選好的種子,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溶液或0.1% 的高錳酸鉀浸泡 3~4 h, 然后用清水洗凈。5∶1的沙子與種子混拌。放置在室外提前準(zhǔn)備好的貯藏坑中,上覆10~15 cm濕沙,地表再覆5~10 cm土。待1/3種子裂嘴露白時,開始播種。
1.2 大田育苗
1.2.1 圃地選擇。圃地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不易積水,微酸性至微堿性的沙質(zhì)壤土、耕作土、腐殖土,地下水位>1.5 m,土層厚度>50 cm的地塊。
1.2.2 整地作床。畦田寬3.0 m,長20 m,設(shè)有噴灌設(shè)施。
花葉海棠種子較小,育苗整地一定要細致,深翻20 cm左右,除去石塊、草根、樹根等雜物,然后做畦,做到畦平埂直。
土壤封凍前進行深翻, 結(jié)合整地施足基肥,施腐熟的有機肥3000 kg/hm2。春季播種前, 平整并進行細致的碎土工作,施磷酸二銨200 kg/hm2;細干土加入2%的硫酸亞鐵制成藥土,按1500 kg/hm2撒入土中。
由于th被認(rèn)領(lǐng)后才確定其對應(yīng)的物料、工藝、質(zhì)量信息,這里將裝配數(shù)據(jù)相對穩(wěn)定的時間區(qū)間細化為[TExch,TEh],即認(rèn)領(lǐng)后至完工前。
在播種前1~2周灌底水,在地表稍干后播種。
1.2.3 播種。花葉海棠育苗宜采用春季播種。播種時間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采用開溝條播的方法,行距20~25 cm,溝深1.5~2.0 cm,播幅寬10 cm左右,將種子均勻地撒在播種溝內(nèi),覆土厚0.5~1.0 cm,播種量為5 kg畝,并在播種后用無紡布覆蓋保墑。
1.2.4 撫育管理?;ㄈ~海棠出苗期撫育管理的重點是保溫、保濕, 以及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其生長期管理,須注意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1.2.4.1 水分管理:為防止土壤板結(jié),出苗期一般不灌水,如土壤干旱影響幼苗出土,可適當(dāng)噴灌水,但不能漫灌。如發(fā)生板結(jié),一定要及時淺耙松土。播后一般7~10 d即可開始出苗,15 d左右苗可出齊。苗出齊后,要盡量控制水分,促進幼苗扎根。干旱時可噴水或小水漫灌。
花葉海棠平均苗高3.0 cm左右時,進行間苗,保持150~200株/m2。出苗后視土壤干濕情況灌水,下雨后要注意洗去幼苗上積的泥,俗稱“扒泥褲”。追肥在定苗后進行,進入速生期后要加大水肥用量,促進苗木生長。8月以后要停水停肥,促進苗木木質(zhì)化。
1.2.4.2 除草:幼苗出齊后,及時除草松土,幼苗期每隔3~5天除草1次,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生長期每隔10~15天進行1次,后期每隔20天除草1次,以保持土壤疏松、無雜草。
1.2.4.3 追肥:苗子出齊并生長穩(wěn)定后可結(jié)合噴灌進行追肥,以尿素為主,追肥量5 kg/畝,1年追施2次,間隔1個半月。
1.2.4.4 有害生物防控:花葉海棠苗期易染立枯病,苗期立枯病以預(yù)防為主,用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6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800~1 000 倍液浸種,苗木出土后噴施 50%多菌靈 600~800 倍液。感病時可用硫酸亞鐵、多菌靈、百菌清等生物藥劑交替噴灑。
海棠蚜蟲采用20%吡蟲啉2500倍液、25%抗蚜威3000倍液噴霧防治。
1.2.5 苗木出圃。苗木應(yīng)達到地上部枝條健壯,木質(zhì)化程度高,芽飽滿,根系健全,須根多,無病蟲等條件才可出圃。一般春秋季節(jié)起苗為最佳時間。
研究認(rèn)為花葉海棠育苗密度與苗木生長密切相關(guān),苗床苗木密度76.4株/m2時平均地徑0.42 cm; 苗床苗木密度238.5株/m2時平均地徑0.36 cm,隨著密度增大,苗木地徑明顯減小,分析認(rèn)為花葉海棠育苗適宜密度宜在150~200株/m2。
圖1 育苗密度與高徑比徑關(guān)系圖
春天起苗宜早,要在苗木開始萌動之前起苗。秋季起苗應(yīng)在苗木地上部停止生長后進行,此時根系正在生長,起苗后若能及時栽植,翌春能較早開始生長。此外,春天起苗可減少假植程序。起苗前圃地要澆水。因冬春干旱,圃地土壤容易板結(jié),起苗比較困難。在起苗前4~5天給圃地澆水,提高苗木成活率。
表1 育苗密度與樹種量比較表
圖2 花葉海棠不同密度苗木地徑分布圖
1.3 容器育苗
1.3.1 基質(zhì)的配制?;|(zhì)按泥碳土75%,珍珠巖23%,2%的過磷酸鈣的比例進行配制。將基質(zhì)和殺菌劑充分混拌均勻。
1.3.2 容器選擇及填充。育苗容器采用8 cm×15 cm營養(yǎng)袋,填裝時做到均勻、松緊度適中。將混拌好的基質(zhì)裝入育苗容器中并運入基地日光溫室擺放好,澆1次水,澆水量看容器底部出水即可。
1.3.3 播種。育苗基質(zhì)要在播種前充分濕潤,采用點播方式,每穴播種2~3粒種子,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播種后種子表面覆蓋沙土,厚度是種子厚度的1~2倍。覆土后,隨即澆水,出苗前保持基質(zhì)濕潤。播種后在溫室內(nèi)完成苗木培育。
1.3.4 苗期管理。出苗期每天噴水1~2次,要做到既保持床面濕潤又不積水。生長期苗床切忌積水,灌溉以側(cè)方灌溉或灑水為主。
在溫室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花葉海棠出苗期易感染猝倒病,可用30% 惡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輪流噴灑,間隔7天左右。
出苗后飛虱、蚜蟲等侵害嚴(yán)重,用2%阿維菌素乳油1000~2000倍液、3%吡蟲清乳油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000~6000倍液噴灑。
1.3.5 煉苗出圃。花葉海棠出苗快,出苗期一般在5~15 d,容器育苗60 d左右即可達到20 cm的出圃高度。溫室容器苗當(dāng)年7月出圃造林;露地容器苗秋季或翌年4~6月出圃造林。
為了提高容器苗雨季造林的成活率,6月中旬溫室容器苗開始煉苗出圃。當(dāng)幼苗苗高在20~30 cm,主根長20 cm以上時,將合格苗木斷根,從溫室移置室外煉苗。移后的3~5 d內(nèi),進行遮蔭且每天灑水1~2次,以后逐步減少遮蔭和灑水,以達到鍛煉苗苗木,提高苗木抗性的目的。
花葉海棠生長在青海省東南部高海拔林緣地帶,屬于野生綠色無公害藥、食兩用樹,為青南地區(qū)獨特的稀有樹種。隨著現(xiàn)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三高人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糖尿病等現(xiàn)代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據(jù)調(diào)查:目前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規(guī)模十分巨大,且正以年增長0.1%的速度在增長;高血壓患者人數(shù)規(guī)模十分龐大,而每年還在繼續(xù)新增1000萬高血壓患者;有1.6億成年人血脂異常;“三高人群”已呈年輕化趨勢。
經(jīng)對青?,斂珊恿謽I(yè)局、互助北山林場、西寧植物園等地花葉海棠嫩葉檢驗結(jié)果,花葉海棠葉片中,所含營養(yǎng)物質(zhì)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zhì),維生素CBE、鈣、鐵、鋅、銅、硒、β胡蘿卜素、總黃酮等。
藏茶,其味清香甘洌,回味悠長,色澤淡雅宜人,香揚水柔。用量少,耐沖泡,適合各類人群的飲用。長期飲用能輔助調(diào)節(jié)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癥狀,是“三高”人群和肥胖人群的首選最佳消脂、解渴的天然綠色健康飲品,是長期飲用和饋贈親友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