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
摘 要 在新課程的推波助瀾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教學行為,體育教學中的“傳統(tǒng)教學”逐步被“自主探究,自主學練”等教學方式所取代。“嘗試教學”逐步被應用于體育課堂教學中,被廣大體育一線老師接受、認可、應用。筆者主要是學習了毛振明等老師的一些文章,在學習借鑒和實踐應用的基礎上,結合小學體育課堂,比較客觀地再談“嘗試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關鍵詞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嘗試教學;策略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8-0049-01
一位體育教研員說:體育技能真的是我們教出來的嗎?(練出來的)練習的方法呢?筆者用百度搜索一下,“自主學練”“開放型的教學”“建構主義教學”“超市體育”等一些“學生為主體”模式下的體育教學新名詞,不勝枚舉。當然也有很多體育教學專家和同行提供了在體育課中實施“嘗試教學”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既然別人談到過這方面的經驗,筆者再次結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實踐經驗用拙筆提述,也就只能說是“再談”了。
一、體育課中“嘗試教學”的優(yōu)勢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體育教學“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教學思想也深入人心,教師已不再是單一的角色,整個教學流程不能始終以枯燥說教、命令式、灌輸式的方式對待學生了。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是很難的,一線的體育老師都有認識,但在實際教學中“講要領,強化練習,糾錯提升,小結下課”的傳統(tǒng)“先教后練”模式還是普遍存在的。培養(yǎng)學生主動鍛煉意識……同行提到的筆者就不再累述了,筆者認為“嘗試教學”的優(yōu)點更在于:
(一)“嘗試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精神
修改別人的作品是一件很難的事,一般的“先教后練”是學生先感知再體驗,當學生已經感知老師給的模式后,要想再創(chuàng)新那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這一步驟反過來變成“先練后教”的嘗試教學就相對容易。教師可針對要學的新知識提出一個問題,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或者只是提供一件道具,讓學生展開創(chuàng)造性地練習,探索技術技能,獲得初步的運動體驗。
(二)“嘗試教學”讓學生掌握的體育技能更鞏固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文字形式的說教基礎上,是很難建立感性認知的,只有調動他全部的感知器官,去接觸學習對象,他思維中的學習內容、要掌握的技術技能才是生動形象的。“先教后練”對于教師先提供的理論知識,學生很難形成屬于自己的東西,即使他們可以記住一些,但也只能是短暫的、表面的。因此,我們應當先讓學生嘗試地練,使他們的頭腦有了想像的材料,然后把它變成理性的條文加以認識,讓學生先練、先做,使他們建立更多的感性認識,再教,更便于讓學生掌握動作的技術。
二、體育課堂中嘗試教學的步驟與方法
“嘗試”就是教之前的試練,是一種發(fā)散、自主創(chuàng)新的活動;“再教”是指在學生嘗試體驗的基礎上加以規(guī)范,加以點撥,是一種集中的過程。結合體育課的流程,“嘗試教學”往往有以下方法和步驟:
(一)激發(fā)動機,提出問題
醫(yī)生給人看病得“望聞問切”,才能對癥下藥,老師上課也一樣,不可能拿起來就練,練什么、有什么要求、什么組織形式等,都應該事先有所預設。教師得從教學內容出發(fā),結合教學目標,設計學生“需嘗試的內容”。因此,教師就應想辦法激發(fā)學生試一試的愿望,運用情境、故事、道具或者是場地布置和設置問題等方法,讓學生有學的欲望,使學生產生對所學知識的關切與重視,從而形成學習新知的動力,達到主動參與“練習”的狀態(tài)。
(二)學生練習,獲得經驗
“嘗”只是知其味,讓學生獲得第一手的體驗資料。在過程中出現(xiàn)的技術動作,有的是老師期待的,有的是老師不想看到的,但筆者認為只要安全合理的,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允許學生出現(xiàn)這樣那樣錯誤的。正因為存在問題,需要教師接下來的指導,所以“嘗試”不是純粹的強化提高,而是為接下來教師的“后教”做好了鋪墊。
(三)教師傳授探索討論
學生通過前面“嘗試”這一環(huán)節(jié),獲得了一些直接經驗,但總歸是不全面的,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必須加以規(guī)范,如果“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那就和體育課的本質就背離了。因此嘗試教學中的后續(xù)“再教”也很重要,讓學生帶著直接經驗,去偽存真,求證未明知識和技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用語言談(回答教師預設的問題),用肢體語言證明自己的見解。
(四)歸一提高完善總結
經過“去偽存真”之后,大部分學生已對所需掌握的動作要領有了新的認識,但由于學生間存在著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差異,還需進一步的練習提高完善,這好比是一件作品最后的修改。如果你是分單元教學的話,這一過程也可以安排在下一課時中,或下一個學期的深化提高中。如,排球的墊球,經過對下手墊球動作要領的重新認識之后,盡管學生都已知道正確的動作是怎么做的,但要避免出現(xiàn)雙臂不夾緊、手指部位墊球等動作,還是得通過反復的練習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