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定強
摘 ?要:隨著我國現代化教育進程的不斷推進與改革,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整體理念也逐漸從應試教育轉變?yōu)樗刭|教育理念。鑒于素質教育理念的時代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逐漸成為了當下我國現當代教育事業(yè)的主流趨勢。而初中語文作為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教育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勢在必行。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語文;散文教學
引言:
現當代散文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等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散文的學習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散文的過程中體會散文的意蘊,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本文就如何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開展高效的初中語文散文教學進行論述。
一、現階段初中語文散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散文教學雖然作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教學內容,但是從現階段的初中散文教學實踐來看,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阻礙著散文教學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首先從初中生對于散文課程的學習情況來看,現代化散文相比于文言文都是白話文,其學習難度較低,但是還是有大部分的學生不具備對于散文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課堂教學的參與度普遍較低。究其原因,是由于大部分的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散文教學實踐的時候往往都采用朗讀法和講解式的教學方式,所采取的教學手段十分單調,缺乏靈活性。進而使得大多數的學生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于散文課程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也沒有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雖說講解式的教學手段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也進一步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發(fā)散思維能力的提升。再加上,大部分的初中語文教師在對于散文教學設計上不夠深入,其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大多都停留在對于文本的解讀上,缺乏對于散文語言的深層剖析,使得學生在雖然能夠從教學中明確作者的感悟,但是卻無法深入體會散文的文字表達魅力和其中的深刻內涵。這些問題都進一步限制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二、創(chuàng)設散文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散文教學不同于其他語文學科知識的教學,散文中獨有的文學意境是優(yōu)秀散文所共有的題材特點,可以說,意境是散文美的靈魂。每一篇不同類型的散文其實都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悟和情感內涵,散文中字里行間所呈現出的都是情與景的交融,每一個段落都充滿著感染讀者和吸引讀者,令讀者能夠產生情感共鳴和代入的意境。所以在初中語文散文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結合散文內容創(chuàng)設散文教學情境,促使學生能夠引發(fā)自身的情感共鳴,進而達到情感代入的學習效果,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所傳達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
例如,教師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紙船》這一散文時,在正式開始授課之前,教師就可以先不直接切入主題,而是拿著事先準備好的紙船,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讓學生們思考這篇散文為什么要以紙船為題目?還可以詢問學生們是否會疊紙船,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和參與的積極性。之后教師再進行課程的深入,如果只是讓學生們從文章的字面含義中去感受作者深厚的思念之情,學生們可能會僅限于知曉而已,但是很難產生自身的情感共鳴,促使自己無法深刻體會作者以紙船來寄托思母之情的無奈。所以,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聯想自身的實際情況,想象自身與母親分離時候的思想感情,進而創(chuàng)設真情實感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促使學生感受作者遠離家鄉(xiāng),遠離母親的無奈與痛苦,感受文章中所表述的紙船背后所傳達出的思想感情,進而達到極佳的學習效果。
三、秉承生本教育理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所大力倡導的以學生為主的生本教育理念,也是我國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重要教學理念。傳統的語文教學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因此,總是只注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綜合素質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教學。也使得近年來出現了少許“高分低能”學生的現象,這對于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警醒。所以,新時代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明確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秉承著生本教育理念,在進行散文課程的教學時也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教學七年級上冊《我的信念》一課時,由于這篇文章是一篇自傳體散文,是由偉大的女性科學家居里夫人所創(chuàng)作,考慮到大多數的學生由于自身的知識面較窄,所以可能對于居里夫人的事跡缺少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師就可以在正式授課之前,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有關居里夫人的主要生平和杰出貢獻的視頻資料,促使學生能夠對作者有一定基礎的了解。之后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掌握文章的基本內容。緊接著教師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促使小組成員一起討論信念的定義是什么,或者自己的信念是什么。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在與小組成員之間的探討中逐步為“我的信念”下個定義,又或者是思考對于自身來說信念代表著什么。不僅能夠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也能夠促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勇于表達自身的觀點,并學會對于他人的想法要給予完全的尊重和認真傾聽,在小組成員互相的質疑和認同之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綜上所述,散文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要明確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進而秉承著生本教育理念,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從而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會敏.試析初中語文散文教學中的情感激發(fā)[J].新課程研究,2019(09):133-134.
[2]孫小芳.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