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
面對諸多選項時,怎樣才能做出正確的、令人滿意的選擇?美國心理學(xué)家巴里·施瓦茨在著作《選擇的悖論》中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方法。
1. 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我們通常覺得選擇多是好事,但它的壞處也顯而易見,就是讓我們難以抉擇。所以限制選擇的數(shù)量就很重要,需要明確什么對生活來說是重要的,然后把精力都放在重要決策上,其他的放一邊。
2. 做“選擇者”,而不是“撿拾者”。選擇者是指能為自己和他人創(chuàng)造選擇機會的人,而被動地從已有選項里挑選的人則是撿拾者。努力主動選擇,少點被動撿拾,需要我們認(rèn)真思考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么,不要從眾選擇、隨波逐流。
3. 做“滿足者”,而不是“最大化者”??傁胍白詈玫摹?,會讓人受罪。最大化者常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他們害怕后悔,不愿失去任何一個機會,但這樣做最容易失望。而接受“足夠好”可以減輕心理負(fù)擔(dān),讓人有滿足感。因知足而得到的快樂比盲目追逐“最好”更能讓人感到幸福。
4. 別老害怕后悔。選擇意味著放棄。光是想想那些被淘汰的選項的優(yōu)點,就會削弱我們對最終選擇的滿意程度。雖然考慮其他選項是有必要的,但如果總惦記、考慮那些被否決的東西,就會把我們推向后悔的邊緣,而忘了珍惜已經(jīng)擁有的。
5. 做不可逆的選擇。“退貨”機制可能不利于做出滿意選擇。若我們可以對某個選擇反悔,滿意度會相應(yīng)降低;而如果某個選擇不可更改,我們就會把更多精力放在改善已有關(guān)系上,而不是進行無謂地糾結(jié)、猜疑。
6. 培養(yǎng)感恩之心。對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要心懷感激。如果總是想象有更好的代替品,左顧右盼,永遠(yuǎn)不滿足,我們就會更關(guān)注已選之物的消極方面,無益于獲得幸福感。
7. 明白“適應(yīng)”是人之常情。無論是高檔的音響設(shè)備還是豪華轎車、九百多平米的豪宅,它們帶給人的快樂都不會像你最初體驗到的那樣強烈。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慢慢適應(yīng)那些本來能讓人興奮的東西,這并不是說當(dāng)初選錯了,不要因為“適應(yīng)”而感到失望。
8. 控制過高的期望。我們對一個東西的喜愛和對一個經(jīng)歷的體驗大多受期望的影響。若想增加選擇的滿足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對它們期望太高。靜待生命中出現(xiàn)的驚喜,會讓你有更大的喜悅。
9. 避免攀比。跟別人比,尤其是跟別人的長處比,通常會降低我們對選擇的滿足感。多關(guān)注自身的條件和滿意度,接受“足夠好”。
10. 遵循社會的規(guī)則、道德約束。坐車系好安全帶、少喝酒、不要數(shù)落人等,這些行為的選擇最好依據(jù)有形或無形的規(guī)矩,這會為你減少很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