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博
摘 要:《詞林摘艷》是中國戲曲史上的一部元明散曲集,收錄的作品包括小令和套數(shù)。在將全部散曲進行分類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一類散曲可以概括為“生活俗事”的類別,這類散曲具有研究價值。本文對《詞林摘艷》中屬于“生活俗事”類別之下的小令進行分析和闡述,進一步深化對“生活俗事”類別散曲的理解和把握。
關鍵詞:《詞林摘艷》 生活俗事 散曲 小令
《詞林摘艷》是吳江人張祿編撰的元明散曲總集,一共包括十卷,每卷即為一集,以天干計數(shù)法標注卷序。根據(jù)內容類別可以分為小令和套曲兩部分。根據(jù)任中敏先生在《散曲研究》中對于“散曲”的界定,認為“凡不須有科白之曲,謂之散曲”①,那么《詞林摘艷》當中收錄的很多套曲都不符合這一標準,因其許多作品“本為雜劇中有科白之套曲,而選者削其科白,僅登曲文”②,科白是讀懂曲辭進而領悟整個戲曲作品必不可少的要素。用黑格爾的話說:“提供戲劇內在價值的,主要是一種便于上演的動作情節(jié)?!雹垡虼耍谀撤N程度上確實會削弱曲辭本身的審美體驗和劇情代入感。不過散曲的寫作方式是要遵循固定程式的,在不損害散曲本身形式及主題意義的情形下將科白省略,更能專注散曲本身之美。因此.《詞林摘艷》仍然是一部優(yōu)秀的元明散曲選集。
以每一首曲子單獨成立為準的,《詞林摘艷》中小令部分共有286首作品,套曲部分共有2649首作品(散套和劇曲都統(tǒng)一算作套曲作品),共計2935首作品。小令作品在總曲子作品數(shù)量中占比大約l0%。筆者大致將《詞林摘艷》涉及的全部曲作劃分為五種類型,分別為“愛情題材”“情緒體驗”“觸物興懷”“景象描繪”“生活俗事”?!吧钏资隆边@一部分只占據(jù)所有曲子中很小的比重。在小令中,“生活俗事”類型的曲子有23首,占比大約8%,為數(shù)雖少,卻有著較高的研究價值。
單就小令來講,涉及“生活俗事”的這23首曲作和其他小令在整體風格上比較類似,都是更傾向于詩詞風格的藝術特征,富于象征意象和悠然意境。象征主義者認為,在日常生活感知的各種事物后面隱藏著生活的全部秘密,人們的內心能在靜寂和朦朧中領悟這種秘密④,而小令這種體裁非常適合表達這種認知和體驗?!对~林摘艷》收錄的小令大多以組曲形式呈現(xiàn),縱觀所有曲作,很少有一組小令只單純涉及一方面內容,而是在跨度不大的范圍內竭盡作者之能事進行創(chuàng)作。
盡管涉及“生活俗事”類型的作品為數(shù)不多,卻不影響它們搖曳生姿、各具特色,將社會生活景象盡情展現(xiàn)。以《攤破金字令·秋思》為例:
攤破金字令·秋思
紅妝艷質,今日多僝僽,家鄉(xiāng)縹緲,對景空回首。懊恨雙親,下得毒手,把奴推出門外,做出場丑,如今到此不自由。寒風冷颼颼,寒蛩泣暮秋,月掛銀鉤,雁過南樓,寒燈冷落獨自憂,梧桐樹,一葉秋,寂寞幾時休。轉添愁,黃昏時候,萬木凋零將盡,恨鎖眉頭。娘行謾自凝淚眸,相奴家命薄,天知否?和天也瘦,恨悠悠,峭似長江水,涓涓不斷流⑤。
盡管這首小令雖然從內容類型上理應歸入“生活俗事”的范疇內,不過其小令中女主人公通過對天色和氣候的凄涼描繪對照自己因雙親的不當舉措而“做出場丑,如今到此不自由”引發(fā)出來的悲憤與失落之情,有如神來之筆,將惆悵之極的心境和盤托出,令讀者仿佛能隨著女主人公一同嘆慨非常。張祿在編纂《詞林摘艷》的過程中并沒有刻意按照時間先后的順序編排散曲的順序,不過大體上還是按照元人散曲在前,繼之以明人散曲的編排順序。這首小令雖然作者名諱不詳,大致推斷應是元代散曲作品。對元代戲劇家而言,創(chuàng)作幾乎成了他們的一種本能活動,精神力量和藝術力量都從他們的筆端自然流出⑥。正是在這樣一種本能般的藝術力量驅使之下,立足于日常生活經歷的散曲作品一旦以悲悶之情傾貫其中.往往更加感人至深。
如果說《攤破金字令·秋思》還保留有較多成分的詩詞余韻的話,接下來這首《魚游春水·閨怨》則很徹底地體現(xiàn)了不同于詩詞一面的涉及“生活俗事”方面的小令風格:
魚游春水·閨怨
兩三日不來家,入門來由咱罵,走將來便口兒里哩哩喇喇,吃的來無上下傻傻答答,劣性子用心機怎捉耍,涎眼惱巧待詔也難描畫,割舍了我咬著牙,狠一會和他罷,罷則罷他害羞也,顛倒做了真假,他猛可里邊走將來,問一聲我好么,我則索陪著笑忍著氣怕他怒發(fā),一兩日不來家,不見一個人去尋他⑦。
同樣是小令的體裁,但很顯然《魚游春水·閨怨》和《攤破金字令·秋思》的語言風格已經迥然不同。《魚游春水·閨怨》是一組小令,這里只列舉其中一首。這組小令更多抒發(fā)了對于社會現(xiàn)實及家庭關系種種矛盾之間的喟嘆和感慨。此曲絲毫不掩飾地揭示了那樣一個“此時此刻”女主人公內心所想所感的生活片段,雜之以內心感受,烘托以家居情景,讓人頓感真實而有深味。畢竟,戲劇指的不是劇場,也不是文本、演員、風格或形式,戲劇的本質全在一個叫作“此時此刻”的迷里面⑧。將這個迷層層剖開,最后的謎底是回歸最普通生活的真實本源。與之類似的作品還有同屬于該組散曲的《閨怨·讓與您逞僂羅》和《閨怨·楚臺云秦樓月》等。
離開家居情境,將目光放眼到社會生活中,又是另一番景象。以《醉太平·走蘇卿》為例:
醉太平·走蘇卿
尋葫蘆鋸瓢,拾磚瓦攢室,暖堂院番做乞兒學,做一個蓮花落訓道,戴一頂十花九裂遮塵帽,穿一領千補百衲藏形襖,系一條七斷八續(xù)勒身絳,這的是子弟每下稍◎。
這組《醉太平·走蘇卿》屬于“同調重頭演故事之小令”,這里僅列其中一首。整組曲子不僅窮形盡相地展現(xiàn)出一個痞子氣十足的舞臺人物形象,而且一定程度上在層層推進的戲曲表象中展現(xiàn)了小令演故事的風貌。戲曲的意境有淺深厚薄之別,這個“淺深厚薄”最終是由戲劇家觀察、認識、評價生活達到的深度決定的⑩。因此,戲劇家如何觀察生活及在多大程度上將生活融入戲劇進而創(chuàng)作劇曲與散曲,勢必成為衡量散曲創(chuàng)作的重要標準。與之類似的作品還有同屬于該組散曲的《走蘇卿·讓與您逞僂羅》、《走蘇卿·休問我咬嚼》和《走蘇卿·為是么下番》等。
描繪“生活俗事”類型的散曲之所以最能引起人們的感觸,最直接的緣由就在于散曲中描摹的內容與讀者自身息息相關,可以瞬間引起切身感受。試以元·劉庭信《醉太平·憶舊》這組小令當中的兩首為例:
醉太平·憶舊
書囊繡篋悶擔愁車,幾番放下睡些些,又被這幾般兒惱者,曉風擺動檐間鐵,錦雞斗落殘更月,扶桑迸出紫金蛇,俊嬌娥醒也(11)。
蘸鋼鍬難用衡鋼鋼,紙湯瓶不耐溫湯蕩,愛錢娘枉把人央快,沒來由惹得傍幫謗,多少晃謊荒,每日閑郎浪,姨夫每使鈔難當當(12)。
這幾首小令作品描繪了一個書生形象,在細致人微的刻畫中表現(xiàn)了他在刻苦攻讀的某個時間段的日常行為。第一首小令描繪的是書生在一個普通的夜里幾番平常的行為及適時而生的感觸。這種日積月累的平凡生活突然之間迸發(fā)出來一番感觸,才更讓人覺得真實,才更讓人覺得順理成章地捕捉到了生活的真諦。戲劇是精神生活方式的外在盟友,它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人在電光石火的一剎那,窺見那些已然滲透到我們日常世界又為正常感官忽略的看不見的世界(13)。第二首更深入入心,畢竟,涉及錢的問題,才是最直接根深蒂固于百姓生活的基本問題。
劉庭信還有《寨兒令·戒漂蕩》小令組曲,其中多首曲子表現(xiàn)了日常俗事的情節(jié)。戲劇藝術必須有日常生活的表象,故事、情境、主題必須能引起共鳴,因為人說到底總是對他了解的生活感興趣⑩。像《寨兒令·戒漂蕩》這樣通過間接描繪不良子弟的行徑造成的后果來進行勸懲的創(chuàng)作手法,盡管在后世時有出現(xiàn),卻仍有十足的典型性。
《詞林摘艷》中小令部分涉及的“生活俗事”方面的曲作共23首,雖然沒有將該類型全部作品一一列出,但已經將其主要類型和風格特征基本做了相關論述,窺其一般可見全豹?!对~林摘艷》的研究價值非常豐富,本文僅從某一類型的小令部分進行論述,對于其他類型及占據(jù)更大篇幅的套數(shù)部分沒有更多的敘述。本文在撰寫過程中由于受到自身水平及相關資料的局限,難免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十分期待此中同道能夠予以批評指正。
注釋:
①②任中敏.散曲研究[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7,7.
③④余秋雨,世界戲劇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350,399.
⑤⑦⑨(11)(12)張祿輯,詞林摘艷[M].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乙酉刊本,第24頁,第76頁,第131頁,第127頁,第128頁,
⑥余秋雨,中國戲劇史[M].南京: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102.
⑤(13)(14)彼得·布魯克,著,于東田,譯,敞開的門[Ml.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80,85,90.
⑩沈堯.戲曲與戲曲文學論稿[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179.
參考文獻:
[1]張祿輯,詞林摘艷[M].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乙酉刊本.
[2]任中敏,散曲研究[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
[3]任中敏,散曲叢刊[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
[4]余秋雨,中國戲劇史[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
[5]余秋雨,世界戲劇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
[6]彼得·布魯克,著,于東田,譯,敞開的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7]沈堯,戲曲與戲曲文學論稿[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
[8]吳梅,中國戲曲概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