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434000荊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湖北荊州
我國腦卒中的發(fā)病率居高不下,是第一大致死疾病,腦卒中除了具有較高的致死率還會發(fā)生高致殘率和高復發(fā)率,直接威脅我國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存活的腦卒中患者中有75%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疾,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均帶來巨大的負擔。為了幫助腦卒中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理功能,改善治療預后效果。本次研究分析我院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開展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98 例,均經(jīng)頭顱MRI和CT 檢查結果證實[2],排除不愿配合研究或意識不清者;按照就診順序分為兩組各49 例。觀察組男25 例,女24 例;年齡55~71 歲,平均年齡66.8 歲。對照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56~73歲,平均年齡67.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在接受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開展早期康復護理干預:①基礎護理:入院后護理人員結合患者實際情況[3],制定個體化康復訓練措施;第2 天開展早期康復訓練以改善肌肉損傷和吞咽困難程度,對患者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包括體溫、血壓、意識、脈搏、呼吸、瞳孔變化等,保持呼吸道通暢,做好相應的日常生活護理工作。②心理護理:急性腦卒中患者由于軀體上的種種不適,導致肢體活動功能受限,生活不能自理,通常會出現(xiàn)情緒低落、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采用心理護理進行康復治療的同時,加強與患者溝通,通過支持、鼓勵、疏導、暗示等方式調節(jié)患者心理狀態(tài),通過與患者交談,耐心傾聽患者內心想法,了解患者心理問題,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幫助患者開展康復訓練。③健康教育:采用小組教育和個體教育形式對患者和家屬開展腦卒中疾病的健康教育,可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教育內容包括基礎知識、飲食指導、康復知識、生活作息、預防并發(fā)癥等健康教育。④肢體康復鍛煉: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確定無進行性卒中發(fā)生的情況下,可進行早期康復鍛煉,從被動鍛煉到主動輔助鍛煉,具體鍛煉方式為癱瘓肢體進行功能位擺放,避免患者肌肉痙攣,預防患者出現(xiàn)足下垂、下肢外旋、痙攣、內翻等異常體位,對患者癱瘓肢體進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血栓和局部壓瘡的形成,并讓患者主動進行活動訓練,幫助其進行翻身運動,幫助患者過渡到坐起、站立、步行等活動,加強患者日常生活訓練,指導患者運用四肢的協(xié)作能力,保證運動姿勢的正確性,反復訓練患者握筆、脫穿衣褲、進餐、刷牙、洗臉、如廁等動作。⑤吞咽功能訓練:在腦卒中患者中吞咽障礙是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如糾正不及時會發(fā)生吸入性肺炎、嗆咳、窒息等情況,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應盡早進行康復護理訓練,具體措施為對患者口腔進行清潔,對舌、咀嚼肌、口腔黏膜進行按摩,讓患者做伸舌、舌尖擺動、舔嘴唇等動作,也可做閉嘴咀嚼、鼓腮等動作,幫助患者恢復吞咽功能。
臨床觀察: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估表(RNADL)評價兩組患者衣食住行、個人衛(wèi)生能力,每項為5 小項[4],每小項4分,滿分為100 分。在合理時間內完成獨立項目為4 分,在一定監(jiān)護下完成項目,動作欠妥為3 分,在提示和輔助器械幫助下完成大部分項目為2 分,不能完成項目為0 分。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應用SPSS 22.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RNADL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RNADL評分比較(±s,分)
組別n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4919.22±4.7128.67±5.14對照組4919.88±4.2722.33±5.45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RNADL 評分比較:兩組護理前RN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RNADL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腦卒中后患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在結構和功能上均有較強的重組再生能力,在適當?shù)臈l件下部分神經(jīng)元可以再生,早期康復訓練能夠刺激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刺激腦部血液循環(huán)[5],提高病灶周圍半暗區(qū)神經(jīng)細胞興奮性,最大程度幫助神經(jīng)系統(tǒng)重建,利于神經(jīng)元功能的恢復,利于功能的重建。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及早開展早期康復護理措施,能夠降低腦卒中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降低患者致殘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