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娜
近幾年,新型電商大量崛起,拼多多、云集、貝店、歸農等被社會公眾日益熟知。這類基于移動社交平臺如微信上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被稱為社交電商。該模式被認為是“電子商務的下一個風口”。
社交化電商與傳統(tǒng)電商的區(qū)別,在于傳統(tǒng)電商只是網上的集貿市場,消費者只能注冊進去消費,不能同時參與銷售;社交化電商平臺上的消費者,則同時可以在該平臺上向朋友推薦商品銷售獲利。這是人際交互便捷的結果,是信息自然流動的結果,比如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內,介紹更多的人來買商品,而朋友又可介紹更多的朋友。
此時,新的問題產生了,這樣的社交化電商,太像傳銷。但是像傳銷,卻并不是傳銷。
3月14日,廣州市工商局判定“淘寶客”花生日記涉嫌傳銷,開出了高達7 456萬元的罰單。
花生日記被廣州工商行政處罰的信息顯示:花生日記不僅以會員費的名義向用戶收取99元的人頭費,而且建立了金字塔式的多層分銷模式,其中層級最高的甚至達到了駭人聽聞的51級,因此被廣州工商認定為涉嫌傳銷。
收取會員費,是花生日記被判定為傳銷的主要依據(jù)。
花生日記被罰款和沒收的金額十分巨大,卻沒有被定性為犯罪,這是為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2013年11月)規(guī)定:
“以銷售商品為目的、以銷售業(yè)績?yōu)橛嫵暌罁?jù)的單純的‘團隊計酬式傳銷活動,不作為犯罪處理?!?/p>
花生日記雖然要求會員繳納99元的門檻費,相關的傭金和計酬也是層級性的傳遞,是“團隊計酬”式傳銷活動,但是其主要業(yè)績來源于會員通過花生日記平臺向淘寶購買商品后產生的傭金,花生日記模式的宗旨是幫助淘寶銷售產品,因此可以判定其主要是“以銷售商品為目的”,以銷售商品的業(yè)績?yōu)橛嫵暌罁?jù),因此按法律規(guī)定,它屬于一種違規(guī)但不犯罪的傳銷模式。
這就是為什么只是廣州市工商局對其進行了處罰,而公安局經偵部門并沒有出手的原因。
社會普遍認為,只要是三級分銷以上即為傳銷。但事實上,如果所有的收入都是“以銷售商品為目的”的合法所得,那么公司內部獎勵體系中的多層分銷和團隊計酬是有一定合理性的。社交化電商如不進行多層分銷和團隊計酬,就無法銷售商品,而且傳統(tǒng)渠道分銷超過三級也是極普遍的現(xiàn)象。因此認定傳銷的核心點在于:是否為“牟取非法利益”,主要判定標準在于是否收取人頭費、門檻費、會員費。
可以說,是否收取這3種費用,已經成為國家監(jiān)管社交電商平臺的核心指標,只要收取了這3種費用之中1種,就可能涉嫌傳銷。
花生日記收取人頭費涉嫌傳銷是確定的,但其主要業(yè)績來源于銷售商品,對社會的貢獻是明顯的、主要的,因此依法判定不涉罪,只由工商局對其處以行政罰款。
筆者深度調研了一家叫歸農的社交電商平臺,它通過自己的管理與模式,有效規(guī)避了以上傳銷風險。
第一, 堅持“以銷售商品為目的” 。
“產品是入口,用戶是資產,社群是模式”,這是歸農的基本經營原則,顧客只能因消費產品而進入歸農成為會員,會員可以自愿參與分享推廣產品,介紹更多人來買,貨物成交之后,平臺才給予獎勵(返利)。
歸農一切圍繞商品銷售,實實在在賣東西,比如幫助四川金川縣藏族果農銷售滯銷雪梨膏,幫助新疆若羌維吾爾族農民賣大棗與紅提干,幫助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賣石榴,幫助江蘇高郵農民賣掉咸鴨蛋,幫助云南昭通賣滯銷的蘋果……
歸農銷售上百種農產品和農業(yè)加工產品,響應國家農產品上行號召,幫助各地農民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解決農產品滯銷的燃眉之急,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對社會有積極、明顯的貢獻。當然,憑借人際網絡發(fā)展起來的歸農,會員計酬不可避免地是“以銷售業(yè)績?yōu)橛嫵暌罁?jù)的單純的‘團隊計酬”方式。
第二,避開人頭費、門檻費、會員費等“陷阱”。
歸農會員來去自由,因此“人數(shù)”并不重要,實際銷售了產品才重要。而且會員沒有約束,可以自由地在歸農商城里消費,也可以永不消費,會員購買產生了訂單,上家作為銷售方才產生相應報酬。所以歸農會員報酬的計算和給付,都來自商品的實際銷售,其運營核心是“賣商品”,而不是“賣模式”。
任何人購買任意一款農產品,即自動成為會員,0門檻費,也無人頭費,無會員費,其他任何環(huán)節(jié)也不用“交納費用或以認購商品的方式變相交費”,也不要求預存消費。歸農平臺和會員的每一分錢收入,全都來源于商品的實際銷售,因此歸農不存在花生日記那樣因收門檻費(會員費)而被罰款的可能。
第三,價格不虛高,不存在利潤空間“傳銷騙錢”。
不同的動機,會帶來不同的定價。“以銷售商品為目的”的歸農,賣的是價格原本就偏低的農產品,求的是銷量,不可能價格虛高,否則無法大量銷售農產品。而目前涉嫌搞傳銷的企業(yè),大多價格嚴重悖離商品價值,最終難以為繼。歸農平臺上賣的是69元3瓶雪梨膏,9.5元1公斤駿棗,3.45元1公斤大青芒,1.95元1公斤小臺芒……歸農的價格,不但完全遵循市場價,甚至大多數(shù)商品比市場價還低,而且明碼標價,明顯歸農無利可賺。
第四,層級減少到兩級。
歸農規(guī)定,會員“本人”購買商品只給予會員折扣價,無返利,“本人”直接發(fā)展的會員(一級)和間接發(fā)展的會員(二級)購買商品,“本人”可獲得返利,二級再發(fā)展的會員,則與“本人”沒有關系,這就只是二級分銷。
順著商品的流動方向,也可以如此理解二級分銷:一級為“本人”的直接銷售對象,是“本人”的顧客,二級是顧客轉介紹給“本人”的間接顧客。顧客轉介紹的間接顧客購買商品之后,“本人”讓出一部分利潤給顧客作為酬謝,以鼓勵更多的顧客參與分享,找到更多的間接顧客。
綜上可以說歸農提供了社交化電商規(guī)避傳銷風險的方法,總結起來無非“以銷售商品為目的”,不收取任何人頭費、門檻費和會員費,所有收入只來自商品銷售,商品價格絕不虛高甚至低于市場價,將分銷層級減少到兩級。遵紀守法,社交電商將迎來一波發(fā)展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