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是一門由語言和音樂相結(jié)合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繁榮發(fā)展,人們對審美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因此,聲樂演唱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審美功底和正確的審美判斷能力,否則就不能創(chuàng)造出藝術的美,更無法將美的享受傳遞給觀眾。
關鍵詞:美聲;審美意識
聲樂藝術是語言和音樂的結(jié)合,兩者是構(gòu)成聲樂演唱的表達手段。聲樂審美是我們在進行一切藝術活動的首要條件,它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活動。當人們開始接觸聲樂的時候,就已經(jīng)感受到了音樂美所帶來的震撼感受,對于歌唱的審美意識也就在此時慢慢地形成了。在聲樂演唱的過程中,演唱者審美能力的高低直接體現(xiàn)其演唱水平的高低,審美能力越強,表現(xiàn)的音樂就越完整,其審美意識的傳遞就越準確;審美能力差,演唱的水平也就相對較低,在演唱時就不能準確的傳達審美意識,好的演唱和表演無不滲透著演唱者本身的聲樂審美能力。
一、美聲歌唱審美意識有助于形成正確的美聲聲音概念
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要根據(jù)老師的指點對美聲的聲音概念和聲音效果有一個正確的評價標準,形成正確的美聲歌唱審美意識,對自己的聲音特點及演唱風格也要全面的了解和正確的評價。如果在聲音的概念上一直是一種模棱兩可的狀態(tài),那么無疑是在浪費自己的學習時間和精力。之所以要如此的強調(diào)美聲歌唱的審美意識的學習,是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和老師只重視了美聲唱法的聲樂演唱技術而忽視了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筆者認為必須要讓學生自主的有意識地去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即掌握高超的演唱技術的同時也能夠主動地去接受審美教育,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能力。養(yǎng)成正確的美聲審美思維,學生就能夠在演唱中去感知音樂,用審美意識和審美標準去指導自己的演唱,并且能夠去評判他人的演唱,不斷地積累,提高自己的演唱水準。美聲唱法 也可稱為 “美歌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在整個世界都廣為流傳。而無論在哪種國家的語言里這種唱法的翻譯都離不開一個“美”字。那么對美聲唱法的正確的聲音概念的判定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就是“Legato”--? 連貫,這就強調(diào)了美聲唱法對聲音的連貫性的要求。無論在作品的語言上,旋律上,音樂感覺上祖祖輩輩的美聲唱法的優(yōu)秀的歌唱家們都在執(zhí)行這一要求,甚至在現(xiàn)在我們的美聲唱法的學習中都是我們值得用心體會的美聲歌唱審美標準。第二個方面,就是“Resonance”--共鳴,共鳴是美聲唱法的靈魂,人聲共鳴所產(chǎn)生的立體聲和寬闊感,使我們的聲音產(chǎn)生了圓潤,松弛的歌唱審美效果。這也是我們在學習美聲唱法的過程中要注意的一點聲音審美標準。
二、美聲歌唱審美意識使得美聲教育和審美教育相結(jié)合
對美的追求是一個共性的審美特質(zhì),是世界上任何一種藝術文化形式所要達到的目標。尤其是美聲唱法。就更加需要審美規(guī)律的引導去發(fā)展。美聲唱法追求的就是“美”字,“美”是美聲歌唱的核心本質(zhì)。在具體的美聲唱法的教學指導上,要加強美聲教育和審美教育的結(jié)合。美聲的歌唱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往往是在沒有特定的審美背景之下進行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為學生提供審美的想象素材。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學生養(yǎng)成欣賞美聲作品的習慣,首先在聽覺上給予學生審美感受,讓學生對于作品的整體審美把握由不欣賞層次,增強學生對美聲唱法的領悟能力和對美聲唱法音樂美的感受。
三、美聲歌唱審美意識與藝術實踐相結(jié)合
很多學生在學習美聲唱法的時候急于去演唱一些歌劇里面的作品,想通過以此來證明自己演唱技術的高超,炫耀自己良好的嗓音條件,不去考慮自己的演唱是否適合歌劇作品的音樂表現(xiàn)的需求,使得自己的演唱和作品想要表現(xiàn)的審美標準不能達到統(tǒng)一,同時也得不到欣賞者的審美共鳴。那么如何使我們能夠恰當準確地找到符合自身氣質(zhì)的美聲聲樂作品,這是衡量美聲唱法聲樂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在美聲的聲樂學習中,學生要在作品的演唱中滲透美聲的歌唱審美意識,真正理解什么是美的聲音,美的音樂,并能夠結(jié)合自己對美聲的歌唱審美認知對自己的聲樂藝術實踐活動進行指導。根據(jù)我們平時接觸到的學生進行藝術實踐的表現(xiàn),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的學生在進行藝術實踐的過程中只是追求對音色的表現(xiàn)力,為了表現(xiàn)出自身音的洪亮往往會選擇一些很難駕馭的聲樂作品進行演唱,對音色的重視程度超過了對作品整體性的把握,學生體現(xiàn)出了很好的聲音技術,但實際的演唱效果卻非常一般,這種現(xiàn)象是不符合美聲歌唱在藝術實踐中的審美表現(xiàn)的,這樣的藝術實踐極大地影響了欣賞者對美聲唱法的歌唱審美感受。因此,聲音技術訓練和歌唱審美培養(yǎng)要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才能夠使美聲唱法在藝術實踐中產(chǎn)生出聲樂的美感。所以,美聲唱法的學習要以聲音的技術訓練為基礎,通過與美聲歌唱審美意識的完美結(jié)合,給欣賞者帶來美聲唱法真正的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馮俊.美聲唱法的藝術審美特征[J].戲劇之家,2019(19):67-68.
作者簡介:張敬賢(1985.2-),男,漢族,河南鄭州市人,職稱為講師,華中師范大學文學學士,鄭州藝術幼兒師范學校,研究方向為音樂(聲樂,合唱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