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現(xiàn)代信息教育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教學實踐中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積極開發(fā)微課資源,能夠實現(xiàn)課程資源的整合,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教師要以微課為載體,豐富課程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開展實踐活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文章圍繞微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運用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微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鄭錦琴,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實驗中學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福建? 寧德? 355000)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9)20-0037-02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重視信息化教學,微課是信息化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運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增強教學效果。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初中德育的重要學科,與初中生素質教育緊密相關。因此,為保證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應用微課開展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微課是信息化教學改革背景下的產物,它依托于信息技術,整合課程知識,并將其轉化為簡短的視頻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從而優(yōu)化課堂環(huán)境、提高課堂效率。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微課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和功能十分顯著,它能夠整合課程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優(yōu)化課堂環(huán)境。通過直觀課程資源的展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礎,全面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質量。道德與法治教師要以微課為載體構建高效課堂,實現(xiàn)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
1. 精簡課堂教學結構,釋放課堂空間。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要合理設計微課視頻,精簡教學結構,保證課堂空間利用率,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可以精簡課程內容,以視頻的形式進行課程導入。引導學生觀看微課短視頻進行課堂互動,讓學生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正確認識課程內容,明確學習目標。例如,在設計“維護憲法權威”一課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目標導入微課視頻,借助信息技術整合微課視頻,向學生呈現(xiàn)“228名首批入額檢察官,進行憲法宣誓的行為”,再引導學生根據微課視頻內容思考“檢察官向憲法宣誓的目的是什么?”并與學生進行互動,促使學生初步認識將要學習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2. 深化課堂教學內容,推動學生思考。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要借助微課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化處理,利用微課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培養(yǎng)其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視頻向學生展示課外拓展知識,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全面,為學生思維拓展提供條件。例如,在“堅持依憲治國”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搜集課外資料,保證課堂教學內容全面性,幫助學生深入分析課程內容。如教師可以搜集反腐斗爭的相關新聞、依憲治國方面的決策和方針,豐富學生的政治知識,讓學生理解依法治國的含義。
3. 引入生活實際案例,開拓學生眼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為保證學生準確認識課程內容,教師要以微課為載體,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課堂,讓學生深入了解生活案例,發(fā)掘道德與法治內涵,在學習和體驗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素養(yǎng)。例如,在“公民權利”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呈現(xiàn)村鎮(zhèn)投票選舉的案例,讓學生對公民權利形成正確認識,今后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有能力維護自身權利、保障人身安全和經濟利益。利用微課視頻呈現(xiàn)生活案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4. 設計調查方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微課視頻設置調查方案,引導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已具備的技能開展實踐探索活動,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加深對道德與法治學科內涵的理解,提高法治意識與道德素養(yǎng)。例如,在“依法履行義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向學生展示實踐調查方案,如搜集資料、發(fā)掘素材的重要方法及有效形式等。再引導學生借助網絡搜集公民應履行的義務,如贍養(yǎng)老人、保護公共設施等。教師還可搜集違反公民義務的案例以及相應的法律處理案例等,增加學生的法治知識儲備,讓學生進一步規(guī)范自身行為,提升法治素養(yǎng)。
5. 整合微課資源,實現(xiàn)自主預習和復習。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整合微課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和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整合微課資源,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檢索微課資源并自主下載,針對性地展開預習和復習,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效率。例如,學生可以搜集下載“我國基本制度”相關微課資源,預習課程重難點,夯實知識基礎,提升綜合素養(yǎng)。
6. 借助微課構建跟蹤性評價體系。教師在組織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時,需要對課程評價體系進行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在評價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自主探究和實踐活動中的學習表現(xiàn)整合成微課視頻,將其直觀呈現(xiàn)在評價活動中,引導學生觀看視頻,進行自我反思、規(guī)范學習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也可針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xiàn),從學習方法和習慣等方面給予專業(yè)指導,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針對微課視頻中的自我表現(xiàn),在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和互動,分享學習經驗,提高班級學生整體學習水平。
1. 合理整合課程資源,規(guī)范視頻結構。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為保證微課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對微課視頻進行合理設計,整合教材內容和課外素材。按照知識點難易程度排序,規(guī)范視頻結構,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設計微課視頻,為后續(xù)微課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條件。同時,教師要控制微課視頻時長,通常情況下,視頻時間要控制在6~8分鐘。
2. 提升教師業(yè)務水平,提高教學效率。在道德與法治微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水平,提高信息化教學技能,保證微課視頻內容以及呈現(xiàn)形式更加合理,全面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之間需要針對微課教學改革進行研討,分享改革和創(chuàng)新思路,全面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水平,培養(yǎng)初中生綜合素養(yǎng)。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重要學科,教師要予以充分重視。為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以信息技術為載體構建微課教學體系,將課程內容整合成微課資源,從而保證課堂教學內容更加全面生動。在微課教學中,教師要精簡課程結構、深化課程內容、引入生活案例、設計調查方案、整合視頻資源,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趙姝婧.微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1).
[2] 鄺珍深.智慧之火,燃道德與法治之課堂——基于生本智慧課堂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活動設計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
[3] 柳琴珠.微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10).
[4] 陳清秀.淺談微課在初一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7,(4).
責任編輯 袁靜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