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宇
摘 要:本文嘗試對徐渭的書法與繪畫在其藝術技巧上的相關性及相通性進行分析。通過研究徐渭藝術風格、藝術思想的來源,和他在具體書畫作品中的藝術表現(xiàn),梳理他的生平經歷以及所處時代的藝術大環(huán)境,來解讀徐渭在書法和繪畫藝術技巧上的關系和聯(lián)系。徐渭,字文長,號青藤,生于明正德十六年,與陳淳并稱“青藤白陽”,其詩詞,文章,書法,繪畫,曲藝皆佳,無不擅長,且具有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開創(chuàng)了以草書入畫的水墨大寫意繪畫的新潮流。
關鍵詞:徐渭; 書法; 繪畫; 藝術技巧; 書畫結合
中圖分類號:J20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1-161-002
一、徐渭書畫藝術中的淵源及其他以書入畫思想的來源
(一)徐渭書法藝術風格的來源
徐渭的書法以兩方面存在,第一種是作為他早期詩詞歌賦的文字載體出現(xiàn),第二種徐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的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其實第一種情況普遍存在于中國古代文人中間,相當一部分文人士大夫都沒有將書法專門作為一種藝術門類來區(qū)別對待,于這些文人而言,書法只是其文學創(chuàng)作、抒發(fā)感情、科舉取士的一種載體。其實直到魏晉時期,部分文人士大夫才開始將書法脫離實用范圍,刻意的追求其中的美感,將它視為一種單獨的藝術形態(tài)。徐渭也是在他仕途不順的情況下,晚年以字畫謀生,才開始的追求書法方面的藝術創(chuàng)作,并將他在繪畫中領悟到的水墨技巧融合到他書法創(chuàng)作的線條中去,形成自己獨特的書風。
書法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是線條的表現(xiàn)力,能決定線條表現(xiàn)力的是書法創(chuàng)作中的筆法、墨法,甚至創(chuàng)作的情感變化。那么徐渭他的書法藝術風格師承于何人?來源于何處?
影響徐渭書法風格最深的是宋人書法,其中筆法尤以米芾的影響為甚。參考徐渭的行草書,多以尖峰入筆,運筆多采用米芾式的中鋒和側鋒,尤其是靈活的側鋒用法,使得徐渭的書法線條上和米芾一樣,任情恣意,沉著痛快,跌宕多變,達到一種八面出鋒的筆法表現(xiàn)效果。而字形,間架結構,多以扁平,寬闊為主,多取自于蘇軾“石壓蛤蟆”一樣的字勢。且在《徐文長傳》中,可以見到徐渭對宋代四大家蘇、黃、米、蔡有著諸多評價,以此推測他受宋人書法影響較多,并且廣學諸家之長處,甚至在《賦得夜雨剪春韭》《行草陶詩二十首》等作品中可見徐渭的筆畫線條中略有章草的古樸稚拙的意蘊。
(二)徐渭繪畫藝術風格的來源
相傳,徐渭直至53歲才開始進行大量系統(tǒng)的繪畫創(chuàng)作,清人徐沁在《明畫錄》中有著詳細的記載,“文長中歲始學畫花卉”[1],明確記錄了徐渭直至中年才開始學畫水墨花鳥畫,由此得知,其開始學習并有意識的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是非常晚的。
徐渭的繪畫風格可以追溯到元四家,他精通山水畫,而且同朝代唐伯虎,呂紀等人的作品對他也影響很大。他與陳淳的密切接觸,使他受到了陳淳成熟時期繪畫作品深刻的影響,也學到了吳門畫派的文人寫意畫的精髓,與陳淳共同推動了水墨大寫意花鳥畫的發(fā)展。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寫道:“白石翁蔬果翎毛,得元人法,氣韻深厚,筆力沉著;白陽筆致超逸,雖以石田為師法,而能自稱其妙;青藤筆力有余,刻意入古,未免有放縱處。然三家之外,余子落落矣”。[2]這句話道出了從沈周到陳淳到徐渭這一傳承的方式。
(三)徐渭以書入畫思想的來源
其實,以書入畫,書畫同體是中國書畫界一直以來就有的觀念。最早都可以追溯到張僧繇以衛(wèi)夫人之筆陣圖作畫?!抖刺烨邃洝分兴疲骸吧茣弑厣飘?,善畫者必善書?!盵3]道出了中國書法與繪畫的相通性和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性,又如漢代楊雄所言:“書,心畫也?!盵4]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都強調作書作畫的文人的心性,和內在的品格品性。所以,書法與繪畫使用工具上的相通,以及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對藝術家心性和品格共同的高要求,使得以書入畫這種思想自古流傳至今。
但是這種思想在元朝以前是沒有系統(tǒng)成型的,到了元朝,文人士大夫才開始將書法中的一些技法融合到繪畫中去,并且不斷進行總結,形成相關的系統(tǒng)的書論畫論,使得以書入畫思想徹底系統(tǒng)化,可行化。在《元畫全集》中,元代著名的大藝術家趙孟頫曾經在《秀石疏林圖》中的題畫詩中寫道:“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于八法通。若有人能回與此,須知書畫本同源?!盵5]畫石頭的技法又如書法作品中運用飛白的技巧,畫樹木的技法又如書法中的篆籀筆意相似。畫竹子和書法中的字法八法相互連通,如果有人會意到了這層境界,一定能悟出書畫同源這個大道。《秀石疏林圖》也是“以書入畫”思想的代表作品,其中提到的“籀”便是大篆,“八法”乃是書法中的永字八法。而且最后的落款是“子昂重題”,由此可見這首題畫詩并非趙孟頫原創(chuàng),可見“以書入畫”的思想在當時就已經得到了廣大的書畫藝術家們的挖掘和認同。
從同時代來說,徐渭以書入畫思想最主要也是來源于陳淳,陳淳在文人畫中以書法入畫,并提出了“花卉豪一世,草書飛動似之。”給文人寫意畫開創(chuàng)了新形勢新空間,徐渭深受其影響,且非常支持他的理論,并以其恣意縱橫的草書入畫,身體力行的開創(chuàng)自己以書入畫的新風格。
二、徐渭書畫結合上的具體的藝術表現(xiàn)
徐渭的書法以其恣意狂放的行草聞名于世,而他的繪畫以花卉最佳,兼精山水與人物畫,是典型的文人畫代表。徐渭由于一生不順,歷經坎坷,晚年生活也比較不盡人意,所以他和大多文人士大夫一樣,借酒消愁,也借酒創(chuàng)作,以飲酒、書法、作詩作畫自娛自樂,并且在畫中以題畫詩和一些特殊的題材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使得詩書畫達到了有機結合,十分和諧,達到了藝術上的升華效果。他也十分強調“心為上,手次之,目口末矣?!币员磉_事物情趣為主,推崇一種妙手偶得的,隨心而往的藝術創(chuàng)作狀態(tài),主要創(chuàng)作的題材以芭蕉,梅蘭竹菊等各種花卉花鳥為主。
雖然徐渭是一名詩書畫曲全能型的藝術家,但若論徐渭藝術技巧的相關性,還是他的書法與繪畫上的相關性最為密切。其實在中國藝術史中,書畫俱佳,以書入畫的藝術家比比皆是,例如同年代的唐伯虎,清代時期的清初四僧,鄭板橋等人。這些書畫家都善于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融合自己繪畫上的技巧,而且在他們作品中的書法與繪畫的景物有機結合,達到字畫交融的效果。而徐渭是這些善用書畫結合的藝術家中最為突出的一位,他不僅能善于調動情感,而且能將書法與繪畫不同的筆法運筆,風韻風格,藝術技巧完美融合,達到一種書中有畫,畫中有書的境界。
(一)筆法上的表現(xiàn)
徐渭之所以以其狂草入畫,而并非其他字體,一定是因為他行草書的筆法與其繪畫所需的筆法有一定的相通性。徐渭的行草書以學習米芾筆法為主,用筆技巧豐富,善于運用毛筆寫出跌宕多變的字,達到一種八面出鋒的效果。而且受到繪畫筆法的影響,其書法線條變化豐富,內容飽滿,并極具活力和動感。
以《墨葡萄圖》為例,徐渭從中展示了他在書畫結合中筆法的具體表現(xiàn)?!赌咸褕D》是徐渭詩書畫完美結合的一件傳世絕品。這篇作品篇幅很大,在畫面的左上方有四行草書書法題跋:“半世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盵6]這首題畫詩中的書法用筆所造成的線條,和畫中葡萄藤的線條處理方法有很多的相似相像之處,他在草書中的豐富的線條筆法變化被運用到了描繪葡萄和葡萄藤的線條中去,他用草書的蒼茫多變的線條來表現(xiàn)葡萄藤的婉轉和葡萄的淚痕,使看似不相關的書法筆法和諧的融入到繪畫中去。題畫詩中的草書,避開了傳統(tǒng)的整齊、直線的排版,使其中的筆畫和線條避開了字形和間架結構的束縛,線條更加流暢,更加多變。另外,草書的線條運動軌跡十分復雜,稍有不慎便會出現(xiàn)并不精道的線條形狀,而徐渭依靠其天才的藝術感官和對毛筆筆鋒絕對的控制力,以及對一些字的寫法和線條的簡化,從而避免了這種情況發(fā)生,使作品具有了一種狂放粗野的生機感。
(二)筆墨融合的表現(xiàn)
徐渭的另一個書畫結合的表現(xiàn)便是達到了書法與繪畫的筆墨結合,形成了他獨特的狂放不羈,水墨淋漓的藝術風格。他將水墨畫中層次分明的用墨方法融合到他的草書創(chuàng)作中去,將他的草書豐富多變,始轉自然的筆法融入到繪畫的事物中,達到了筆墨融合的藝術效果。
明代的造紙技術已經進入了總結性的發(fā)展階段,在造紙的原料、技術、設備、加工上都已經可以說是集歷史之大成之時。書畫藝術的傳播工具或者說表現(xiàn)媒介就是毛筆、墨水和宣紙。表現(xiàn)媒介可以限制或者促進一個時代藝術創(chuàng)作水平的高低,徐渭也是利用了這個時代的新型媒介——吸水性強的生宣紙,來完成自己藝術創(chuàng)作的目的,達成了設想的藝術效果,形成自己獨特的書畫風格。
徐渭充分的了解生宣紙的特性,并且利用這些特性來達成自己理想的藝術效果。據傳,徐渭在創(chuàng)作時候會在墨水中加入一些膠水,使墨和紙之間產生分層的效果,也會大膽的飽蘸水墨用以滲透生宣紙,使墨色變化、層次變化更加豐富,達到水墨淋漓的大寫意的畫面。同時,徐渭在繪畫中用墨的新嘗試,也改變和促進了他書法上面用墨的效果和體會。
(三)藝術表現(xiàn)的節(jié)奏感
徐渭對書畫藝術的追求并不是分裂的,他想要的藝術境界是將書畫渾然天成的糅合在一起,達到自己抒發(fā)心中情感的目的,所以他將書法和繪畫中的節(jié)奏感相統(tǒng)一相融合。
在徐渭的書畫作品中,他所有的筆法和章法布局都不是單獨為了某一部分而存在的,為了整體的效果,他可以改變一些字的筆法甚至是簡略一些字的寫法。比如在《岑參和賈至詩草書軸》中,徐渭的草書題詞中,有很多草書字的筆法已經做出了調整,很多線條都變成了類似“蘭草葉”的形狀,這和中間那簇飄逸縱橫、肆意揮灑的蘭草形成了很強的呼應。這種類似于繪畫中事物形象的筆法處理,需要更豐富的書寫節(jié)奏,以此來和繪畫節(jié)奏相適應。他還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弱化,簡略了一些字的寫法,增加字與字之間的氣韻和筆畫連接,用來提高作品的連貫性和通暢性,增加書法中的節(jié)奏連貫,以這件作品和《榴實圖》中的行草書為例,徐渭減少了筆法的抑揚頓挫的處理,增加了線條節(jié)奏的變化,弱化了精致細膩的線條,強化了字與字之間,筆畫與筆畫之間的氣韻聯(lián)系,使得字與畫之間的節(jié)奏、動態(tài)的聯(lián)系變得更加緊密。并且石榴樹枝的運筆軌跡,還有線條變化的效果,都和作品中草書提拔的筆法,線條的始轉有著很多相通之處,達到了書畫呼應的藝術效果。
(四)徐渭作品的情感與境界上的表現(xiàn)
一位藝術家作品的境界,是由他的個性人格,情感態(tài)度和對藝術的理解所決定的。在徐渭的繪畫中,包含了他對外在事物形態(tài)的描繪,也包含了他對事物的感性理解,融合了自己情感態(tài)度的表達。所以徐渭的作品是他任情恣意的性格和玩世不恭的生活態(tài)度的具體物象,也是他哀怨生活坎坷的投影。
徐渭曾說:“老夫游戲墨淋漓”,“老夫作畫真兒戲”,這些都表明了徐渭在藝術創(chuàng)作時的隨心、隨性的狀態(tài)。他的畫沒有固定的法度,更多的是隨心而往,隨性而為之,在對前人技法的高度融會貫通的基礎上,融合了自己的觀點,結合了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來表達自己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獨特理解。比如《墨葡萄圖》中點點淚痕的葡萄、婉轉曲折的葡萄藤,還有蒼茫跌宕的草書書法,和那句“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钡念}畫詩,分明在訴說著徐渭對生活的不滿和怨氣。
這種心性就決定了徐渭書畫的獨特風格。徐渭將書畫作為其抒發(fā)胸中意氣的載體,這種態(tài)度使徐渭書畫不僅在表現(xiàn)“眼中之景”,也在表現(xiàn)“心中之景”。如同在《示丁維寅》中所述“真性流行,不設安排,處處平鋪,方是天然真規(guī)矩”。這種情感態(tài)度也促使了徐渭達到了詩書畫情有機結合一體的至高境界。
徐渭開創(chuàng)了水墨大寫意風格的繪畫,為后世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他的藝術理念影響了石濤、鄭板橋、吳昌碩、齊白石等后世的書畫大家,為后世的書畫技巧和書畫理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筆法墨法的協(xié)調,十分應景的題畫詩,和別具一格的選材立意,并且在作品中對作品節(jié)奏的掌握和把控達到極致,如此而來成就了徐渭水墨大寫意畫的超然地位。書法與繪畫本來就是同源之水,同根之木。二者在藝術技巧上是有非常大的相關性的,徐渭使它們十分和諧的交融于一體,相互促進和吸收,他以自己對藝術的獨特理解,挖掘了一條全新的書畫結合技巧上的道路,為后世的學習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徐沁.明畫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70
[2]方熏.山靜居畫論[M]浙江:西泠印社,2009
[3]趙希鵠.洞天清錄[M]浙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4]楊雄.宋本揚子法言[M]北京:國家出版社,2017
[5]趙子昂.秀石疏林圖[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