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彬
摘 要:小學數學概念學習是小學生學好數學知識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形成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更是學生認識、判斷、理解和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 概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1-090-002
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運用數學概念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因此數學概念的教學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如何讓枯燥、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有趣,使課堂教學更有效,讓概念在孩子們心中得到完美的內化,我就以“認識三角形”為例談談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引入概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睌祵W概念比較抽象,由于年齡、知識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維處在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認識一個事物、理解一個數學道理,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
片斷一
出示南京長江二橋圖片,師:你們認識這是哪里嗎?在圖上我們可以找到一種很常見的圖形,是什么?
生:這是南京長江二橋,我去過的。(興趣高漲的回答)生:我能在圖中找到三角形。
師:你能上來給大家指一指嗎?(學生指出兩條斜拉鎖和橋面組成了三角形)
師:大家找的真不錯,生活中的三角形隨處可見,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能看到三角形?
學生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
在概念教學時創(chuàng)設現實而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在自然的情境中產生積極主動學習新知識的愿望。
二、建立概念
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主要特點是善于記憶具體的事實,而不善于記憶抽象的內容。充分發(fā)揮直觀表象作為抽象概括的作用,可以通過教師演示、學生操作等直觀教學方法,來揭示概念,彌補抽象思維水平較低的缺陷,有助于形成正確、明晰的概念。
片斷二
師: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得到一個三角形,你能利用老師給你們提供的材料,自己做出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生:可以用小棒擺。
師:注意小棒擺的時候一定要首尾相接,不能有多出來的部分。介紹“圍成”。
生:可以把正方形紙對折。生: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畫。
生:在方格紙上畫,也能得到一個三角形。
師:剛才同學們做的都很棒,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這些三角形都有什么樣的特點?
生:它們都有三個頂點,三條邊和三個角。
師:你能在習題紙上畫出一個三角形嗎?指名學生展示并說一說是怎樣畫的?
師: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嗎?(板書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能夠在腦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鞏固概念
建立概念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鞏固概念則是識記概念和保持概念的過程,是加深理解和靈活運用概念的過程,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概念,而且還要使學生熟記并靈活地運用概念。
片斷三
下面的圖形是三角形嗎?
生:第5個圖形是三角形,因為它是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師:那為什么其他四個圖形不是三角形呢?
生:第一個不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所以不是三角形。
生:第二個圖形有一條邊不是線段,是一條曲線,所以也不是三角形。
生:第三個和第四個圖形中的三條線段沒有圍成。
師:同學們都能根據三角形的意義進行判斷。
因此在教學中,加強練習,及時復習并做歸納整理,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反復感知、反復回憶等手段達到熟練記憶,對鞏固概念具有特殊意義。
四、延伸概念
在概念建立起來以后,可以通過變化概念的非本質屬性,引發(fā)學生新的思考,從中尋找概念的生長點、連接點,組成概念系統(tǒng),形成概念網絡,便于記憶和提取,為進一步學習新的概念打下堅實的基礎。
片斷四
那是不是任意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呢?課件出示兩組三根小棒,分別演示,請學生注意觀察。(一組能圍成,一組不能圍成。)
師:看來并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圍成三角形。那到底什么樣的三根小棒才能圍成三角形呢?我們可以用實驗來探討這個問題。
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小棒小組合作。(長度分別是10厘米、6厘米、5厘米和4厘米)
小組匯報圍的結果,師板書。
請大家回想剛才圍的過程,觀察黑板上的這幾組數據,說說你們有什么發(fā)現?
師:什么樣的三條邊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當三角形中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的時候,就可以圍成三角形。
師:想一想,三條線段能否圍成三角形,可以怎樣判斷?那么怎樣判斷更簡便?
(介紹三角形兩條短邊之和大于長邊,這樣判斷更簡便。)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獲得了新概念,而且使原有概念的認識得到擴展,對三角形的本質特點有了實質性的理解。
五、應用概念
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來建立概念,更要讓他們能用所掌握的概念去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片斷五
出示場景圖,學校、電影院、郵局和少年宮組成了兩個三角形。
師:從學校到少年宮有幾條路線?走哪一條路最近?
生:從學校到少年宮有三條路線?走中間的一條直路最近。
師: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解釋這一現象嗎?
生:學校、電影院和少年宮組成了一個三角形,從學校經過電影院到少年宮長度的和大于從學校直接到少年宮。
生:下面也是一個三角形,也是同樣的道理。
很多的數學概念都是來源于生活實際,而學習概念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所學概念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將學習的數學概念與其相關聯(lián)的內容進行溝通,聯(lián)系,以便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培養(yǎng)知識的遷移和應用能力,提升概念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