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珊 吳紅月
【中圖分類號】G621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043-01
當前,許多家長反映同樣的問題:現(xiàn)在的孩子都不懂孝敬父母。他們可以指著自己的父母,可以大聲呵斥,可以要這要那,他們強調(diào)的是自己的個性獨立,思想獨立,強調(diào)與父母的“代溝”差異。他們需要理解,需要尊重,可他們從來不去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他們的生日記得清清楚楚,甚至同學的生日也記得清清楚楚,生日到了要求父母買蛋糕、買禮物,而父母的生日壓根就不記得,更別提關心父母的悲喜憂怒了。
確實,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孩子不懂“孝”。其原因有:一、家庭的影響?,F(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長的“寶貝”,家長過多的溺愛和縱容使得他們變得目中無人,目無長幼;他們依賴性強,敏感任性,承受力差,吃穿攀比,缺乏艱苦環(huán)境的磨練;同時家長往往望子成龍,使得他們幼小的年齡承擔了太多的心理壓力;許多家長忙于工作忙于生計,忽略了孝心的教育。二、應試教育的負面作用,教學中重智育、輕德育的做法,還有社會風氣的不良影響,這些都直接地影響著孩子的思想。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反思:我們的教學,我們的課堂不僅是要重視智育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同樣要關注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和道德情操?!芭囵B(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是學科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改變重智育,輕德育的做法,要真正做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德育教育一齊抓,有效展孝心教育。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教師對學生進行孝心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師把歷史上的孝道故事蒼白地講給學生,也不是用“羊羔跪乳”、“烏鴉反哺”來啟迪學生,而是要結(jié)合當今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孝道教育。目前,孝心教育已成為青少年人格教育中比較棘手的一個問題。孝心大多靠長輩們耳提面命地訓誡和行為感化來培養(yǎng),課程和教材的設置上,則很少有針對性的內(nèi)容。他們對于知識、技能孜孜以求,媒體上不時有打罵親人、殺父弒母的案件呈現(xiàn),這就映射出這一代人的思想修養(yǎng)的空白。試想,一個人,假如連孝心都不具備,何談有對集體、對工作、對周圍社會成員的尊重。所以,“孝心教育”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那么,怎樣開展呢?
一、“孝心教育”必須注重實踐
孝心教育不能光靠灌輸,而是注重操作、體驗??梢赃@么說,一次體驗,一個行動勝過千言萬語。有一個老師,他在上課時請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張“孝心備忘卡”,要求學生向父母調(diào)查6個問題: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他們希望怎樣過自己的生日?父母的身體怎樣,需要什么照顧?父母做什么工作,工作如何辛苦,對國家和人民有什么貢獻?為了你的健康和進步,父母是怎么辛勤操勞的?你怎么做會使父母快樂和欣慰,怎么做會使他們發(fā)愁或生氣?父母對你們的希望是什么?一周后,這位老師要求學生展示自己的“孝心卡”,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自己的孝心行動。結(jié)果,這種體驗教育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去年母親節(jié),我們學校開展了這樣一項體驗活動:每個孩子在母親節(jié)那天,身上背負與自己出生時同等重量的東西,要背一整天,中途不得放下。到下午第一節(jié)上課時,我問他們累不累,有個平時很不愛完成作業(yè)的孩子主動站起來說:“林老師,我今天好累啊,我覺得我媽媽懷孕真不容易,媽媽生我養(yǎng)我更不容易,我還這么不聽話,我以后要按時完成作業(yè),不能再讓媽媽生氣了?!闭f完后,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雖然只是一些樸實的話語,但真實的反應出孩子的感受,而且引起了強烈的共鳴。所以,孝心教育,光靠講道理灌輸,效果往往不理想,如果能把說教轉(zhuǎn)換為實踐,通過體驗產(chǎn)生道德認識,進而演變?yōu)榈赖虑楦校詈蟪蔀樗麄兊牡赖滦袨椋湍鼙苊饪贪濉肮噍斒健钡慕逃锥恕?/p>
二、“孝心教育”要從細微處著眼,從小事抓起
教師要善于從現(xiàn)實生活中提取教育素材,教育學生“給媽媽倒杯水”“給爸爸遞雙鞋”“給爺爺捶捶背”“給奶奶揉揉肩”“給姥爺點顆煙”“給姥姥提提藍”,用自己微小的愛心去孝敬長輩,孝從小事做起,為長輩和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育他們疼愛自己的父母,孝敬自己的長輩,他們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真正明白“百善孝為先”的道理。
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去年三八節(jié),我在班上舉行了一項“心語交流”活動——每一位學生都給自己的母親寫一封信、親自為自己的父母泡一杯熱茶,洗一次腳,為爺爺或奶奶剪一次指甲、然后收集家長的回信。
在家長回信中得知,我們班常與父母吵嘴的小樂在給媽媽洗腳時,發(fā)現(xiàn)站著工作一天的媽媽的腳腫脹厲害,他不停地替媽媽洗呀、搓呀、捶呀,媽媽太勞累了,竟舒服地睡著了,小建竟不自覺地眼眶潮濕了,從此,每天放學后回家他經(jīng)常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家務。像這樣的事例真是不勝枚舉。孩子們就在這樣的小事中受動了教育,完成了從認識到領悟、從領悟到養(yǎng)成的兩次轉(zhuǎn)化。
有很多的家長讀了孩子的信后都激動得熱淚盈眶,他們覺得孩子確實長大了,懂事了,而孩子則從父母的感動中進一步明確了自己身上還擔負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
“每天為父母做一件事”,即是讓孩子心中時時有父母,使孩子真正有孝心。真孝敬長輩,就應該聽從長輩的教誨,不應隨便頂撞,有不同想法應講道理;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體諒長輩的艱辛,盡可能少讓長輩為自己操心;真孝敬長輩,就應該為父母分憂解難,在父母生病時,在父母有困難時,盡力去關心照顧父母、協(xié)助父母;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刻苦學習,努力求知,讓父母少為自己的學習擔憂;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在離家外出時,自己照顧好自己,注意安全,外出時間較長,應及時向父母匯報情況……總之,真正的孝心要體現(xiàn)在言行上。
三、家長的榜樣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弊鳛橐粋€家長,你的言行舉止就是孩子效仿的對象。
曾經(jīng)記得我有一位三年級的學生,有一次在作文中寫了這樣一句話:“媽媽總是叫我要尊敬長輩,愛父母,愛老師,可她總是跟奶奶吵架,為什么她要求我這樣做,而她自己卻不這樣做?哼,我才不聽她的!”看來這篇作文,我馬上給她媽媽打電話了解她在家的情況,她媽媽說孩子在家很任性,脾氣怪,還經(jīng)常頂撞父母,家長為此很頭疼。我說:“放學后您到我辦公室來一趟。”放學后媽媽來到了我的辦公室,我把孩子的作文拿給她看,她看完后臉上的表情很尷尬,然后深有感觸地說:“身教重于言傳??!”
四、“孝心教育”應與“愛心教育”結(jié)合
有一位老師,她曾成功的舉行了“我愛媽媽”的主題班會。班會前,她讓學生幫媽媽干家務,閱讀有關媽媽的文章,學唱有關媽媽的歌曲,在日記中記下媽媽讓他最難忘的事。在班會上,同學們都被濃濃的母子情所感染。最后,這位老師又適時引導,引發(fā)學生對老師的愛,對祖國的愛。因此,孝心教育其實是一種“愛”的教育,孩子在家有一份孝心,在外才會把愛心給別人。首先要愛父母,愛同學,然后知道愛家鄉(xiāng),愛祖國。孝心教育要引導學生從“小愛”到“大愛”,記得我原來的學校有個小旋同學身患白血病,廣大師生踴躍行動,為她捐款2萬多元,雖然最后還是沒能挽救小璇的生命,但讓孩子學會了怎樣去“愛”身邊的同學。5.12地震中,孩子們爭先恐后向災區(qū)捐款,從關心身邊的人和事,到關心社會、國家,直至肩負起社會責任。
孩子真正培養(yǎng)起孝心,對他是一種前進的動力。他們明白要把熱心獻給社會,愛心獻給他人,忠心獻給祖國,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