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暢 郭珊
摘 要:本文概述了語用學的基本含義及其與翻譯的聯(lián)系,分析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xiàn)狀,闡述了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運用語用學理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語用視角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對策。
關鍵詞:語用學;翻譯;教學對策
1 引語
在學習任何一門語言時都會涉及到語用學這門學科,它主要關注語言的文化背景、社會習俗、交流語境等內(nèi)容。翻譯是一個理解與表達的過程,它是一種跨文化的語言交際形式,需要借助一定的語境才能進行。因此,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引入語用學會給翻譯教學提供一定啟發(fā),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 語用學與翻譯
2.1 語用學
語用學是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以語言為基礎,在一定的語境中對語義進行研究,從而在該語境中更好地運用語言。語言是一個復雜的信息傳達,接受,解讀和消化的過程,而解讀和消化的過程中聽眾必須全盤考慮語境、文化、社會背景等因素,才能夠?qū)崿F(xiàn)對信息的獲取,而在此基礎上做出的翻譯才能夠更加精確(潘影,2017)。和語言意義相比,語境方面的語言用意更加重要。說話者通過話語和語境表達自己說話的意圖,傾聽者依據(jù)語境和經(jīng)驗對說話者的話語做出推理。倘若傾聽者只關注說話者語言的表層含義,而沒有注意到語用的含義,就不能準確理解說話者的意圖。
2.2 語用翻譯
翻譯是把一種語言信息轉(zhuǎn)變成另一種語言信息的行為,其過程包含理解和表達。語用學和翻譯的研究對象都是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語用翻譯是將語用學和翻譯融合的重要體現(xiàn),二者都關注語境。譯者要想準確翻譯原語,就必須考慮到原文的語境,這樣才能實現(xiàn)譯者與作者的有效交際。在原語和譯語轉(zhuǎn)換過程中,語境也會發(fā)生變化,如果想要實現(xiàn)譯者與譯語讀者的有效交際,譯者就需要分析譯語語境,使用正確的表達方式完成語言的解碼與推理。
3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xiàn)狀
3.1 對大學英語翻譯重視程度低
從我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題型分值分布來看可以看出翻譯被忽視的情況嚴重,翻譯題型分值僅占總分值的十分之一。目前國內(nèi)大多數(shù)院校為英語專業(yè)開設的翻譯相關課程較少,非英語專業(yè)的翻譯課程則更少。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英語期間很難學習到大量的翻譯知識,因此在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時會出現(xiàn)很多困難。這導致學生對翻譯的主觀要求也逐漸降低,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學生的翻譯能力逐漸減弱,最終無法跟上時代的變化,學習英語翻譯的精力消失殆盡(伍李華,2016)。
3.2 缺少專門的翻譯教材
長期以來,很多高校都沒有為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訂購專門的翻譯教材,他們只有聽說讀寫方面的教材,這些教材并不能有針對性地提供翻譯的相關理論知識。翻譯部分只會出現(xiàn)在課后題中,但這種翻譯題都比較單一,多數(shù)只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本單元所學的詞匯和語法知識,這種翻譯題型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思維定式,無法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
3.3 教師專業(yè)能力不足
一部分大學英語教師缺乏翻譯理論知識與翻譯實踐能力,他們并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翻譯理論知識,并且也沒有豐富的翻譯實踐經(jīng)驗,因此在教學時也只能照本宣科,并不能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大部分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傳統(tǒng)。大學英語翻譯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聽從教師的指揮,多數(shù)教師只是讓學生進行口頭翻譯,或是給出標準答案,讓學生自己進行修改。學生很難了解到翻譯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也無法意識到自身存在的翻譯問題,學生的翻譯能力無法得到提升。
3.4 學生缺乏跨文化意識
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文化是語言的載體。目前大多數(shù)大學生缺乏跨文化意識,他們認為只要掌握了相關的語法和詞匯知識就能夠很好地進行翻譯學習,殊不知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句話會有不同的含義。學生們只有具備跨文化意識,深刻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才能具備高水平的英語翻譯能力,才能用英語進行有效交際。
4 語用學理論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語用學的核心是研究如何在語境中理解和使用語言的問題,既研究說話者利用語言和外部語境來表達意圖的過程,也研究傾聽者對說話者的表達進行解碼和推理的過程。語用學實現(xiàn)了文本從語言功能向語境功能的過渡,通過尋找最佳關聯(lián)或分析會話含義來獲取語言的功能意義。翻譯作為一種復雜的跨文化語言交際形式,要求譯者在特定的語境下實現(xiàn)與讀者的有效交際。翻譯是一個理解與表達的過程,也需要借助特定的語境才能實現(xiàn)。翻譯并不是簡單地進行語碼轉(zhuǎn)換的過程,而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語言交流過程。掌握一整套語言規(guī)則并不能保證交流的得體恰當,特別是在跨文化交際中。因此,在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引入語用學具有必要性,它將會為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5 語用視角下大學英語翻譯的教學對策
大學英語翻譯的教學應注重翻譯的三個階段,即理解、表達和重組。語用翻譯強調(diào)的重點是語境,所以授課時指導學生分析原文語境尤為必要。此外,還應考慮譯語讀者所認知的語境和文化語境,尋找最契合的關聯(lián),從而實現(xiàn)有效交際。
5.1 加強學生背景知識的學習
英語翻譯是一種語言活動,更是文化活動,其不單單是兩種語言的轉(zhuǎn)換,也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所以語言背后文化的力量不容小覷。然而,對語言文化的學習絕非易事,因為這是一個長期而且緩慢的過程,比如對一個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地理環(huán)境、歷史由來以及宗教信仰等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的積累和沉淀。所以,教師在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也要注重文化以及其他背景知識的傳播。教師應提醒學生提升文化素質(zhì),在翻譯教學的同時向?qū)W生講解語言文化和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性,使學生對文化及其他背景知識有普遍的了解,這種方法更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學習。同時,對背景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分析語境,并將語用知識與翻譯結為一體,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5.2 創(chuàng)造合理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翻譯實踐水平
語境是語用翻譯的重點,也是語言學習的前提。特定的語境會給翻譯的教學增光填色,反之亦然。所以,在語用學指導下,教師進行翻譯教學時,應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和教學資源盡可能提供豐滿的語言使用環(huán)境。同時,語言知識的積累和運用也必不可少。合理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從而對英語翻譯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教師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比如組成翻譯討論小組,以此進行翻譯實踐活動。當然,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要有扎實的翻譯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5.3 鼓勵學生對譯文校審,并對優(yōu)秀譯文進行學習
在語用翻譯中,理解、表達和重組是必不可少的三個階段,在鼓勵學生對語境進行領悟并進行大量翻譯實踐之外,對譯文進行反思與推敲十分重要。在重組階段,教師應指引學生對翻譯過的內(nèi)容進行校審,對原語進行再次理解和推敲,其中包括語言風格、語言流暢度、忠實程度、用詞準確度以及通順程度等各個方面,并且要針對錯譯和漏譯之處進行改正及反思,從而提高譯文質(zhì)量。此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優(yōu)秀譯文進行解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中英翻譯的嚴肅態(tài)度和學術水平。教師應鼓勵學生對優(yōu)秀的英文篇章進行背誦,并且大量閱讀中英雙語文章,使學生可以學以致用,并提高中英雙語的語言能力。同時,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語用學與翻譯完美融合,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中英文互譯能力。
6 結語
翻譯教學是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一個重要模塊。英語翻譯教學作為一種跨文化教學活動,單靠教師教授學生單詞和語法并不能幫助學生提高翻譯能力。語用翻譯的重點是語境,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時應注重語言背后文化的傳播。本篇文章還指明了語用視角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對策,比如加強學生背景知識的學習,創(chuàng)造合理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翻譯實踐水平,并且鼓勵學生對譯文校審,并對優(yōu)秀譯文進行學習。本文旨在表明語用學可以在翻譯教學中起到促進作用,能夠?qū)Ψg教學進行有效的指導。同時,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充分發(fā)揮語用學理論對翻譯教學的積極作用,靈活運用語用技巧,深刻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語用能力和翻譯能力。
參考文獻
[1]潘影.語用視角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 36(05):137-139.
[2]伍李華.從語用學視角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4):308-309.
[3]張翠波.語用等效理論在經(jīng)貿(mào)英語翻譯中的應用 [J].中國商貿(mào),2104,(12):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