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學歷史教材中文史知識的發(fā)掘與整合應用探究

    2019-10-08 03:12王道勇
    甘肅教育 2019年13期
    關鍵詞:歷史教學語文

    王道勇

    【關鍵詞】 歷史教學;歷史教材;語文;以文補史;以文證史;以文悟史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3—0139—01

    中學歷史教學和語文學科聯(lián)系緊密,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會出現(xiàn)跨學科教學的情況,將歷史和語文兩個學科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一是能夠在以歷史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補充語文學科知識,二是可以達到拓展課堂教學深度、廣度的效果,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一、以文補史——在以政治史為主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史內(nèi)容的補充

    現(xiàn)行的初中歷史教材采用了以時間為主線的通史編寫體例,分為中國史和世界史兩大部分。其中,又以政治史為主,并穿插經(jīng)濟和思想文化板塊的內(nèi)容,而語文知識就處在文化板塊之中,是文化史的重要組成內(nèi)容。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版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教材第8課“百家爭鳴”中,就涉及大量的語文知識。在本課中,共提到6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主要人物,包括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莊子和韓非子,他們各自從屬于不同的學派。本課在孔子身上花費筆墨最多,詳細介紹了他所處的社會背景和主要思想,并對其作出了客觀評價。此外,在“材料研讀”和“課后活動”兩處小字部分還補充了《論語》一書的有關材料,包括《論語·為政》中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句子。這些句子,除了具有豐富學生語文知識的價值外,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同一單元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和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則分別補充了司馬遷著《史記》、造紙術、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賈思勰著《齊民要術》及有關書法、繪畫與雕塑方面的內(nèi)容。又如,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版八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教材第24課“文學藝術的成就”中,涉及了中國近代史上的文學藝術方面的典型人物和作品。文學方面提及了新文化運動中的代表人物魯迅及其《狂人日記》《阿Q正傳》《祝?!?繪畫方面提及了徐悲鴻及其《奔馬圖》《愚公移山》;音樂方面提及了聶耳及其《畢業(yè)歌》《義勇軍進行曲》,以及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既能了解到相關的語文知識和文學常識,提升語文學習能力,也可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欣賞相關作品,從而加深對歷史的理解。

    類似的例子在中學歷史教材中還有很多,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屬于文化史的內(nèi)容,以語文知識的形式出現(xiàn)在歷史教材中,是對以政治史為主的教材內(nèi)容的有益補充。而將語文知識置于文化史板塊之中,是一種最簡單且最容易理解和操作的文史結(jié)合模式。

    二、以文證史——文化史與政治史相結(jié)合

    語文知識還可以直接作為材料應用于歷史課堂教學,以對政治史上的人物或事件的歷史背景等進行補充,并對一些觀點進行佐證,從而達到以文證史的效果。例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版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教材第9課“文藝復興運動”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本課在第一板塊中先對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和思想文化的背景進行了簡短介紹,之后在第二板塊中運用大量筆墨詳細介紹了3位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分別是但丁及其《神曲》、達芬奇及其《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亞及其一系列戲劇作品。其中莎士比亞最為人們所熟知,是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怎么都繞不開的一位西方作家。教材上不僅有他所處社會背景和主要作品的介紹,還補充了他的四大悲劇作品之一的《哈姆雷特》的故事簡介。這樣更有利于學生了解莎士比亞,而借助他的作品也能夠更好地來說明何為人文主義,人文主義的核心是什么等。

    三、以文悟史——通過教材中穿插的語文知識來感受歷史

    在上述兩種途徑中,語文知識多是以正文的形式出現(xiàn)在教材中的。除此以外,在教材的各個“角落”里,也散落著大量的文學常識、詩歌散文等,等待著教師去發(fā)現(xiàn)和利用。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版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教材“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一課材料研讀部分,補充了司馬遷《史記·報任少卿書》中的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知《史記》的魅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感悟歷史,理解歷史這門課程的魅力所在。又如,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版八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教材第13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小字部分,補充了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其寥寥數(shù)語就勾畫出了紅軍長征時的艱難場景,也彰顯了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樣設計,既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又可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加深學生的體驗,達到以文悟史的效果。

    編輯:孟 剛

    猜你喜歡
    歷史教學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農(nóng)村中學歷史教學的反思與對策
    “互聯(lián)網(wǎng)+微課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三 R”作用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察哈| 当阳市| 万载县| 嘉兴市| 东方市| 凤台县| 将乐县| 富顺县| 拉萨市| 长垣县| 延吉市| 得荣县| 莱州市| 宁河县| 贵溪市| 宁化县| 聊城市| 米易县| 自贡市| 济南市| 建瓯市| 麻江县| 桃园县| 灵武市| 教育| 罗田县| 大荔县| 稻城县| 富锦市| 贺兰县| 沅江市| 灌云县| 昌乐县| 辉南县| 上虞市| 临泽县| 威信县| 怀宁县| 鹤山市| 阿拉善右旗| 内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