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幼兒園的親子活動是指為提升家長的教育觀念和行為,加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增進家長與孩子、家長與幼兒園的交流、由于對幼兒園親子活動認識不深刻,當前我國幼兒園開展的親子活動普遍不夠理想。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建立長效的幼兒園親子活動機制,更新教師的活動觀念與工作方法,將親子活動歸入到幼兒園課程建設體系。
關鍵詞:親子活動 問題 對策
親子活動是幼兒園專門組織的一類教育活動,親子活動的開展,帶來的是多方的互動和受益,教師對家庭教育有了更加感性的認識,家長在集體的親子活動中得到了有益的經(jīng)驗,同時為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互補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和渠道。目前很多的幼兒園都開展了親子活動,但在活動中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我們?nèi)フJ真思考。[1]
一、親子活動組織機制缺乏長效性
不少幼兒園親子活動的組織缺乏有效的管理體系,導致內(nèi)容選擇的隨意性,僅將親子活動作為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對親子活動的組織流于形式,缺乏長效的組織機制,對親子活動的內(nèi)容選擇、目標確定、形式選擇、活動指導、活動評價等缺乏科學的監(jiān)督與管理。然而目前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幼兒家長,對于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缺乏深刻認識,單純的將其看作幼兒園的一種簡單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要求,這也就導致了親子活動參與度不高。[2]
二、親子活動中缺乏正確的認識
幼兒園親子活動能夠促進幼兒教育走向開放化、多元化,將幼兒園與兒童家庭、社區(qū)等進行有機結合。然而目前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幼兒家長,對于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缺乏深刻認識,單純的將其看作幼兒園的一種簡單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要求,部分家長甚至對學前教育的性質、目的、內(nèi)容等的認識仍具有小學化的傾向,這將直接制約家長參與幼兒園親子活動的程度,致使他們在知識方面對幼兒的發(fā)展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而忽略幼兒在道德、心理、社會性等方面的發(fā)展。所以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多數(shù)為應付參與,這樣,降低親子活動的效果,不利于幼兒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索與發(fā)展。
三、親子活動中缺失教師正確指導
親子活動的內(nèi)容選擇比較隨意與盲目,很多親子活動流于形式,教師對親子活動參與主體間的關系認識不夠清楚,缺乏對家長必要、科學的指導,沒有真正考慮幼兒、家長的實際需求;沒有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家長只是教師組織活動的助教;難以對家長和幼兒產(chǎn)生積極影響,失去了親子活動的意義與作用。 家長被動參與,積極性不高,活動的意義沒有體現(xiàn)。
幼兒園親子活動應該成為提升家長教養(yǎng)能力的載體和途徑。這樣的活動應當如何管理?活動內(nèi)容如何選擇?怎樣把握親子活動過程的指導?成為我們思考的問題。
1.建立合理制度,保障家長參與的有效性
幼兒園進行親子活動設計與具體實施時,必須要以科學育兒、全面育兒為機制導向,建立健全起長效有效的親子活動機制,使親子活動的組織、實施與各方面協(xié)調(diào)都有堅實的機制體制保障。但是,當前幼兒園親子活動形式下的家園合作還不夠深入,很少能配合幼兒園課程,從而進入到幼兒教育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改變這一現(xiàn)狀的重要策略是將幼兒園親子活動歸入幼兒園課程建設體系中來,使幼兒園的課程內(nèi)容和形式都要在與家長協(xié)商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規(guī)劃和設計,以此避免幼兒園親子活動與家長經(jīng)驗脫節(jié),影響親子活動的效果。比如我園根據(jù)實際情況,我們創(chuàng)建了利益激勵機制和精神激勵機制,形成強大的精神動力,來調(diào)動家長參與親子活動的積極性。對于“優(yōu)秀家長委員” “熱心家長” “家長安全員”給予表彰和宣傳,并讓“熱心家長”來園參與或觀看孩子活動,應邀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大型活動;并出臺《家長工作制度》等相應制度,將其歸入到教師的工作考核中。
2.強化對幼兒園親子活動認識
只有建立在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幼兒園在進行親子活動開展時才能夠有準確的方向,幼兒園應當以實施國家對學前教育的要求為切入點,杜絕小學化意識的滋長。所以,要在家長觀念的轉變上下點功夫。在親子活動中,我們要求家長既要參與活動過程的討論,出謀劃策,也要負責幫助組織活動,這樣才不會消極等待教師安排,提高對活動價值的認識和參與意識,只有當父母意識到他們參與親子活動重要性時,他們才更有可能成為親子活動的有力支持者。每次開展親子活動,我們都會在微信平臺發(fā)布消息,告知家長此次活動的目的,引導家長獻計獻策,并把意見反饋到家長委員會成員中,然后教師召集家委會成員商議,結合當?shù)貙嶋H,現(xiàn)階段教育目標,可行性等,定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認識到自己和教師是平等的伙伴,是活動的主體,充分發(fā)揮了主動性。
3.教師針對性指導,是親子活動成功的關鍵
親子活動中,教師的針對性指導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及時捕捉教育活動中的相關信息,才能使指導既能針對家長,也能針對孩子。
教師是親子活動的組織者、協(xié)調(diào)者,是家長和幼兒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素質和角色定位對活動、家長和幼兒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通過理論學習、參觀考察、實踐總結和科學研究等方式,能夠有效地深化教師對幼兒園親子活動的思想認識,幫助其掌握幼兒園親子活動的內(nèi)容和活動手段,使其能科學組織并積極引導家長、幼兒參與幼兒園親子活動,并學會對親子活動進行合理的考核和評價。幼兒園應始終重視并加強教師關于幼兒期親子活動的理論修養(yǎng)和工作方法的改進。
總之,國家對學前教育階段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各級各類幼兒園積極為兒童創(chuàng)設具有豐富趣味性、異彩紛呈的教育情境,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緊密聯(lián)系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為兒童的健康快樂成長提供和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親子活動架構了幼兒園與家庭的橋梁,為教師、家長、孩子提供了一個互動的平臺,實現(xiàn)了幼兒園與家庭的共贏,促進了幼兒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延云.農(nóng)村幼兒園親子活動現(xiàn)狀探究[J].技術與市場,2016(8):212-213.
[2]王志佳.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的問題及對策[J].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