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干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谶@樣的背景下,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而“雜技”作為表演藝術的一種,是豐富人類精神世界的重要糧食,自然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如何更加深入地對現當代雜技表演進行研究成了雜技愛好者和雜技表演者甚至是整個藝術界關注談論的熱點話題。本文通過對現當代雜技表演的深入探究,強調了雜技表演的在藝術界的重要性,傳遞了現當代雜技表演的基本特征,希望能夠帶領讀者感受到雜技表演的魅力。
關鍵詞:現當代;雜技表演;基本特征
一、前言
現如今,雜技表演是不僅僅是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重要糧食,它更是作為中華名片在國際上享有知名度的優(yōu)秀文化代表。雜技,也叫作雜技,是一種高難度的表演藝術,它包括柔術(軟功)、車技、口技、頂碗、走鋼絲、變戲法、舞獅子等技藝。“雜技”是一個合成詞,它由“雜”和“技”組成,這二字將雜技表演的基本特征完美地展現出來了?!半s”一字表示雜技表演種類的豐富多樣,展現了雜技的起源和發(fā)展;而“技”一字則代表著體能和技巧,展現了雜技表演技巧和技能的演變過程。由此可見,現當代雜技表演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類別的多樣;另一方面是技藝的多元。
二、類別雜多
藝術來源于生活,雜技作為一種表演藝術也是如此。雜技類別的豐富多彩大多都是來源于實際生活中的多種多樣的物品的種類。雜技表演者在表演的過程中,除了自身的肢體動作,還經常借助現實生活中的用具作為表演的道具,從而展現表演者對這些用具的駕馭能力,表現自身超高的技藝,以給予觀眾美好的觀賞感受。比如,長春市雜技團在表演“舉刀拉弓”和“彈弓”這兩個節(jié)目的時候用到的弓和弩就是我國古代人民在狩獵時用到的器具。節(jié)目中不僅僅體現了對我國幾千年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和吸收,還展現了來源于現實生活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高超的創(chuàng)作技能。除此之外,還有我們最常見的鍋碗瓢盆等等廚房用具也會經常在雜技表演中出現。當這些廚房用具融入到雜技表演中,它們的使命不再是幫助主人完成一桌美味的佳肴,而是作為雜技表演的輔助者,幫助雜技表演者完成拋接扔耍等高難度工作。類似這些將實際生活中的用具融入雜技表演中的實例還有很多,比如在“頂缸”“頂碗”“花盤”等等雜技表演節(jié)目中用到的盤碗;“蹬板凳”“桌圈”等等雜技表演節(jié)目中用到的桌椅板凳,它們都來自我們實際生活中最常見的生活用品。經過加工、美化、升華,它們?yōu)檎麄€雜技表演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不僅僅是拓展了雜技表演的形式和內容,從整體而言,更是增加了舞臺的魅力。
從當前的雜技發(fā)展中我們可以看到,雜技表演還融入了許多其他的中華文化,不僅僅拓展了雜技表演的形式,在內容上,還有了更多充滿創(chuàng)意性的表演技巧。比如,有的雜技表演者將京劇融入自己的表演中。京劇作為我國的國粹,是能夠令國人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優(yōu)秀民族文化。而將京劇引用到雜技表演中,不僅僅能夠為觀眾呈現更完美的視覺效果,更重要的是,兩種優(yōu)秀文化的碰撞,能夠給予大家在精神上的享受。再如,還有一些雜技表演者將體育運動應用到自己的表演中,不僅僅融合了體操、武術等等項目,還融入了其中翻騰、高空跳躍等等的高難度動作,向觀眾展示了人與身體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超高配合度以及高超的雜技技藝,處處都體現著健與美的競技賞析價值。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雜技表演者將舞蹈應用到自己的雜技表演中。如果說內柔外剛的優(yōu)美動作讓雜技表演耐人尋味,那么鮮明的音樂節(jié)奏則是錦上添花,讓人回味無窮。由此可見,雜技類別的多樣,從對事物和文化的繼承、吸收和改變的過程以及諸多事物和藝術創(chuàng)新的融合效果中體現。
三、雜技表演的多元化
雜技表演節(jié)目的本體類型有很多種,比如力量型的節(jié)目有“彈弓”等等;技巧型的節(jié)目有“十八羅漢”“草帽飛舞”等等;高空型的節(jié)目有“空中飛人”“太空麗影”等等;情節(jié)型的節(jié)目有“照鏡子”等等。不管雜技表演節(jié)目的類型是哪種,它們都從不同角度體現了雜技表演者獨特的技能、高難度的技巧和超高的技藝。
(一)技巧變化的多種多樣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自1950年中國雜技團成立以來,現如今我國的雜技表演節(jié)目已經有好幾百個,每一個節(jié)目中都包含了十幾個甚至是幾十個技巧動作。經過專業(yè)的雜技表演者的挑選和編排,這些技巧和動作之間都有著科學合理的組合和銜接,柔中帶剛、動中有序共同輔助整個雜技表演,合力將表演推向高潮。
不管是看似柔美還是活潑輕快的技巧和動作背后都需要有強大的力量支撐。雜技表演中對于力量的支撐有兩種解釋:首先是“力學”里說的力,也就是雜技表演中的平衡。表演者需要以良好的平衡能力來完成雜技表演節(jié)目中的技巧和動作;其次是“力量”的力,這里指的是雜技表演中的一些基本的訓練,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基本功。要想成功地完成雜技表演,這兩種力量缺一不可。因此,為了達到理想的表演效果,雜技表演者要注重對基礎訓練的積累和對平衡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技巧變化的特點
在雜技表演中,不管是技巧的獨特還是動作的驚險又或是技巧動作的超高難度,都能夠讓觀眾們嘆為觀止、回味無窮?!半y”是雜技表演最突出的特點,它也是進行雜技表演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新的最需要考慮的元素。這里所說的難,并不是一味地增加表演技巧和動作的難度系數,也不是為了博取觀眾的眼球而無節(jié)制地挑戰(zhàn)人類身體的極限,而是在尊重藝術文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對此進行繼承、吸收、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這是一種結合了所有雜技表演者最科學合理卻又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技巧表演。雜技表演節(jié)目通過向觀眾傳遞這種“難”的表演技巧動作,特別是高空型節(jié)目和駕馭型節(jié)目,在舞臺上不斷飛奔、旋轉、上下跳動,來帶領觀眾感受雜技表演的驚險、刺激和獨特,讓觀眾真切體會到雜技表演的魅力所在。
四、結語
雜技表演的技藝關系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技”指的是技巧,而“藝”指的是綜合藝術加工。這表明了技巧表演經過綜合藝術的加工,才能夠成為散發(fā)無限魅力的作品,才能夠使觀眾徜徉在藝術的海洋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走雜技表演之路是漫長卻也非常快樂的,為了能夠將更優(yōu)質的作品呈現給大家,無論是雜技學者還是雜技表演者抑或是雜技研究者,都不應該停下腳步,而是應該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不畏困難、永不放棄、勇往直前。
參考文獻:
[1]陳雅潔.雜技表演的審美藝術分析[J].文藝生活·中旬
刊,2019(9):147.
[2]趙孝民.雜技舞臺美術設計與雜技表演的關系[J].神
州,2017(11):28.
[3]李艷霞.大眾文化消費的審美趣味變遷--以中國雜技表演
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16(14):46-47.
[4]周俊梅.雜技藝術表演教育形式探討[J].天工,2019(6):107.
[5]許益明.淺談雜技藝術表演人才的培養(yǎng)[J].文藝生活·中旬
刊,2019(9):145.
[6]周俊梅.雜技藝術表演教育形式探討[J].天工,2019(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