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紅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河南鄭州 471000)
COPD(慢性阻塞性肺?。儆谑澜缧远喟l(fā)病。近些年來,隨著老齡化進程的推進,COPD患病率及死亡率逐漸遞增,已對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危害。據(jù)最新調(diào)查顯示,我國年齡超過40歲的人群患有COPD的概率高達8.2%[1]。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是導致COPD患者生活質(zhì)量下降、功能喪失以及死亡的重要原因。COPD患者病情急性發(fā)作后,肺功能恢復十分緩慢,即便患者接受規(guī)范的治療,依舊無法在短時間內(nèi)恢復到發(fā)病前狀態(tài)?!?015年COPD全球倡議》[2]中指出,肺康復已成為輔助性治療COPD最有效的非藥物干預方式,其中運動訓練為重點內(nèi)容,但當下多數(shù)學者認為這種干預方式適用于穩(wěn)定期COPD患者中,而關于急性加重期的研究較少?,F(xiàn)探討2017年7月—2019年3月該院收治的78例AECOPD患者采用不同康復護理措施的臨床有效性,現(xiàn)報道如下。
78例患者經(jīng)臨床診斷均確診為AECOPD,均分成兩組,參照組男女之比為20:19,年齡65~74,平均(70.15±2.64)歲。 實驗組男女之比為 22:17,年齡 66~73,平均(70.24±2.70)歲。 兩組一般資料接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研究要求相符。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表現(xiàn)、體征、危險因素接觸史及實驗室檢查等證實患有AECOPD,符合《COPD診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2)病例資料完整,護理配合度高;(3)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認知功能障礙;(2)伴有其他重要臟器病變、惡性腫瘤史;(3)伴有精神疾病、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
參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1)遵醫(yī)給予低流量持續(xù)吸氧;(2)用藥指導:給予化痰平喘藥物靜脈滴注,用藥行霧化吸入治療,以維持呼吸道暢通;(3)健康教育:向患者簡單地宣教疾病有關知識,提醒患者治療注意事項,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4)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保持休息充分。
實驗組在參照組護理基礎上,先行呼吸訓練,再開展拍打手足三陰經(jīng)三陽經(jīng)鍛煉?;颊呷朐簳r向其講解康復鍛煉的意義,并幫助患者通過反復訓練,掌握鍛煉的要領,2~3 次/d,10~20 min/次;鼓勵患者堅持鍛煉,以無疲勞感適宜,避免餐前0.5 h及餐后2 h內(nèi)開展訓練,具體內(nèi)容如下:(1)呼吸訓練:①引導患者放松頸部、肩部以及胸部,指導患者一手放在上腹部,或者雙手放在下胸廓,再充分體驗吸氣時胸廓擴張狀態(tài),結(jié)合自身的呼吸深度、頻率平靜吸氣,控制好吸氣力度,禁止太用力,盡可能使吸氣時間延長,待吸氣后,再告知患者屏氣,時間控制在3~4 s,完成后呵氣,呼氣末梢用力壓,使呼氣時間延長,以本體感覺產(chǎn)生一次深呼吸,并以此增加呼吸深度,使呼吸頻率降低。②吹氣球訓練:選擇400~700 mL可吹容量的氣球,再選擇一不易咬扁、硬且粗的吸管,一端與氣球相連,用線扎緊,患者于吸管另一頭開展吹氣球呼吸訓練,10~15cm/次,將氣放掉后,再重復上述動作,6~8次/min;護理人員在患者吹氣球鍛煉時,要教會其調(diào)整吸吹時間的技巧,其中呼:吸為 2:1 或 4:3,20~30 次/組,3~5 組/d,以患者能夠耐受適宜。(2)雙手拍打足三陽經(jīng)三陰經(jīng)鍛煉:先從左側(cè)手三陰由胸到手,左側(cè)手三陽由手到頭開始,再從右側(cè)手三陰由胸到手,右側(cè)手三陽由手到頭依次拍打,接著從左側(cè)足三陽由頭到足,左側(cè)足三陰由足到腹,最后從右側(cè)足三陽由頭到足,右側(cè)足三陰由足到腹,完成上述訓練后指導患者搓手十次,上述動作為一個循環(huán),2~3次/d,于呼吸訓練后進行。
(1)評價指標:參考英國醫(yī)學會呼吸困難問卷表(mMRC)[3]對患者呼吸困難情況進行評估,劇烈活動時呼吸困難提示0級;步行爬小坡或平地快步行走時氣短提示Ⅰ級;因氣短,平地行走時需停下休息或速度慢于同齡人提示Ⅱ級;平地行走數(shù)分鐘后或100 m需停下喘氣提示Ⅲ級;因嚴重呼吸困難而無法離家,或穿脫衣時存在呼吸困難癥狀提示Ⅳ級。(2)觀察指標:護理前后通過肺功能檢測儀對患者的肺功能指標進行測定:FVC%(用力肺活量/預計值百分比)、FEV1(1s用力呼氣容積/預計值百分比)和FEV1/FVC(1s率)。
借助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匯總研究數(shù)據(jù),百分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 χ2檢驗;(±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護理后的肺功能指標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相比[(±s),%]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相比[(±s),%]
組別F E V 1%護理前 護理后F V C%護理前 護理后F E V 1/F V C護理前 護理后參照組(n=39)實驗組(n=39)t值P值61.00±5.1060.89±5.020.09600.923866.29±5.1569.09±4.892.46220.016162.83±5.5963.04±4.230.18710.852166.41±6.1369.80±5.682.53330.013468.81±1.7967.95±2.931.56420.121970.04±2.4071.66±2.792.74900.0075
護理后實驗組呼吸困難分級改善程度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呼吸困難分級對比(%)
COPD為常見肺部疾病,能夠有效防治,其主要特征為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且呈進行性發(fā)展,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COPD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質(zhì)穩(wěn)定性不佳,肺泡張力增加,易導致肺泡塌陷與萎縮,使呼吸肌能量儲備降低,降低呼吸肌的收縮能力;另外,還會促使膈肌纖維萎縮,導致肌原纖維紊亂,使線粒體腫脹與空化[4],降低肌肉收縮的持久性,使呼吸肌的收縮強度被削弱,最終影響到通氣功能,使肺功能的負擔加重。因此盡早治療AECOPD,對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后、提高日常生活質(zhì)量均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治療AECOPD的目的在于改善呼吸困難以及減少急性加重,但臨床多項研究證實,在患者治療期間輔助合理的呼吸訓練與康復鍛煉能鞏固治療效果,使患者的肺功能進一步得到改善,進而早日回歸正常的生活。
該次研究提示,實驗組護理后的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與護理前、護理后的參照組相比均得到明顯改善,表明實驗組采用的護理方案在提高肺功能、改善生理狀態(tài)方面的作用更明顯。梁旭滿,鐘章煉[5]研究中對60例AECOPD患者采取呼吸訓練,結(jié)果顯示與護理前對比,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得到顯著改善,與該研究結(jié)果一致性好。上肢運動與呼吸控制能使呼吸肌的耐力與肌力增強,有助于肋間外肌、胸鎖乳突肌及膈肌等吸氣肌參與到吸氣過程中,如此一來,將能確保吸入肺內(nèi)的氣體量最大化,避免氣道過早塌陷,還可增加呼氣時間,使呼氣末肺潴留的二氧化碳含量減少,最終減少呼吸肌耗氧量,提高肺順應性,增加肺通氣量,達到改善臨床癥狀的目的。研究顯示,兩組護理后呼吸困難癥狀均得到改善,但實驗組改善的效果更接近理想值,進一步說明實驗組運用的護理訓練方案在緩解癥狀,促進病情恢復中有確切的作用。AECOPD患者活動耐力低,多需要臥床治療,拍打三陽經(jīng)三陰經(jīng)簡單易行,能調(diào)動患者的參與意識,進而加速全身氣血運行,增強活動耐力,將此護理方法與呼吸訓練聯(lián)合使用,還能加速肺功能恢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維持肌肉肌力,使患者的活動能力得到良好保持,進一步提高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對AECOPD患者開展拍打三陰經(jīng)三陽經(jīng)訓練及呼吸訓練實用性強,高效安全,建議加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