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冰怡 吳 嵐 汪 鑫
人們常說“大武漢”,武漢的魅力在一個“大”字中展露無遺。城市面積大,人口多,街道更是數不勝數。一元路、二曜路、三陽路、四唯路、五福路、六合路;一清路、二雅路、三秀路、四明路、五環(huán)大道、六順路、七雄路、八方路、九通路,這一系列的數字路名規(guī)整中不失文雅,內在聯系也令人尋味。經歷一系列實地調查走訪后,我們決定發(fā)掘其背后哲學意義,結合時代背景和社會現狀,發(fā)現路名變遷背后折射出的時代變遷與歷史大勢。從發(fā)展與傳承的角度探討數字老街旅游開發(fā)的現狀及可行性。
一元路的來源是“一元”。在中國古代,“一元”的意義是十分豐富的?!耙弧笔翘厥庵甘伦?,既代表最為簡單的起源,也代表最為豐富的渾沌整體。元,大之意。首先,“一元”可以指宇宙的開始和人在未出生前的混沌狀態(tài),也謂世運時會之數。漢代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玉英》中提到:“謂一元者,大始也?!盵1]《漢書·董仲舒?zhèn)鳌分幸蔡岬健啊洞呵铩分^一元之意,一者萬物之所從始也,元者辭之所謂大也。謂一為元者,視大始而欲正本也?!彼未纳塾喊咽澜鐝拈_始到消滅的一個周期叫做一元。一元有十二會,一會有三十運,一運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吨熳诱Z類》卷二四:“到得一元盡時,天地又是一番開辟?!薄耙辉贰比 耙辉獜褪?,萬象更新”之意。取名起于民國初立,國內一派新氣象,與封建社會的面貌截然不同,可謂是開天辟地之舉,取“一元”為名表達了對新社會新生活新面貌的美好期望,也暗合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富有文化氣息。其次,“一元”也有長壽、和滿之意,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祝愿與期許。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圓滿,一元正有此意。仙家謂人能得一元者,可享長壽之運?!缎樾木匙ⅰ罚骸笆烙械弥辉?,便能艱苦寂寞,冥心練形,自然神凝形釋,骨肉都融。”[2]《關尹子·二柱》:“先想乎一元之氣,具乎一物。執(zhí)愛之以合彼之形,冥觀之以合彼之理,則眾存焉。”[3]這也恰好與當代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觀點不謀而合。
二曜路得名即“二曜”。二,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義為由混沌分出的天、地兩極。二,指事字。古文字一、二、三、四皆以積畫為之,大約都跟刻畫記數有關,是純符號的指事字?!岸笔翘厥庵甘伦郑硎咎斓貎蓸O。古人認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說,混沌太初的存在整體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極;天地二極之間,又生出人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萬物。曜,形聲。從日,翟聲。本義是日光,日、月、星都叫曜,日、月和火、水、木、金、土五星合稱七曜,舊時分別用來稱一個星期的七天。二曜,亦作“二耀”。指日月?!赌淆R書·王融傳》寫到“偶化兩儀,均明二耀?!币浴岸睘槭鬃?,取“日月光曜”之義,命名“二曜路”。
三陽路得名即“三陽”?!兑住钒素灾械摹肚坟?,由三陽爻構成,故亦以“三陽”指《乾》卦。古人稱農歷十一月冬至一陽生,十二月二陽生,正月三陽開泰,合稱“三陽”。唐崔琮《長至日上公獻壽》詩:“應律三陽首,朝天萬國同。”三陽還含有春天之意,也指農歷正月,“三陽開泰”一詞即引用此意,“三陽”表示陽氣逐步超越陰氣,冬去春來,萬物復蘇。“開泰”則表示吉祥亨通,有好運即將降臨之意。人體的陽氣升發(fā)也有類似的漸變過程,稱其為人體健康的“三陽開泰”,即動則升陽、善能升陽、喜能升陽。這是從民眾個人生活方面發(fā)出的美好祝愿。人生在世,名利拋開,唯求父母家人身體康健。
“四唯路”本名“四維路”,“四維”指舊時提倡的禮義廉恥四種德行,為治國之綱,1972年改“維”為“唯”,“四維路”由此變?yōu)椤八奈贰?。“四維”即指“國之四維”,出自《管子》“守國之度,在飾四維。”[4]《管子》對于“四維”也作出了非常明白的解釋:“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盵5]更點出了“四維”的重要性——“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是非常杰出的國家治理者,他提煉的“國之四維”的是非常有條理的,“四維”中的每種東西各自負責不同的方面,“禮”可以讓人們遵守社會的規(guī)范,協(xié)調人之間的關系;“義”讓人們不去過度追求功名利祿;“廉”讓人們在發(fā)現惡行或者壞人時不要包庇;“恥”是讓人們有羞恥心,不要服從壞人,這也可以看做是與“廉”相關的一條,如今“廉恥”二字還常常是并用的。中國古代對于個人道德的要求同時也是治國必不可少的規(guī)則,在管子看來,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思想關系到個人的崇德修身,也與國家治理安定密切相關。這種觀點還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國家的構成離不開每個人民,如果每個人都獲得了進步,那么國家也是可以進步的。
“四維”概念中蘊含的許多東西,到了今天也還沒有完全過時,仍然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的重要講話《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提到:“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是中國先人對當時核心價值觀的認識?!绷暯娇倳浾J為管子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思想是古代社會重要的價值觀念,而且這種價值觀念在當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種看法無疑是明智的。
五福得名就是“五?!薄!案!北弧短祈崱贰都崱贰俄崟方忉尀椤暗v也,休也,善也,祥也?!边@是比較接近我們現代認為的“福”的,其實“?!弊值氖咀峙跃涂梢员憩F出“?!迸c祭祀相關,在古代人看來要得到幸福與祭祀有很大的關系?!拔甯!币辉~常被人們用作新春祝福之語,我們每個中國人對它都不陌生。但是如果真的要問究竟“五?!本唧w是什么,能夠得到的回答又是多種多樣的,這與每個人對于幸福的定義不同有關。不過《尚書》中早已對“?!弊鞒隽私忉?,《書·洪范》:“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盵6]即指“長壽”、“富裕”、“身體健康內心安寧”、“有德行”、“善終”??偟膩碚f,“五福”其實代表了人們普遍的追求,雖然不曾涉及理想、信念之類純潔高尚的東西,但是它正是理想或信念努力要帶給人們的。
六合路中的“六合”包含有多個意思,大家最先了解到這個詞也許是李白詩句中的“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边@句詩寫出了秦始皇當年統(tǒng)一全國的豪邁氣魄和不朽功績,以李白的個性,當然會贊嘆這種浪漫壯麗的偉業(yè)。這里的六合就是當時中國的代稱,同義的代稱還有中華、九州、赤縣、神州、中原、海內、四海、八荒、八方等等。
不過六合的意義不僅僅止于此,能夠代指中國是因為六合泛指天下或宇宙,“六合”包括上下和東西南北四方,這種立體的三維認識比“五行”對應五個方位更進步了。《海內南經》中有“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這個意義是比較常見和常用的,對于當時國土并不完整的民國人來說,是一種迫切的希望和追求。對于國土的這種希望,就是對于國家責任感的體現,也應和當時“民族”的概念。如今我們的國家依然在統(tǒng)一大業(yè)上努力,完成之后,功在千秋。
六合也是和古代科學和哲學緊密相連的,比如六合指相關的兩個月份,《淮南子·時則》:“六合:孟春與孟秋為合,仲春與仲秋為合,季春與季秋為合,孟夏與孟冬為合,仲夏與仲冬為合,季夏與季冬為合?!盵7]古代以年月日時十二地支,選擇吉日良時,考慮月和日的“沖(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與丑合土,寅與亥合木,卯與戌合火,辰與酉合金,巳與申合水,午與未合土,稱十二地支六合。六合也是中國的一種哲學概念,六合思想的核心為天下規(guī)律。知六合者知天下。六合思想是陰陽思想的靈活運用,同前面的“二”、“五”都有聯系。這種“合”雖然與“和”不同,卻有相通的地方,對于我們今天的“和諧”也是有啟示和借鑒意義的。
東西湖區(qū)這一部分的道路命名是用來和前面的部分進行對比的,從一清路到九通路的這九條路,與前面的六條路是不成一個系統(tǒng)的,或者說,這九條路自成一派,是新的系統(tǒng)。通過這種對比我們會發(fā)現非常有趣的現象。
一清路到九通路都位于東西湖區(qū)吳家山,吳家山的區(qū)劃是在20世紀經歷了許多變化,這里要適當回顧吳家山的歷史。
吳家山街區(qū)在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傍山而居,宋元間屬漢陽縣鳳棲里,明代仍之,清初起屬鳳棲里戚家山村。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屬夏口廳鳳棲里戚家山村。1912年屬夏口縣第五區(qū)。1929年復歸漢陽縣,1951年7月劃入武漢市三家店區(qū),1952年7月再歸漢陽縣,直至1958年10月,鄉(xiāng)鎮(zhèn)區(qū)劃屢變,曾屬長樂前鄉(xiāng)、樂城鄉(xiāng)、安樂鄉(xiāng)、渡頭鄉(xiāng)、三店鄉(xiāng)等。1958年10月分屬東西湖區(qū)三店、吳家山農場及區(qū)農科所。1978年,建立吳家山新村街道辦事處,轄區(qū)東起蔬四支溝(今四明路),西到蔬六支溝(今六順路),北到今吳祁街,南至今五豐街綜合市場,下置3個居委會。1984年,改名吳家山街道辦事處,轄區(qū)東起張公堤額頭灣,西至蔬九支溝(今九通路),北抵三店農場楊木港村,南含吳家山農場長青村,下置7個社區(qū)。從1990年代起逐步擴大為現域。
1955年有姚家灣、文家灣、祁家山、吳家山、何家灣等5個自然村,民舍50棟,共79戶248人,或漁或農。1957年圍堤墾荒,人口開始聚集,1960年代初有集市雛形。1982年有1955戶8385人,街市規(guī)模初具。始自1980年代中期,城鎮(zhèn)建設步伐加快,吳家山新城迅速崛起。到2004年,建成以東吳大道為東西向橫軸,以五環(huán)大道為南北向縱軸的7橫9縱共16條主干道,狀如棋盤,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街內干道與107國道、金山大道、京珠高速公路、武漢市外環(huán)高速公路、機場高速公路、漢渝鐵路、漢江港口等聯通,水、陸、空客貨運輸四通八達。[8]
這也就是說吳家山區(qū)域,整個東西湖區(qū),主要開發(fā)和建設的時期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這個區(qū)域與自古就比較繁華的武漢城市中心地區(qū)不同,這里主要是在新中國的政府領導之下建成的,所以它也就具有一種特別的時代色彩。
當年負責相關地區(qū)開發(fā)建設老人的話與《東西湖區(qū)志》相互印證,我們得知了以下信息:
最初開始建設這片土地的時候,對于道路的命名非常樸實,基本沒有什么特別的哲學思想,如果說有什么那就是實用主義和對于事物的直觀如實反映,“蔬n支溝”中的數字就是很簡單地按照順敘給道路編號,“蔬”字用來點出這些道路的用處,根據對于從前負責相關地方建設的老人采訪,我們得知這里從前是在新中國大規(guī)模開展農業(yè)建設運動時被開墾為蔬菜農場的,所以直接用“蔬”來命名,這就顯得非常實用和樸素。而“支”就是分叉,分支的意思,這里應當是用作了量詞,但是“支溝”構詞結構其實和“支隊”又是相同的,所以“支溝”也可以看做一個完整的詞?!皽稀痹凇墩f文》中的解釋是“水瀆,廣四尺,深四尺”,這就是水溝的意思。《釋名》中解釋“田閑之水曰溝。溝,構也??v橫相交構也”,這種溝在古代社會的農田里是非常常見的,就是我們平時認為的溝,它有灌溉和排水的作用,如今的農田中也不能缺少這種設置。同時“溝”也是一種地形,《爾雅·釋水》中說“水注谷曰溝”,這就是說山谷漲水之后是可以被叫做溝的。《爾雅·釋水》中又解釋“又溝池,城塹也”,《禮·禮運》中有一條解釋說印證了這個說法:“城郭溝池以為固”。這種溝是指古代的護城河,但東西湖區(qū)域的“溝”沒有護城河的含義,因為這里并不是從前的主城區(qū)。那么這種溝就只有“積水山谷”和“農業(yè)工事”兩種含義可選擇了。但是在了解了東西湖區(qū)域的地理歷史之后,我們知道這里的溝渠是人工而非天然的,于是這里的“溝”就不是山谷的意思,在層層排除之后這里的“溝”還是指向“農業(yè)工事”的。事實上這個看法在《東西湖區(qū)專志·地名志》中也有明確表述,這些“蔬排水系”是“在東西湖建場初期疏挖而成,旨在解決該地區(qū)的排灌問題。以其地處蔬菜種植區(qū)而名,……”[9]為了開墾蔬菜農場而將荒地建設成蔬菜原地,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可能又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嫌疑,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來考慮,發(fā)展農業(yè)是必不可少的?;厥走@個命名我們會覺得它有非常強烈的時代色彩,其中不僅展現了東西湖區(qū)的過去,也更是體現了我國在建國之初農業(yè)建設的歷史。
大集體農場的時代過去之后,這些道路的命名并沒有立刻得到統(tǒng)一的格式,而是不同風格的名字交錯夾雜使用。這種不夠統(tǒng)一的狀況是可以理解的,新舊駁雜,城市化逐漸來到新區(qū),它作為農場的歷史漸漸成為過去,于是原有的“蔬”類型名字就漸漸被放棄,代之以地名類型的名字。如“祁家山路”就是因為地名“祁家山”而得名,“吳興路”、“吳南路”、“吳西路”則是因為地名“吳家山”得名,其他的“山北路”、“山南路”也是由于“山”,“華陽路”比較特別,但事實上“華陽”也是一個地名,不過它并不在湖北境內。推測這個地名可能的含義是將“華”與“陽”組合,這兩個字都有很多美好的意思,所以取了這個名字也是表達了取名者對于此處的美好愿景。剩下的“蘆花路”,“梨花路”,“杏花路”都是比較常見的植物,但這些植物中也寄托了美好的愿景,關于“蘆花”宋代詩人楊萬里有一首《江西道院集戲贈江干蘆花》中寫道:“避世水云國,卜鄰鷗鷺家。風前揮玉塵,霜後幻楊花。骨相緣詩瘦,秋聲訴月華。欲招盧處士,歸共老生涯?!痹娭匈澝懒颂J花如隱者般高潔,同時還具有詩意。這里選擇蘆花也應該與東西湖區(qū)從前的地理狀況有關,畢竟這里從前是一片待開發(fā)的地區(qū)。“梨花”、“杏花”在古代更是高雅美好之花,梨花潔白勝雪,非常美觀。杏花的寓意來自“杏壇”和“杏林”,“杏壇”是孔子講學之地,代表了高尚的德行與廣博的學問,“杏林”是對醫(yī)生醫(yī)德和醫(yī)術的贊美,所以選擇這個名字也具有非常高雅的含義。而且這三種花都非常清新脫俗,一點也不艷麗,同時包含了對于自然和對于古代文化的關注?!盎ā焙汀笆摺辈煌?,“花”代表的是人們已經擺脫了僅僅為溫飽奮斗的時代,開始進入了關注審美的時代。而且在自然植物同農作物對比之下,我們也可以發(fā)現人們保護自然的意識越來越強烈,這就是到現今命名的一個過渡。
東西湖區(qū)這九條路的統(tǒng)一命名出現在2004年,這個新世紀之處正是中國銳意進取的年代,全國氣象一新,各個行業(yè)蓬勃發(fā)展?!笆摺毕盗新访诮洑v變遷以后得到了如今較為統(tǒng)一按照數字標序的名字。其中的“一清”并沒有本身的意義,實際是序號加“清”,指潔凈等含義,“二雅”是指《詩經》中的《大雅》和《小雅》,但是此處并不真的表示這種含義,“三秀”是“靈芝草”的別名,此處也不應該并不真的表示這個含義,“四明”也是創(chuàng)造出來的詞。所以“一清”、“二雅”、“三秀”、“四明”其實是一個組合,共同表達出“清雅秀明”的意思,這是一種對于意境的形容,也可以形容風格,不過在這里更多用于形容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它的深層含義代表了對于東西湖區(qū)域發(fā)展的期待,是中國發(fā)展道路上更注重環(huán)保和資源保護的體現,不走先發(fā)展后治理的路子,這是非常先進的觀念,正符合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斷。至于“五環(huán)大道”,這也是非常具有時代特征的詞匯了,這個“五環(huán)”的意思是奧運五環(huán),取了這個名字其實是對于當時申奧成功的一種紀念,當時的情況可以舉辦奧運會的確是讓全國都感到振奮和自豪的,即使是在今天,每當提到奧運盛事的時候,大家還是會心潮澎湃的。后面提到的“六順”應當是選擇了現代較為常用的意義——“六六大順”,表示一種對于事物發(fā)展美好未來的企盼。其實這不僅僅是對于個人的祝福,也有去承接五環(huán)大道,祝福奧運順利的意思。不過原本的“六順”指的是《左傳》中石碏諫衛(wèi)莊公中所提出的六種順應,即“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也就是:國君行事合乎道義,臣子奉命行事,父親慈愛,兒子孝順,兄長友愛,弟弟恭敬。對于古代人來說,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能夠達到這種狀態(tài)說明整個國家整處在非常有序且未來可期的情況之下。這種狀況也說明在當時的封建社會的條件下社會道德的狀況也是非常良好的,拋開其中的陳腐因素而把這種追求道德的想法單獨列出時,我們會發(fā)現這種想法是非常好的,而且有利于社會的和諧,這種“和”的思想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一種精髓,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仍然想要追求和諧,如果能夠在平等的基礎上人人講究道德,那還是會有很好的效果的。而“七雄”指向非常明顯就是“戰(zhàn)國七雄”之意,戰(zhàn)國時代是天下大爭之世,每個國家都發(fā)奮圖強。后來在清末民初人們開眼看世界的時候也認識到了當時的世界就是一個相互競爭的世界,中國要生存必須要像戰(zhàn)國人一樣勇敢角逐。如今還是這樣,在21世紀的今天,世界上的戰(zhàn)爭少了下來,但是如果要發(fā)展還是離不開競爭的。取名“七雄”就是希望人們了可以銳意進取勇敢角逐,只是一種非常開放的態(tài)度,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開放和積極。后面的“八方”、“九通”更是指向開放的含義,與“七雄”是一個系列。“八方”是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個方向,也泛指各方向,取這個名字體現了一種廣博的胸襟和長遠的考量,不僅是要開放,還要擔起一種世界的責任,在世界舞臺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種世界主義的看法能夠幫人走出故步自封的境地,去找到新的收獲?!熬磐贰比 熬攀⊥ㄡ椤钡暮x,點出了武漢自古以來交通要塞的地位,也指交通業(yè)能夠給武漢帶來的更多機遇。同時“交通”代表了溝通和開放,也體現了武漢發(fā)展的雄心壯志。
總結整個東西湖區(qū)的九條路,是非常有新時期的特色的,其中蘊含了很深厚的哲學底蘊,同時也結合了現代的時代智慧。一到四選擇了一種發(fā)展觀念,五是關于發(fā)展道路上的標志性大事件的紀念,六到九是關于發(fā)展未來的展望。整個系列把發(fā)展的主題隱藏在古老的漢字中,以一種曲折且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現出來,顯得含蓄內斂,而且很全面,體現了中國人哲學觀中的整一思想。整個系列的道路命名又并不顯得陳舊繁冗,很有新時代的活潑輕快,時代精神在其中也得到了體現,這便是中國哲學中與時俱進的思想。此時傳統(tǒng)文化沒有成為新時代的枷鎖,而作為給新時代增添力量的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運用。
對于江漢區(qū)的六條數字名道路和東西湖的“蔬”系列九條數字名道路,我們可以從中窺探見兩個時代的風雨。這兩組道路名的誕生都是在一個時代的開始,“一元路”系列是民國的開端;“蔬”系列是新中國的開端,而且也分別體現了兩個時代的特色?!耙辉贰毕盗袑τ趥鹘y(tǒng)文化的熱情更高,更加古典,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它是離傳統(tǒng)時代最近的一個時代。它的氣質與傳統(tǒng)文化有些接近的地方,但是它是努力要從傳統(tǒng)文化的母體中脫離出來的,從傳統(tǒng)中便看見反叛的精神,它不提起儒家的種種,而是去別的諸子百家中吸取文化的養(yǎng)分,去沒有被污染過的文化中尋找合適的成分,似乎要和看起來最封建頑固的儒家一刀兩斷。它前身的“蔬”系列的命名那便是真的達到了淳樸的一種境地,因為是在一片飽經磨難剛剛恢復生機的土地上成長起來,它便充滿了一種新的氣息。它什么也沒有,它不帶什么傳統(tǒng)文化的因子,它僅僅是用來說明一些人工建筑起來的工事,只要能夠起到辨明身份的作用,它便不用去費心雕琢一些辭藻。因為幼芽是無法用來雕刻的,用來雕刻的樹木是成長了許久的。但是它也有自己好,它天真陽光,充滿了新生的力量。這種新生的力量是潛力無窮的,未來是可以期待的。
從地名辦內部刊物《武漢地名志》中的資料出發(fā),我們大致可以窺見這些路名的變遷歷史。一元路:1907年德界強行擴展,辟為馬路,稱皓街。1926年,國民政府由廣州遷漢,對原德租借(1918年收回,改為特一區(qū))江岸1—6碼頭直通的馬路,分別按碼頭序數重新命名。此路直通一碼頭,以“一”為首字,取“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意,命名為一元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1946年改以當時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之名為林森路。解放后復名一元路。1967年改名為紅衛(wèi)一路,1972年再復名為一元路。二曜路:1926年,國民政府由廣州遷漢,對原德租界(1918年收回,改為特一區(qū))江邊1—6碼頭直通的馬路分別按碼頭序數重新命名,此路直通二碼頭。以“二”為首字,取“日月光曜”之義,命名“二曜路“,解放后沿用。1967年改名為紅衛(wèi)二路,1972年恢復原名。三陽路:1926年底,國民政府由廣州遷武漢,對原德租界(1928年收回,改為特一區(qū))江邊1—6碼頭直通的馬路按碼頭序數重新命名,此路直通三碼頭,以“三”為首字,取“三陽開泰”之義命名三陽路,沿用解放后。1956年鐵路岔道拆除,三陽路擴建改直,取消明星路,統(tǒng)稱三陽路。1967年改名紅衛(wèi)三路,1972年恢復原名。四唯路:此路形成于清末民初德租界時期,始稱壽街。1926年國民政府由廣州遷漢后,對原德租界(1918年收回,改為特一區(qū))江岸1—6碼頭直通的道路,分別按碼頭序數重新命名,此路直通四碼頭,取“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命名四維路。1967年改名為紅衛(wèi)四路。1972年改“維”為“唯”稱四唯路。五福路:路成于清末德租界時期,稱寶街。1926年底,國民政府由廣州遷至武漢后,對原德租界(1918年收回,改為特一區(qū))江岸1—6碼頭直通的道路,分別按序數重新命名,此路直通五碼頭,取“壽、富、康、德、命稱五?!钡暮x命名五福路。1967年改名紅衛(wèi)五路,1972年復名五福路。六合路:形成于清末民初德租借時期,始稱寢街。1926年底,國民政府由廣州遷漢后,對原德租借(1918年收回,改為特一區(qū))江安1——6碼頭直通的道路,分別按序數重新命名。此路直通六碼頭,取“六合同春”之義,命名六合路(“天地四方為六合”)。1967年改名紅衛(wèi)六路,1972年復名六合路。[10]
這六條路分屬于德、日租界區(qū),現在沿用的名字基本上維持了民國初年的原貌,新中國成立初期依舊沿用,后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改名,在“文革”結束后又復名沿用之前的名稱。由此可見從民眾到政府對這一系列的路名認可度是十分高的,經歷戰(zhàn)亂,政權更迭之后,許多歷史遺跡我們或許已無從尋訪,卻以“路名”這一特殊的文化形式固化下來,其穩(wěn)定性都是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的。經歷四次改名,現如今這一系列的路名已沿用至今,將近50年了,與之前動亂年代的路名頻繁更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當今中國的繁榮穩(wěn)定,市政規(guī)劃合理,既方便了人民生活又兼顧了傳統(tǒng)文化。
東西湖區(qū)作為新區(qū)也是從21世紀開始蓬勃發(fā)展,投身工業(yè)化建設。東西湖區(qū)這九條路的統(tǒng)一命名出現在2004年,這個新世紀之處正是中國銳意進取的年代,全國氣象一新,各個行業(yè)蓬勃發(fā)展。20世紀“蔬n支溝”的蔬菜農場命名模式到如今寓意科學發(fā)展觀的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的新道路名,祖國的工業(yè)化進程在路名的改變上得到了很好的反映,由農業(yè)化社會向工業(yè)化社會發(fā)展的新道路邁進,而且路名也兼顧了文化與哲學,展示了文明古國的深厚文化底蘊。在工業(yè)化發(fā)展過程中始終不忘本不忘根。
路名中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傳承的思想,在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之后,最終還是回到了一條傳統(tǒng)文化的道路上去,這種文化非常具有民族的特色,代表了中國人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這種認知精巧復雜又富有智慧,在形式美和內在美的方面是統(tǒng)一的,是真正的美,于是這便統(tǒng)一為一種善的文化,中華人民在這樣的文化滋養(yǎng)之下生長,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能夠不斷前進且永葆青春。
傳承的觀念在中國的智慧中一直是占據上風的,即使到了19世紀中葉之后,這種思想還是占據著絕對的勝利地位,時間到達了20世紀,中國的思想才真正沸騰飛濺,不同的觀念被投放到時代的大鍋中,傳承的觀念在其中輸了下來,沉淀下來被認為是“渣滓”。而當一切都平息下來,人們終于能夠靜下心來客觀看待各種文化的時候,才會覺察到這種傳承的觀念是帶有雜質的玉石。它有自己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但是完全拋棄它是對于資源的嚴重浪費,也體現了人們缺乏甄別的能力。到了20世紀80年代,關于它的爭論再次出現,這次的沸騰程度不亞于六七十年前,但是我們已經獲得了辨別的能力,我們終于可以理性看待傳承究竟好不好。
事實證明,完全割裂傳統(tǒng)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一元路”系列在誕生初革新激烈的時候也沒有放棄傳統(tǒng)文化的樣子,可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卻因為政治原因改換成了“紅衛(wèi)”系列,完全失去了大氣磅礴的意境。對比東西湖區(qū)的道路命名,從最初樸素的樣子逐漸演化到現在美好的樣子,我們能夠發(fā)現傳承傳統(tǒng)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不僅如此,傳承的本身作為一種觀念,也應該受到我們的重視,創(chuàng)新和傳承并不是兩件相互矛盾的事情,因為創(chuàng)新出來的東西經過時間的淘洗之后會漸漸積淀下來成為需要傳承的東西,而傳承中也會慢慢發(fā)現種種的問題與不足有動力去創(chuàng)新。一個人要同時有了這兩種觀念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身處的位置,在其中找到了最合適的平衡點,那里是再次出發(fā)的最佳地點。
自1861年,英、德、俄、法、日等殖民主義國家紛紛在漢口設立租界,于江漢關附近扎堆,形成了所謂的“租界區(qū)”,帝國主義的侵略迫使?jié)h口成為國際商埠城市。設立租界的國別之多位居全國第二,面積之廣位居全國第三,與上海、天津并稱舊中國三大租界。帝國主義的侵略早已成為歷史,但是原租界區(qū)卻是歷史的載體,不能簡單消失,需要進行綜合整治,還原歷史舊貌。
數字老街匯集了各個國家風格各異的建筑風格,如斯拉夫式、巴洛克式等西方建筑風格,還有各種中西合璧的建筑產物,十分具有藝術氣息,作為世界建筑文化的組成部分,這些歷史文化建筑是世界歷史的見證,是人類文明發(fā)展軌跡的見證,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對于這樣的優(yōu)秀文化,我們自然要予以保護,而不是肆意的改造與放任不管。我們要將武漢每一處優(yōu)秀的文化都作為武漢的城市名片,給予充分挖掘與合理利用。
原租界區(qū)早已成為人們居住、企事業(yè)單位辦公的場所,大部分建筑都已年久失修,面貌受損,但是由于對歷史遺跡的保護不夠,人們的意識缺乏,這些建筑或被拆除,或被破壞,有的甚至已經成為了危房而被廢棄。隨著人們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如果不對這些建筑加以保護或者修繕,遲早會被人們拋棄,到那個時候,這些建筑早就傷痕累累,或將不能恢復,被拆除而消失。這既不利于人們便利的生活,也不利于城市的發(fā)展。
這些還殘存的建筑大部分用于市民居住或者政府辦公,但是這個區(qū)域卻是居于黃金商業(yè)地段,這樣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其經濟價值大打折扣,沒有體現中心老城區(qū)的區(qū)位優(yōu)勢。如果進行整改,將其發(fā)展成旅游區(qū)與商業(yè)區(qū)相結合,改善其配套基礎設施,進行翻修與環(huán)境保護,將會極大地體現經濟價值。
注釋
[1]引用自蘇輿:《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67頁。
[2]引用自唐長孫滋元著:《玄珠心鏡注》)
[3]引用自關尹子著:《關尹子》,二柱篇,第5頁
[4]引用自李山譯注:《管子》,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2-12頁。
[5]引用自李山譯注:《管子》,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4頁。
[6]引用自慕平譯注:《尚書》,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141頁。
[7]引用自顧遷譯注:《淮南子》,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85頁。
[8]引用自《東西湖區(qū)專志·地名志》,武漢市東西湖區(qū)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著,武漢出版社,2006
[9]引用自《東西湖區(qū)專志·地名志》,武漢市東西湖區(qū)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著,武漢出版社,2006,第389頁
[10]引用自武漢市地名委員會編《武漢地名志》,武漢:武漢出版社,1990年,第250-2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