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全
今天的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氣進口國,時常有專家和媒體談起石油天然氣的話語權,并希望將建立中國的石油天然氣話語權作為國家能源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
僅從字面上理解,話語權就是小到一個個體的自然人,大到一個組織和國家在爭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地位時的發(fā)言權。通常意義上,話語權既包括國內事務,也包括國際事務。
國際事務的話語權,指的是以國家利益為核心、就國家事務和相關國際事務發(fā)表意見的權利,主要涉及五個方面:話語施行者、話語內容、話語對象、話語平臺和話語反饋。無論誰在說、說什么和對誰說,最重要的是結果,即一個國家的話語要得到相關方的回應,自身利益要得到保證;關于國際事務的話語,要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和理解,相關事務要按希望的方向發(fā)展。話語權的背后,是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公信力。
從國際油氣市場的發(fā)展歷程和當前的基本特征看,石油天然氣話語權應該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初級話語權,即出口或進口時,交易價格能得到公平對待的權力;二是高級話語權,擁有國際油氣市場規(guī)則的制訂權或制訂的參與權,其貨幣能作為國際油氣市場的標價和結算貨幣。
進一步分析,初級話語權指的是宣示并努力保護自身的利益,擁有和實現(xiàn)起來并不難;高級話語權指的是制訂國際油氣市場的游戲規(guī)劃,掌控市場的運營,這就要求話語國必須有強大的綜合實力作為支撐,被市場參與者廣泛接受,符合大部分市場參與者的利益訴求并能推動行業(yè)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國際油氣市場由百多個生產和消費主權國及無數(shù)企業(yè)和個人組成,是多種利益和力量的角力場,但無論生產國還是消費國,要想擁有話語權,是否具備高效和公平的市場都是基本前提。
201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石油第一,占比33.63%;天然氣第三,占比23.87%。兩者合計,占比為57.5%,超過當今世界一次能源消費半數(shù)以上,是人類社會的絕對主體能源來源。自從1965年人類社會進入石油的時代以來,石油就一直是第一能源來源。
目前,具有一定產量和消費量規(guī)模的世界石油天然氣生產和消費國,均超過100個。當今人類社會基本沒有不與石油天然氣打交道的國家或人口,只是涉及程度的大小而已,國際油氣市場或多或少地會影響到全球所有國家和人口。各方或通過市場競爭或激烈對抗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訴求,小從一國的經濟發(fā)展、社會公平,大到國家間的競爭、軍事沖突等,油氣因素無不糾纏其中。
2018年,世界石油產量為44.74億噸,以均價71.31美元/桶計算,其基本價值約為2.33萬億美元;天然氣產量為3.87萬億立方米,以日本、德國、英國、荷蘭等國進口天然氣均價8.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計算,其基本價值約為1.16萬億美元。
從生產的角度看,1859年從美國開始工業(yè)化生產以來,160年間經歷了從美國到俄羅斯到拉丁美洲再到中東,最終擴散到世界上100多個國家,越來越多的國家進入了油氣生產國的行列,北極也開始了油氣的開發(fā);與之相一致的是,在傳統(tǒng)英美為主體的私營國際大石油公司不斷發(fā)展的同時,資源國國家油氣公司的力量也迅速壯大。世界石油天然氣行業(yè)由資源主導,豐富的資源并在國際市場中順暢銷售,決定了一個國家和企業(yè)在國際石油市場中的影響力及地位。
從市場的角度看,通過160年的發(fā)展,國際石油天然氣市場已經成為一個跨區(qū)域、較為完整的全球化運作體系。
從石油行業(yè)看,國際石油價格體系經歷了標價、官價、現(xiàn)貨價格和期貨價格等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國際石油市場形成了西北歐、美國東海岸和遠東新加坡為主構成的現(xiàn)貨市場,美國紐約商業(yè)交易所、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和迪拜商品交易所為主的三大期貨交易市場,布倫特、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和迪拜/阿曼原油期貨價格代表著國際石油價格的趨勢,美元是最主要的計價和結算貨幣。
從天然氣行業(yè)看,美國、歐洲和日本是世界主要三大天然氣市場,長期合同雖然仍是主要交易方式,但現(xiàn)貨的比例越來越大,美國亨利中心、德國等歐洲進口液化天然氣價格、日本與燃油掛鉤的進口液化天然氣價格是主要價格標桿,美元也是最主要的計價和結算貨幣。
目前,國際油氣市場已遠遠超越服務油氣經營活動的功能,大量市場交易活動的參與者,不再以獲取石油天然氣實物為目的,期貨交易數(shù)量遠超全球石油實際產量或消費,更多地將國際油氣市場作為一個投資的場所。2019年8月20日,世界最大期貨交易機構美國芝商所集團原油期貨交易合約為115.1955萬手(即11.5億桶),是世界石油日產量和日消費量的11.5倍,但實際交付為零。
2018年,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為32.735億噸標準油,生產總量為37.7億噸標準煤,其中石油產量為1.89億噸,天然氣產量為1615億立方米,分別位列世界第七和第六位,并擁有約2億噸當量的海外權益油氣產量。
不過,在國際油氣市場,中國主要是以世界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國的身份出現(xiàn),其中石油進口量為4.389億噸,天然氣進口量為1215億立方米。國內外機構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未來相當長時間,中國油氣進口的數(shù)量將進一步增加,作為世界最大油氣進口國的地位無人挑戰(zhàn)。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8年中國從世界上約50個國家進口原油或成品油,進口天然氣的國家約有30個。除產油國的國家石油公司,油氣進口活動中,中國需要與各種類型的國際油氣企業(yè)打交道。相應的,除傳統(tǒng)的幾大國家石油公司外,近年來中國各種類型的所有制企業(yè),紛紛參與油氣進口等交易活動,并逐步擴展到出口環(huán)節(jié),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國內國際油氣市場參與者。
未來相當長時間,中國油氣進口的數(shù)量將進一步增加,作為世界最大油氣進口國的地位無人挑戰(zhàn)
對于油氣生產國,話語權既是影響力,但更多的還是維護市場穩(wěn)定的責任和代價。
160年世界石油工業(yè)發(fā)展歷程說明,與話語權沾邊的可能只有洛克菲勒、“七姐妹”、歐佩克和今日的超級歐佩克。不過,這些企業(yè)或組織在擁有話語權的短暫時間里,努力去做的,卻是在維持國際石油市場的穩(wěn)定,阻止油價崩盤,其中超級歐佩克最有代表性。
超級歐佩克誕生于2014年下半年的石油價格暴跌之際。2017年1月1日,在歐佩克主動減產的前提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墨西哥等10個石油生產國同意聯(lián)合減產約180萬桶/天,超級歐佩克自此誕生,其中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是主角,兩國承擔了主要的減產責任。
2017年初以來,油價沒有繼續(xù)探底并一度超過了85美元/桶,但代價卻是沙特阿拉伯石油出口下降到低于700萬桶/天,俄羅斯石油產量也減少了30萬桶/天以上,在失去市場份額的同時,兩國經濟也面臨較大的壓力。因此,輿論緊盯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政府官員有關石油產量的表態(tài),雖然表面上看到的是兩個國家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或稱之為話語權,但其背后卻是兩國維持國際石油市場穩(wěn)定、防止油價崩盤的責任,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對于油氣消費進口國,充分靈活的市場選擇是擁有話語權的基本條件。
消費者是弱勢群體,國際油氣市場也不例外。第一次石油危機后于1974年成立的國際能源署,擁有30個成員國和8個聯(lián)系國,其四項使命中的重點,是通過市場手段,實現(xiàn)能源的多元化和不斷提升能源效率,并建立一定規(guī)模的石油儲備,協(xié)同行動,以應對國際石油市場的短期波動。認真研究46年來以國際能源署為代表的消費進口國爭取油氣話語權的具體做法,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是油氣消費進口國,應該具有用國內石油、天然氣與煤炭等能源來源,在短時間內低成本轉換進口能源的能力,不能對進口能源形成剛性依賴,面對國際石油市場突發(fā)危機時擁有自主的能源轉換能力。
二是油氣消費進口國不能對某種特定的進口能源來源形成依賴,既不能對進口的管道石油、天然氣形成依賴,也不能對從海上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形勢依賴。
三是油氣進口國不能對從某些國家進口的能源形成過高的依賴,應有能力在短時間內靈活地選擇供應來源。
概括而言,油氣消費進口國如想擁有話語權,保護自身的利益,就必須擁有對進口油氣資源充分且靈活的市場選擇能力。
今天無論對于石油天然氣生產國或消費進口國,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的國家,如想擁有高級油氣話語權,就必須具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一是擁有完全可自由兌換的貨幣,該貨幣具有強大的購買力和保值能力,并成為油氣交易的計價和結算貨幣,使油氣資源國可以使用這種貨幣從國際市場進口必須的商品和服務。
二是強大的經濟實力,能夠提供規(guī)模巨大的國際公眾品服務。2010年至2014年。歐佩克累計石油出口收入52132億美元,非歐佩克為16339億美元,合計高達6.85萬億美元,其中2011年至2013年歐佩克年度出口收入均突破萬億美元。2013年,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總規(guī)模為5.3萬億美元,其中3.2萬億美元屬于石油輸出國。因此,提供計價和結算貨幣的國家,必須擁有巨大的商品提供能力和非商品服務,諸如債券和投資等,方能吸納這些石油美元,保證貨幣的穩(wěn)定環(huán)流。
三是國家經濟和貨幣政策的穩(wěn)定及可預知,社會和政治的穩(wěn)定,信息的高度透明,這些條件是確保其貨幣能夠可自由兌換、保證貨幣購買力和保值能力的前提。承擔油氣計價和結算貨幣的國家,一定是全世界的研究對象,需要信息的無限透明和公開。
四是上至政治家下到百姓對外部世界的高度包容,價值觀的充分多元,對操縱、陰謀、剝削、掠奪、欺詐都能容忍,對各種名目的或善意的批評或惡意的誹謗,都能予以容忍。某種程度上,擁有國際事務至上話語權的國家,一定是全世界最大的“垃圾桶”。
強大的綜合實力支撐高效公平的市場。只有高效的市場,才能對全球油氣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才能推動和促進世界油氣產業(yè)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只有公平的市場,才能保證世界上百多個油氣生產和消費主權國及同樣數(shù)量眾多的企業(yè)、個人不用腳投票,油氣話語權才不會變成自說自話的夢囈。
世界三大石油交易所都由美國企業(yè)控制,美元是計價和結算貨幣,加之美國是世界最大油氣生產和消費國,一般人可能認為美國就是那個擁有石油天然氣高級話語權的國家,但特朗普對油價的焦慮說明美國并不能控制這個市場。
事實上,今天由多地現(xiàn)貨和期貨交易等構成的國際石油天然氣市場,是由無數(shù)參與者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了美英等國市場經濟最新成果的結果。利用了美元這個世界超級貨幣,利用了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國際油氣市場成為一個全球化的、近乎完全競爭的、高效公平的市場,美國也僅是其中的一分子而已。而這個國際油氣市場本身,也是全球化的重要實踐成果。
專家和媒體討論的中國石油天然氣話語權,應該包含四個層次的內容:石油天然氣需求得到充足和穩(wěn)定的供應,經濟上得到全球基本一致的公平對待,人民幣作為國際石油天然氣市場計價和結算貨幣或之一,擁有與自身經濟規(guī)模和政治地位相一致的、對國際油氣行業(yè)的決定性影響。當前的現(xiàn)實是,初級油氣話語權中國是有保證的,并正在不斷增強,但應該清醒認識到,要想擁有所希望的高級油氣話語權,我們還需做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作者為中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編輯: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