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啟豐 崔成軍 王昊玨 耿建祥 蘭建云 王志蕙 蔡為民 王宏景 趙 雪
(1.無錫市錫山人民醫(yī)院病理科,江蘇 無錫 214011;2.無錫市錫山人民醫(yī)院皮膚科,江蘇 無錫 214011;3.無錫市錫山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江蘇 無錫 214011;4.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病理科,江蘇 南京 210001)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而其中宮頸鱗狀細胞癌約占60%~70%的比例[1-2]。目前的研究顯示,宮頸癌的發(fā)生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關[3-4],后者是引起宮頸癌的明確致病因子[5]。因此對于宮頸細胞學檢查及宮頸乳頭瘤病毒的篩查,已經成為宮頸癌防治的重要策略。我們應用基因擴增芯片技術對705份宮頸鱗狀細胞癌組織進行23種HPV分型檢測,并對23種HPV型別在宮頸鱗狀細胞癌中的感染特征進行探討,為宮頸鱗狀細胞癌的防治提供依據。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選取2006年1—6月間無錫市錫山人民醫(yī)院、南京市中醫(yī)院、徐州市中醫(yī)院、江蘇省揚中市人民醫(yī)院、常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南京市六合區(qū)人民醫(yī)院、江蘇省射陽縣人民醫(yī)院、南京市大廠醫(yī)院、鎮(zhèn)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人民醫(yī)院、安徽省當涂縣人民醫(yī)院、山東省臨沂市腫瘤醫(yī)院病理科診斷的705例宮頸鱗狀細胞癌患者的石蠟組織標本,所有病理切片均按2014年WHO女性生殖器官腫瘤的組織學診斷標準,經兩位主治以上病理醫(yī)師獨立閱片確認?;颊?0~29歲7例,30~39歲63例,40~49歲258例,50~59歲204例,60~69歲104例,70~79歲56例,80~89歲12例,90歲以上1例。平均年齡(52.45±11.52)歲。
1.2儀器與試劑 HPV基因分型檢測試劑盒購自亞能生物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基因擴增儀為新加坡生產的Gene Amp PCR system 2400型;分子雜交儀為江蘇省興化市分析儀器廠生產的FYY3型;高速冷凍離心機為德國生產的Eppendorf 5810R型;生物安全柜為江蘇省蘇州市安泰空氣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BHC-1300ⅡA2型;青島海爾有限公司生產的-20 ℃冰箱等。顯色液于使用時用蒸餾水新鮮配制。
1.3方法 (1)石蠟組織切片:先去除每例宮頸鱗狀細胞癌組織周邊的石蠟,將石蠟包埋的組織切成4 μm厚的切片,3~5片即可,用專用的鑷子輕輕夾取,放入1.5 mL離心管中。切第2例石蠟組織前,用次氯酸鈉溶液擦刀片及鑷子各3次。(2)DNA的提?。簩?50 μL裂解液加入含有石蠟組織片的離心管中,充分振蕩混勻,100 ℃金屬浴加熱10 min,立即13 000 rpm離心10 min,取中間層DNA溶液待用。(3)PCR擴增:PCR反應體系總體積27 μL,上機擴增條件為50 ℃ 15 min;95 ℃ 10 min;94 ℃ 30 s;42 ℃ 90 s;72 ℃ 30 s,共40個循環(huán),72 ℃ 5 min。(4)雜交、孵育和顯色:51 ℃雜交箱內雜交1.5 h,室溫孵育30 min,顯色至少30 min。終止顯色,轉移至去離子水中浸泡即可觀察結果。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統(tǒng)計軟件包SPSS13.0對相關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分類變量資料采用χ2和μ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取單側,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結果判定 (1)實驗后每張膜條在PC位點必須出現(xiàn)藍色顯示信號;(2)陰性質控品除PC位點出現(xiàn)藍色顯色信號外其余位點均不出現(xiàn)藍色顯色信號;(3)陽性質控品除PC位點出現(xiàn)藍色顯色信號外,必須在相應HPV基因型位點上出現(xiàn)藍色顯色信號;(4)每張膜條上除PC位點外有23種HPV型別(6、11、42、43、44、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型)的雜交顯色位點,除PC位點顯色外,肉眼可觀察23種HPV型別位點上呈現(xiàn)藍色小圓點為陽性信號;(5)出現(xiàn)一個陽性信號為單一型別的感染,出現(xiàn)兩個陽性信號為雙型別的混合感染,出現(xiàn)兩個以上的陽性信號為多型別的混合感染。
2.2HPV總感染情況 705例患者中,66例HPV病毒檢測為陰性,陰性率為9.36%(66/705);639例23種HPV基因分型檢測陽性,陽性率為90.64%(639/705);其中單獨HPV型別感染527例,2種HPV感染92例,3種HPV感染15例,4種HPV感染2例,5種、6種及9種HPV感染各1例。HPV型別的分布情況見表1,其中HPV16、18、58、33、52、31型依次為感染陽性率前6的病毒。
表1 639例HPV分型檢測陽性分布表
2.3HPV型別感染情況 在本組病例中,HPV感染型別占比5%以上的型別分別為16、18及58型。HPV16單獨或合并其他HPV感染462例,占全部病例數的65.53%(462/705),其中單一型別HPV16型感染376例,占HPV16感染數的81.39%(376/462);HPV18病毒單獨或合并其他型別感染86例,占全部病例的12.20%(86/705),其中HPV18病毒單一型別感染36例,占HPV18感染數的41.86%(36/86);HPV58型單獨或合并其他HPV感染51例,占全部病例數的7.2%(51/705),其中單獨HPV58型感染25例,占HPV58型總感染數的49.01%(25/51)。
2.4HPV型別和發(fā)病年齡相關情況 HPV陰性組發(fā)病年齡(56.22±11.19)歲與總HPV感染后發(fā)病年齡(52.67±11.50)歲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與HPV陰性組發(fā)病年齡相比,HPV16感染后發(fā)病組年齡為(50.18±10.31)歲,差異有顯著性(μ=4.14,P<0.001);同樣HPV18感染組年齡為(51.19±9.62)歲, 差異有顯著性(μ=2.92,P<0.05);HPV58型感染組年齡為(64.29±13.25)歲,差異有顯著性(μ=3.49,P<0.001);而HPV33型、31型、52型感染組發(fā)病年齡與HPV陰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我國宮頸癌是女性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癌的常見惡性腫瘤。研究明確,宮頸癌的發(fā)生與生殖道的HPV病毒感染密切相關。HPV感染除了能夠引起機體多種形式的損傷外,病毒DNA還能夠與宮頸上皮細胞DNA進行整合,導致宿主宮頸上皮細胞的異常增殖[6],進而發(fā)展為宮頸不典型增生、甚至癌變。
目前發(fā)現(xiàn)的HPV類型有200多種,主要分為皮膚型和生殖道黏膜型,根據致病性,HPV又可劃分為高危和低危兩類,其中低危型包括HPV6、11、42、43、44等型別,常引起外生殖器濕疣等良性病變;高危型一般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型別。也有學者把HPV73、82歸入高危型,目前尚缺乏統(tǒng)一共識,但HPV16和18型與宮頸上皮內高度病變、宮頸癌及其他惡性腫瘤發(fā)生有明確相關性,這一點已在全球得到廣泛認同[7-8]。
有研究顯示,檢測方法的不同會影響到宮頸癌HPV病毒的檢出率,而采用本文所用的基因擴增法,檢出率能夠達到90.64%,可以為宮頸癌的防控及疫苗的改進提供可靠的循證醫(yī)學證據。本組資料結果顯示除HPV16、18型外,HPV58型檢出率也高于5%,提示應將HPV58列入該地區(qū)的HPV病毒檢測類型,以確保陽性檢出率;同時在HPV病毒疫苗的研發(fā)過程中,需要充分分析不同亞型HPV病毒感染率的地區(qū)性差異,才能開發(fā)出更適合國人的疫苗[10]。本資料中不同HPV病毒亞型和感染后發(fā)病年齡的相關性結果提示,對HPV16、18、58型病毒感染的患者需要加強隨訪,以便能更好地達到防治宮頸癌的效果[11]。
本資料中我們對一組江蘇及山東部分地區(qū)的婦女宮頸鱗狀細胞癌病例標本進行了HPV病毒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1)本組705例患者中,23種HPV基因分型檢測陽性者為639例,陽性率達90.64%,且以HPV16、18及58型感染為主,與國內學者對不同地域、不同高危型別的研究結論一致[12-13]。我國江蘇及山東部分地區(qū)HPV58型感染率顯著高于國外,可見WHO建議各地區(qū)建立宮頸癌組織 HPV感染的基因分型數據庫是十分重要的[14]。我們發(fā)現(xiàn)HPV31、33、52型 為僅次于前三型的高危病毒,與其他學者報道[15]的相關數據有所差異,不同的檢測方法及患者年齡、地域等因素或許是其順序不同的原因。排位靠后的三型病毒感染人數偏少且有合并感染,故我們認為此排列順序對臨床意義較小。(2)單種病毒感染更易誘發(fā)宮頸鱗狀細胞癌,而以多種病毒感染為輔,這與國內學者[16]對于浙江地區(qū)HPV感染患者宮頸鱗狀細胞癌以單病毒感染為主的研究結果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國外學者[17-18]發(fā)現(xiàn)多種感染所致的腫瘤發(fā)病率明顯增高,而這一點在國內的研究中并未得到證實,我們推測:特定型別的病毒搭配所致的多重感染或許可影響腫瘤發(fā)展的進程,而也有學者[19]認為病毒間的相互拮抗導致多重感染的癌病率降低,其確切原因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3)感染率排前6位的HPV病毒為HPV16、18、58、33、52、31型,其中超過5%感染例數的病毒為HPV16、18、58型。(4)與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的患者相比,HPV16、18型病毒感染者的發(fā)病年齡明顯高于陰性組及其他各型病毒感染組,而HPV58型為我國較為特殊的致病型別,但目前其發(fā)病年齡并未受到重視,HPV58型感染者似乎有更長的腫瘤進展期,進一步探究其導致延遲發(fā)病的機制,這對于我國HPV感染及相關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