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健
“寶黛初會”是《紅樓夢》小說第三回,乃至全書的重頭戲。這一回的回目雖題為“金陵城起復賈雨村榮國府收養(yǎng)林黛玉”,但敘事重點在后者,即林黛玉辭別父親,從揚州進京,去到外祖家的情形。作者構架的目的又有兩點:一是借黛玉“一雙俊眼”來總體介紹榮府,包括宅第之宏闊、世家之氣派、陳設之豪奢、人物之豐神等等,由此展開貴族生活的“正文”;二是借寶玉與黛玉的“兩雙俊眼”,從對方眼中刻寫人物形象、氣質、感覺,工筆刻畫初見之景,顯現愛情主題。從傳統(tǒng)小說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三要素的關系來說,“榮府總括”可以視作“寶黛初會”的環(huán)境背景。詩禮簪纓的榮國府,確乎為寶玉氣度養(yǎng)成的地方,也將是黛玉必須適應的一切,但更重要的,它是“木石前盟”仙緣神話托賴的現實土壤。所以,兩部分內容尚有主次之別:前者是鋪墊,后者是主旨。而“寶黛初會”中發(fā)生的“勿睬”之論、“摔玉”之舉,都使愛情主題籠上了一層陰影,悲涼之霧早在二人初見之時已然漸起,作者于此已經奠定了悲劇基調。結合脂批“作者每用牽前搖后之筆”的評述,此處的基調直接決定了整部作品“談情”主旨的走向,故而應予重視。
曹雪芹在林黛玉棄舟登岸后,依其行蹤一路描寫賈府內外環(huán)境以及親戚相待,皆為期盼之語、夸贊之言,體恤之意、親熱之情溢于言表,這一切雖有討好賈母之嫌,但也確乎讓投親者多了些溫暖。且不說會做人的王熙鳳,即便小氣顢頇如邢夫人,在黛玉拜見時也要“苦留吃過晚飯”,充分表現出長輩的關愛之情。故此來看王夫人在黛玉正式拜見時的一番話,則可稱意外之語:
只是有一句話囑咐你。你三個姊妹倒都極好,以后一處念書認字學針線,或是偶一頑笑,都有盡讓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廟里還愿去了,尚未回來,晚間你看見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不解,陪笑呈惑,王夫人只說:“若這一日姊妹們和他多說一句話,他心里一樂,便生出多少事來。所以囑咐你別睬他。他嘴里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有瘋瘋傻傻,只休信他。”這段話我們姑且名為“勿睬論”,中心意思就是希望黛玉以后遠離寶玉,萬勿沾惹寶玉。說得好聽是“提醒”,說得不客氣就是“警告”,這對初來乍到的林姑娘來說,絕非什么善言德音。
這段描述從情節(jié)而言是為寶玉出場作“蓄勢”,先抑一筆;從人物刻畫,尤其是王夫人的立場角度,“勿睬論”也甚有必要。但問題是,林黛玉新晉為榮府成員,引出的卻是舅母的“最不放心”,這真是情何以堪!而從王夫人角度,原因都在于了解自己的寶貝兒子,一眼看出“舉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tài)度”的林黛玉,今后對寶玉的瘋瘋傻傻將會有怎樣的助力,故而有此一段言辭。《紅樓夢》小說對王夫人的著筆較為精省,敘述詳細處皆與寶玉有關,如賈環(huán)燙傷寶玉、馬道婆作法、攆走金釧、寶玉挨打、襲人進言、趕走晴雯等等。由此可知,王夫人的世界里兒子最重要,對他的事自然也最關心、最敏感。這里除母子之間的感情因素外,“母憑子貴”的社會信條也是重要原因,更何況還有“嫡庶之爭”的巨大威脅!寶黛初會即發(fā)生“摔玉事件”,也從側面印證王夫人的“最不放心”并非杞人憂天。老太太后來勸誡寶玉時有一句“還不好生慎重戴上,仔細你娘知道了”,更說明“摔玉”是王夫人之心頭大患,引發(fā)此事的黛玉已然難逃“沾惹”之責。
黛玉拜見王夫人隱含雙意:它既是外甥女與二舅母的初會,同時也是黛玉與未來愛人之母的第一次接觸。曹雪芹在小說構架中布線深長,黛玉未見寶玉先見王夫人,從家族禮節(jié)的角度合理又必須,而從“大旨談情”的主題角度,已經隱藏了“勿睬論”這樣的負面信息,王夫人在寶黛愛情中的間阻意義由此可知。
寶黛初會的前奏相對灰暗,原因是黛玉的母親、寶玉的媽媽都對男主人公作了負面評價,直接導致女主人公生出“憊懶人物,懵懂頑劣之童”“不見那蠢物也罷”的念頭。但黛玉畢竟是黛玉,自小讀書識字、被父母“假充養(yǎng)子”的她自有個性、自有主見。寶玉初一亮相,黛玉就從穿著、五官、氣質、配飾等方面作了積極評價,尤其是“好生奇怪,到像在哪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的心理感受,使得長輩們之前的告誡都失了效力。此為一看,刻畫的是“出客禮服”下的寶玉形象。接著是二看,描繪常服下的家居形象并及性情:“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觀察者的好感度已經非同一般。
但曹雪芹在黛玉的“兩看”之后卻接以《西江月》二首。與黛玉“情人視角”不同,詞作是從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角度品評人物。曹雪芹以此總括寶玉的思想和命運,反映出在人物塑造中的復雜心理以及多元視角。如果說黛玉是用“熱眼”贊美,那么《西江月》就是“冷眼”批判,作者的用意在于,營造相對理性的認知氛圍,由此展開寶玉形象的刻畫,不偏不倚,中正可信。試看第一闋《西江月》: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此詞評論寶玉的思想性格。上闋寫寶玉個性奇怪?!盁o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他總是在正統(tǒng)觀念認為沒有太多價值的地方浪費精力、投入感情,做派自是難獲理解?!翱v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從內外反差著筆——寶玉外表光鮮,內里卻是粗鄙。下闋寫寶玉的思想異端。“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是指寶玉不走仕途經濟之路,與封建科舉制度乃決裂態(tài)度?!傲实埂钡涑鲲怠杜c山巨源絕交書》“足下知吾潦倒粗疏”,乃落拓不羈、舉止不自檢束之意。寶玉對主流價值觀確有很多相左看法,尤其在八股文學習上,甚是反感逃避,此處“怕讀”的文章,專指八股取士的文章,而非所有的書籍?!靶袨槠怨詮?,那管世人誹謗”,是言寶玉因與社會正統(tǒng)觀念異調,所以在世人眼中實乃怪物,但他執(zhí)拗,不聽勸解,不愿回頭,對負面評價不以為意,叛逆程度甚深。
再看第二闋《西江月》:
富貴不知樂業(yè),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這一首預言并評論寶玉一生?!案毁F不知樂業(yè),貧窮難耐凄涼”,是將寶玉現在的富貴與以后的落魄作對比暗示?!翱蓱z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從社會倫理角度批判寶玉的無所作為?!疤煜聼o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承接前意又更作夸大,表達失望之情,乃痛極之語?!凹难约w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將寶玉形容為反面典型、警惕對象。據實而言,《紅樓夢》小說中的寶玉既非大奸大惡,也非浮浪不經,只不過沒有按照家族責任、家長意愿去規(guī)劃人生,就被視作大逆不道而遭口誅筆伐,作者如此刻畫的目的在于,揭示封建正統(tǒng)社會對叛逆行為的零容忍,寶玉所受輿論壓力之大,正可顯出黛玉這位知己的可貴。
寶黛愛情的基礎是互為知己,小說第三十二回借黛玉之口確有明示:“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弊鳛閻矍槊鑼懙拈_端,脂批在“寶黛初會”時已經提醒讀者,知己之情此時已有:“所謂寶玉知己,全用體貼工夫”;“他天生帶來的美玉,他自己不愛惜,遇知己替他愛惜”;“其人不愛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計為之惜乎?!摈煊竦摹跋в瘛狈绞剑挥小岸嘈膫小币煌?,脂批所言“后百十回黛玉之淚,總不能出此二語”,即預示林黛玉“還淚”之頻,以及為寶玉叛逆?zhèn)€性擔憂之深。小說第三十四回寶玉被打后釵黛探傷可為證據:寶釵提供了一粒治外傷的丸藥,而這丸藥在王夫人、老太太處都能尋到;林黛玉無有饋贈,只“兩個眼睛腫的桃兒一般”的出場描繪,已將其對寶玉的憂懼、心疼、擔心等都寫在了臉上,這是偌大賈府獨一份的體恤與慰藉,也是寶玉最為需要的。因此,也只有在林黛玉跟前寶玉才吐露被打后的真實想法:“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币簿褪钦f父親的責罰根本無效,自己的叛逆?zhèn)€性也根本不改??蛇@也預示著林黛玉的傷感之淚將繼續(xù)償報,悲傷沒有盡頭。
再看寶玉對黛玉的觀察與描繪。與黛玉兩次打量寶玉的頻次一樣,第三回中也兩次寫到寶玉的“細看”。第一次,“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脂批說:“此十句定評,直抵一賦?!弊髡邚膶氂裱壑忻枥L黛玉的外貌風度,寫盡其絕世豐神。首兩句寫眉眼:眉尖如蹙,有如一縷輕煙;兩眼含情,略帶喜悅又略帶幽怨。這兩句構造新穎,語意別致,將林黛玉脫俗的面容與善感的個性都勾勒了出來。接著八句寫黛玉的嬌弱病態(tài)之美,分別從面渦、身姿、淚光、喘息、靜態(tài)、動態(tài)寫其風姿,最后贊美黛玉聰慧勝過比干、病弱超過西施,分別典出《史記·殷本紀》和《莊子·天運》。一看的重點有兩處,一是黛玉的眉眼,二是黛玉的病弱。眉眼的刻畫是為下文贈“顰顰”之字埋下伏筆,病弱的刻畫則是與前文“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結論是“便知他有不足之癥”的描寫形成對比:眾人認為黛玉的病弱是不足,需要延醫(yī)診治;寶玉卻以為是其“與眾各別”的長處,獨具美感。這次觀察的結論也駭人聽聞:“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睂汍煸谏裨捁适轮械南删夑P系直接宣告出來,以示與旁人之不同。
寶玉的二看是“走近黛玉身邊坐下,又細細打諒一番”,然后問了三件事。第一問是有無讀書,甚有反擊《西江月》詞中“愚頑怕讀文章”之意;第二問是尊名與表字,杜撰《古今人物通考》故事,贈“顰顰”二字,應和第一次觀察時對眉眼的細致刻畫;第三問是有沒有玉。前兩問都可視作鋪墊,最后一問才是關鍵。當聽黛玉說“我沒有那個。想來那玉是一件罕物,豈能人人有的”,寶玉舉動癡狂:“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并罵道:“什么罕物,連人之高低不擇,還說‘通靈不‘通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了?!苯Y合賈府眾人“一擁爭去拾玉”的動作和賈母“要打罵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的語言來看,落草時銜在口里的這塊“通靈寶玉”對賈寶玉的意義真是非同一般。小說第二十五回馬道婆作法,寶玉逢五鬼、奄奄一息時,也是幸蒙癩頭和尚將玉石拿在手里“摩弄一回,說了些瘋話”才化險為夷、轉危為安。所以它確為寶玉的護身符、感應物。
曹雪芹在小說中將之設置為“木石前盟”的阻礙物,其中的邏輯絲毫不亂。在小說的神話傳說部分,賈寶玉被設定為神瑛侍者的下凡投胎,出生時口中所含之玉乃補天石之幻形,雖然人玉合一,但他們的對應關系各自有源,并不相同。與林黛玉有“木石前盟”仙緣的是神瑛侍者而非補天石,寶黛初見時似曾相識的原因是前世在西方靈河岸邊曾有宿緣,補天石在青埂峰時并未與絳珠小草或絳珠仙子有任何瓜葛。由小說第八回賈寶玉、薛寶釵互看通靈寶玉與金鎖可知,真正與補天石有后世塵緣的是金鎖,這是“金玉良姻”命定之數的來歷。
摔玉之舉是寶玉對“金玉良姻”命運安排的第一次抗爭,是寶黛初會中最出人意表、最不諧和的事件,也是隱含最深的事件。由于人玉合一、不可分割,所以賈寶玉“摔玉”就等于“自戕”,以此抗爭命運不僅徒勞,還很危險,“木石前盟”的不可能實現由此也可明了。如將此次“摔玉”與其后第二十九回“摔砸寶玉”事件作貫通來看,更能了解此處的隱含?!澳菍氂裼致犚娝f‘好姻緣三個字,越發(fā)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說不出話來,便賭氣向頸上抓下通靈寶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撈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此處將“通靈寶玉”與“姻緣”之間的關聯性說得更為清晰,因此,寶玉“毀玉”的目的是為了“抗婚”。
初會中林黛玉終究沒有細看那玉,因為“通靈寶玉”不是她的幸運物,帶領讀者揭開那玉面紗的人是小說第八回細致刻畫的寶釵,因為她才是“金玉良姻”命定之數中的正主?!步K身誤〕曲子從寶玉立場道出了人生無奈:“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彪m然從世俗觀點來看“金玉良姻”并不遜色,但可惜之處在于它終非寶玉之人生意愿:他心中所求是象征自由意志的“木石前盟”,而非家族責任的“金玉良姻”。這是小說第三回中“癡狂”與“無故尋愁覓恨”的重要注解。故此來看,“摔玉事件”不僅是“木石前盟”無法接續(xù)的暗示,擴大來說,更是寶玉個人意志終究無法實現的起首之筆。
“木石前盟”的現實對應是“寶黛愛情”。前文所作的間阻分析,在《紅樓夢》小說中都是隱性描寫,在二人情感發(fā)展中既不顯豁,也不直接。那是因為作者為了讓愛情悲劇的震撼之美深入人心,在故事構架中反而將寶黛愛情描繪成賈府的共識,第二十五回王熙鳳的玩笑,第六十二回下人興兒的預測,皆可為證。脂批也曾言:“二玉之配偶,在賈府上下諸人,即觀者、批者、作者皆謂無疑?!奔毦窟@份共識的形成源頭,則在第三回中。
黛玉進入賈府后的房舍安排,賈母的考慮是盡量靠近自己以便疼惜看顧,所以一開始的吩咐是將寶玉從碧紗櫥挪到自己的暖閣,黛玉住進碧紗櫥。但寶玉不同意,不愿搬出碧紗櫥,意欲與林妹妹共住一處。小說對賈母的反應作如下描繪:
賈母想了一想說:“也罷了?!?/p>
即答應了寶玉的請求。這里的“想了一想”大可玩味。從作者的描寫來看,賈母同意寶黛坐臥于一處(時間應該不長,只是“殘冬”之權宜),并非草率,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慎重決定。那老太太心里謀劃的究竟是什么呢?其實也不難猜。黛玉進門,賈母不等其行禮就“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足見對外孫女情感之熾熱;見禮以后又說:“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透露的更是老太太意欲在黛玉身上投注愛女之情。集兩代人的疼惜于一身,林黛玉在賈府的寵愛皆源自外祖母的情感偏向。而從賈母角度,除了在生活上對外孫女極盡優(yōu)厚之外,最深遠的謀慮非婚嫁莫屬。最好的安排難道不是賈林聯姻嗎?如此黛玉就可名正言順地分享賈府的富貴。故而,若非有婚配打算,深諳封建禮教的老夫人是絕不可能做出讓寶黛同處一室的逾禮決定的。古人七歲已不能同席,更何況是一室起臥?
此處尚有寶黛年齡的問題需要討論。黛玉別父進京時小說描繪其年齡是六歲,但其入京進府的表現,絕非六七歲孩童的見識與氣度,況且己卯本在王熙鳳問“妹妹幾歲”時曾讓林黛玉回答“十三歲了”,現在的通行本雖然刪去了這一句,但還留有其他痕跡,如寶玉一進門,黛玉看到的是“一位年輕的公子”,以上諸多刻畫表明,寶黛初見時已非垂髫,至少是總角的年紀,由此更可知共居一室之于禮不合。正因作者心知肚明這一點,所以才會對人物年齡作模糊處理——為了不讓這一描寫過分惹眼。
故此,“木石前盟”的最大支持者、縱容者是賈母,這是小說第三回的重要描述。
賈母與王夫人在寶黛愛情中一支持、一間阻的立場,曹雪芹在“寶黛初會”時已經交待清楚。而從家庭權勢角度,賈母只是看似強大,在已經散佚的八十回之后,王夫人應該實現了逆轉,“二玉”之情終是水中月、鏡中花。這一推測的依據在于,王夫人的間阻決心與行動,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借由晴雯事件已作暗示與預言。王夫人明知晴雯是賈母挑選出來、寶玉姨娘的人選,仍因其不合己意而一力清除,反映出在寶玉婚配問題上強烈的自主意愿,以及對選擇權的堅決捍衛(wèi)。賈母知道此事后只能無奈作罷的事實也說明,寶玉婚配問題上母親確實比祖母更有發(fā)言權與決定權?!扒缬辛诛L”,《紅樓夢》將晴雯與林黛玉作對應描寫,所以晴雯被逐可以視作寶黛婚事不遂的前兆:即使賈母有成全“木石前盟”的念頭,但得不到王夫人首肯也終是無奈。王夫人看好的兒媳婦人選另有其人,那就是自己的娘家侄女薛寶釵,無論從家族利益還是寶玉走向正道的考慮,都理由充分,所以,賈母對林黛玉的疼惜與庇佑,并未達到一言九鼎、周全無虞的程度。
《林黛玉進賈府》固是錦繡文字,作者在借林黛玉一雙俊眼、移步換景動態(tài)介紹賈府狀貌的同時,更將小說愛情主題中的遠景緩緩帶出,主要人物的立場與關系都在不露聲色中勾勒,從而起到提綱挈領、統(tǒng)領全書的作用。“木石前盟”是唯美的,這在寶黛初會中已經展現。而從“傳情入色,自色悟空”的創(chuàng)作目的考量,“木石前盟”注定是悲劇收場。令人驚嘆的是,作者在小說第三回中即將“美好”與“難遂”同時繪出,由此全面闡釋了“悲劇”二字的涵義。
因此,把握寶黛初會時的淡淡悲傷,才能真正“拘定”整部小說愛情主旨的傾向。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