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民
(山東省濟南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132)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是呼吸科與耳鼻喉科交叉學科疾病[1],雖然西醫(yī)治療具有一定效果,但藥物不良反應較高,對患兒并不利,且復發(fā)率較高[2]。近些年中醫(yī)被廣泛運用于臨床,在治療咳嗽上有明顯優(yōu)勢,且安全性高[3],本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患兒106例,就探討在常規(guī)治療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基礎上,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輔助治療的效果。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中醫(yī)癥狀積分對比[n]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中醫(yī)癥狀積分對比[n]
中醫(yī)癥狀(分) 時間 觀察組(n=53) 對照組(n=53) t P咽部黏液附著 治療前 2.87±0.38 2.88±0.37 0.1373 0.4455治療后 1.17±0.18 1.44±0.14 8.6199 <0.0001鼻后滴流 治療前 2.83±0.37 2.81±0.39 0.2708 0.3935治療后 1.19±0.22 1.38±0.26 4.0613 <0.0001咯痰 治療前 3.00±0.46 3.02±0.42 0.2338 0.4078治療后 1.17±0.21 1.33±0.24 3.6526 0.0002咳嗽 治療前 2.95±0.44 2.93±0.47 0.2262 0.4108治療后 1.14±0.17 1.35±0.20 5.8244 <0.0001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TNF-α、IL-4水平對比[n)]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TNF-α、IL-4水平對比[n)]
組別 例 TNF-α(ng/L) IL-4(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3 84.67±10.15 56.67±8.91 56.43±7.34 84.44±12.20對照組 53 84.58±10.24 61.14±10.15 56.47±7.32 73.32±10.15 t-0.0454 2.4095 0.0281 5.1011 P-0.4819 0.0089 0.4888 <0.0001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患兒106例,根據(jù)不同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n=53)給予常規(guī)治療,其中男26例,女27例;年齡3~11歲,平均(5.52±2.24)歲;觀察組(n=53)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治療,其中男27例,女26例;年齡3~12歲,平均(5.48±2.27)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符合上氣道咳嗽綜合征診斷標準者;②患兒家屬均知情研究;③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者;④無合并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本研究所選病例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兩組患兒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口服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四川大冢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828,規(guī)格:5 mg×5片),1片/次,1次/天;口服鹽酸非索非那定片(四川省旭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124,規(guī)格:60 mg×12片),30毫克/次,2次/天。觀察組再口服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黑龍江葵花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50080,規(guī)格:10 mL:6支),根據(jù)年齡選擇劑量,1~3歲:1支/次,3次/天;4~7歲:1支/次,4次/天;8~12歲:2支/次,3次/天。兩組患兒均連續(xù)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和TNF-α、IL-4水平以及臨床療效。臨床療效: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一般: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4]。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選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設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中醫(yī)癥狀積分對比:觀察組中醫(yī)癥狀積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TNF-α、IL-4水平對比:觀察組TNF-α、IL-4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92.45%vs71.70%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中醫(yī)將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納為“咳嗽”范疇[5],其病機為正氣不足、外邪侵肺,致使咽喉不利、留痰內伏、鼻竅失利、肺氣失宣導致[6],因而需以清熱解毒、宣肺化痰藥物進行治療[7]。
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為中藥制劑,含有魚腥草、麥冬、板藍根、黃芩、知母、連翹、金銀花、石膏、苦杏仁、麻黃等中藥材[8],其中甘草可促進咽部和支氣管以及支氣管纖毛蠕動分泌膜黏稀釋燥痰和改善咯痰癥狀[9];魚腥草、板藍根、金銀花可將細菌超,微結構破壞,達到抗感染效果;知母、連翹、黃芩可清熱解毒;石膏可清熱瀉火;苦杏仁可降氣止咳[10];麻黃可抑制過敏遞質釋放和氣管炎性物質刺激,具有平喘效果;諸藥合用,可共奏清熱解毒、宣肺化痰、滋陰潤肺、益氣平喘等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中醫(yī)癥狀積分和TNF-α、IL-4水平以及臨床療效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可有效改善中醫(yī)證候,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輔助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