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大革命失敗后,由于國民黨當局的殘酷鎮(zhèn)壓、黨內“左”傾錯誤影響等原因,天津黨組織曾一次次遭到敵人破壞,許多共產黨員包括黨的重要領導干部被捕入獄。他們遭受敵人殘酷的摧殘和折磨,一些忠誠的革命戰(zhàn)士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生命。
建立獄中黨支部
1929年6月中共順直省委和天津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后,國民黨當局將被捕的共產黨人關押在公安局,對他們施以各種酷刑,妄圖從他們身上打開缺口,把天津的共產黨組織一網打盡。郭宗鑒、傅茂公(彭真)等人受盡折磨,被敵人拷打得遍體鱗傷。但是,這些視死如歸的共產黨人堅貞不屈,始終嚴守著黨的秘密。敵人無計可施,便以“危害民國”等罪名,對他們判以重刑,關進暗無天日的河北省第三監(jiān)獄。身陷囹圄的共產黨人以堅定的革命信念和鋼鐵般的革命意志,“既沒有被敵人的血腥屠殺所嚇倒,也沒有被敵人的精神摧殘所征服。他們把監(jiān)獄和反省院當作生死搏斗的戰(zhàn)場,開辟了白區(qū)地下斗爭的另一條戰(zhàn)線,把這個殺人不見血的屠場變成了鍛煉革命者的熔爐和為黨培養(yǎng)干部的學?!?。
河北省第三監(jiān)獄是國民黨當局為強化反動統(tǒng)治,于1928年6月在河北省建立的四座監(jiān)獄中的一座,坐落在天津城西小西關(今天津人民醫(yī)院所在地)。獄中生存條件極其惡劣,每天兩頓吃的是發(fā)霉的小米飯和一小塊咸菜;一間僅能容納四五個人的小牢房卻關押著七八名犯人,床鋪容不下,只能睡在潮濕的地面上;刑期在三年以上的,都要被戴上沉重的腳鐐;誰若表示不滿或稍加反抗,便被戴上刑具遭受肆意打罵;除每天上下午各“放風”一次外,其余時間只能監(jiān)禁在牢房里。監(jiān)獄當局為政治犯施行了陰險殘酷的虐殺政策:把政治犯和刑事犯關押在一起,每個牢房都由待處決的死刑犯人或無期徒刑犯人等犯有重罪的刑事犯充當“鋪頭”,利用他們欺壓政治犯和其他犯人。1929年6月下旬,共產黨員程秉義入獄不久即被折磨致死。其后,共產黨員、共青團干部左震南身患重病,獄方不予醫(yī)治,“鋪頭”還強令他睡在地上。在左震南生命垂危之際,暴虐的“鋪頭”還把點著的蠟燭放在他的腦門上,滾燙的燭油不停地往他臉上流,左震南最終被殘害致死。
左震南慘死后,全體政治犯極其悲憤。傅茂公等黨員領導干部經過秘密商議,認為必須組織起來,發(fā)動政治犯揭露敵人的罪惡和監(jiān)獄的黑暗,以爭得起碼的生存條件,保護黨的干部,決不能聽任敵人摧殘折磨。在中共順直省委的幫助下,他們利用社會輿論把左震南被迫害致死的真相公布于世,對監(jiān)獄的黑暗、殘暴進行揭露和控訴,一時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譴責。國民黨天津當局為防止事態(tài)擴大,欺騙輿論,被迫將那個“鋪頭”由法院判處死刑。監(jiān)獄當局還被迫修建了新宿舍,將政治犯和普通犯人隔離,把包括已被判刑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革命群眾,尚未判刑的“共產黨嫌疑犯”等政治犯集中關押在新宿舍。獄中斗爭獲得初步勝利。
這次斗爭勝利后,第三監(jiān)獄政治犯建立了黨支部,傅茂公任書記,委員有郭宗鑒、詹大權、葉玉文、盧福坦。從此,獄中斗爭在黨支部領導下,更加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起來。
開展絕食斗爭
1930年五一前后,中共順直省委和天津黨組織再次遭到敵人嚴重破壞,薄一波、喬國楨、路拓、吳雨露、段端(劉仁)、劉萬海、武競天、劉文蔚、劉慎之、高克林、劉漢生、張孟旭、張明遠等相繼被捕,被關進第三監(jiān)獄。在獄中政治犯人數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為進一步爭取生存權利,改善生活條件,有力地揭露敵人迫害政治犯的罪行,獄中黨支部一方面組織尚未判決定案的同志,利用法院提審的機會,在候審室和法庭上對敵人濫施酷刑,以及監(jiān)獄中的種種黑暗進行控訴、揭露;另一方面醞釀在獄中組織反對惡劣待遇、要求改善生活條件、爭取生存權利的絕食斗爭。獄中黨支部研究決定,首先把政治犯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得到獄外黨組織和社會輿論的支援。同時必須注意斗爭策略,不提不切實際的要求,不采取“左”的口號和行動;在斗爭方法和步驟上,要先易后難,先是分散地、陸續(xù)地提出要求,再以交涉、催辦、質問、抗議等方式,爭取實現斗爭目標;在各種形式的斗爭均不能奏效時,要做好充分準備,選準時機,發(fā)起絕食斗爭。斗爭任務、策略和方法確定后,黨支部便通過支部負責人和黨員骨干,利用“放風”和其他場合,在政治犯中秘密聯(lián)絡,進行發(fā)動和組織工作,并在每個監(jiān)房指定一名黨員骨干為負責人,同黨支部保持密切聯(lián)系。獄中黨支部還就斗爭部署請示順直省委,請省委發(fā)動政治犯家屬向法院控訴政治犯在獄中遭受的虐待和迫害,并設法通過報館等新聞單位對獄中斗爭予以聲援。
6月2日,郭宗鑒等代表政治犯向監(jiān)獄當局提出改善生活待遇的八項要求:改善伙食,吃大米白面,增加蔬菜;除去腳鐐等刑具;白天開放牢門;改善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和病人生活條件;增加家屬探視次數,延長會見時間;延長“放風”和運動時間;準許購買和閱讀公開發(fā)行的書籍報刊;發(fā)給被褥和生活必需品。他們要求獄方限期答復,但監(jiān)獄當局拒不答應。對此,黨支部加緊了絕食斗爭的準備工作,要求全體政治犯團結一致,嚴格遵守共同制定的“不許單獨復食”“堅持說理斗爭”“不許向獄方泄露政治犯內部情況和斗爭計劃”等紀律。黨支部還布置各監(jiān)房秘密準備好食鹽、咸菜等,一旦絕食開始,則靜臥、多飲鹽水,以維持體力,堅持斗爭。
6月中旬,在加緊準備絕食斗爭的過程中,共產黨員、鐵路工人領袖魏振華在敵人殘酷迫害和非人待遇下身患重病,因得不到應有的醫(yī)治而悲慘地死去。魏振華的死,激起獄中全體政治犯的極大悲憤。獄中黨支部決定抓住這一時機向敵人展開更加有力的斗爭。于是,推舉政治犯代表向監(jiān)獄當局提出嚴正抗議,要求給魏振華開追悼會,迅速答復八項要求。在遭到敵人拒絕后,全體政治犯絕食一餐,以示抗議。
7月2日,經省委同意,當政治犯的要求再次遭到敵人拒絕后,獄中黨支部立即組織120多名政治犯開始了第一次絕食斗爭。絕食斗爭期間,獄中黨支部充分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及時通報斗爭進展情況,揭露敵人妄圖血腥鎮(zhèn)壓和誘騙的陰謀,并要求大家堅定勝利信心,遵守紀律,保持鎮(zhèn)靜,堅持斗爭。黨員領導干部和共產黨員勇敢地站在斗爭的最前列,以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堅守黨的紀律,大義凜然地歷數監(jiān)獄當局虐待犯人、克扣伙食等罪行,揭露政治犯生命毫無保障的事實;開展對國民黨軍警的宣傳,向他們講述絕食的真相,取得部分軍警的同情;利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機,闡述絕食的原因,揭露、控訴魏振華的慘死和政治犯在獄中受到的種種非人折磨。在獄外,順直省委直接領導的聲援活動逐步展開。省委特別發(fā)出《動員廣大群眾援助天津被捕戰(zhàn)士的絕食運動的緊急通知》,指出,被捕戰(zhàn)士的絕食斗爭沖破了敵人的白色恐怖,“無疑問的將能吸收廣大群眾的同情,更加揭露出國民黨統(tǒng)治的罪惡”,具有非常偉大的意義,號召全省共產黨員“必須發(fā)動極廣泛的群眾來援助他們”。省委通過《大公報》的地下關系把第三監(jiān)獄政治犯絕食的消息刊登出來,并通過濟難會,動員群眾募捐慰問絕食戰(zhàn)士,組織家屬到監(jiān)獄要求探望。
面對絕食斗爭和社會壓力,絕食斗爭的第四天,國民黨天津當局表示愿與政治犯進行談判,答應政治犯提出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經過研究,獄中黨支部認為斗爭要求已基本實現,絕食可以結束。
絕食斗爭勝利后,政治犯的待遇有了明顯的改善?!懊坎统约毤Z,增加了蔬菜;沉重腳鐐除掉了;監(jiān)房門白天不關不鎖,大家可以到院中做操、跑步,可以到各監(jiān)房互相交談、開會;家屬探望次數增加了,時間延長了;對書刊的檢查放寬了,還可以通過關系較好的看守秘密買來報紙。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一些著作和其他進步書刊、革命文藝作品等也都能看到。經過這次斗爭,大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辫b于有的支部負責人被關押到陸軍監(jiān)獄,第三監(jiān)獄黨支部又補充了喬國楨、張明遠、金城、劉慎之等新的成員,并吸收一些在絕食斗爭中表現堅決的青年工人和學生入黨。這使監(jiān)獄中黨的組織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開展第二次絕食斗爭
為營救被捕的同志出獄,打入敵人內部任天津特別市政府第三科科長的中共黨員張友漁,在對天津國民黨上層開展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同時,積極進行營救工作。7月7日,即獄中絕食斗爭勝利的第二天,張友漁利用與天津市市長崔獻廷是同鄉(xiāng)的關系,建議將刑期三年以下的政治犯集中起來,辦一個臨時自新院,以借“便于悔過自新”之名,使這些同志離開監(jiān)獄,為進一步營救創(chuàng)造條件。這一建議得到采納后,張友漁被任命為臨時自新院副院長。徐彬如、李運昌、劉天章、周鐵忠等30多名同志被收容到臨時自新院。臨時自新院的生活“比其他監(jiān)獄好得多,兩人或一人一間房子,一日三餐,吃的是大米白面。監(jiān)房號子從來都是敞開的”。這些同志可以在院子里自由活動。臨時自新院的同志建立黨支部,利用有利條件,多學習,多鍛煉,爭取獲得自由后能早日開展工作。9月中旬,在國民黨新軍閥的混戰(zhàn)中,晉系作戰(zhàn)失利,東北軍即將進關,張友漁利用敵人之間的矛盾,建議并征得崔獻廷同意,撤銷臨時自新院,這30多名同志終于全部獲釋。東北軍進駐天津后,新調來的第三監(jiān)獄典獄長,對政治犯肆意虐待,不承認獄方曾答應的政治犯的各項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第三監(jiān)獄政治犯在獄中黨支部的領導下,于9月17日至20日又成功地進行了第二次絕食斗爭,迫使監(jiān)獄當局恢復所承諾的改善政治犯待遇的全部條件。1931年5月,被關押在第三監(jiān)獄的傅茂公、張明遠、祝子杰、金城、杜遠、闞家驊等30名共產黨員被敵人分別押往北平第一監(jiān)獄和第二監(jiān)獄,在那里他們繼續(xù)與敵人進行著英勇不屈的斗爭。
大革命失敗后,天津黨組織在順直省委領導下,在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持革命斗爭,恢復發(fā)展革命事業(yè)。廣大共產黨員在嚴酷的生死考驗面前表現出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革命氣節(jié)、頑強的斗爭精神。這些將永遠為天津人民所銘記。
作者單位: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天津行政學院、中共天津市委黨史研究室)
責任編輯: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