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對于“脩”“修”兩個字,不同的辭書有不同的概念。作為古今字,它們大部分的釋義是相通的。但是在《漢語大字典》與《古代漢語詞典》里,兩個字的釋義略微不同。本文從《漢語大字典》與《古代漢語字典》出發(fā),探究文言文教學(xué)中“脩”與“修”義項的異同之處。
【關(guān)鍵詞】脩;修;漢語大字典;古代漢語詞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254-01
《漢語大字典》中,對于“脩”概念是這樣的:1、許慎的《說文解字》:“脩,脯也。從肉,攸聲。金文脩字從食,攸聲”,即脩就是干肉的意思,這也是脩字創(chuàng)字時的本義?!墩滞āと獠俊分校骸懊?,肉條割而乾之也”,即把肉切成細條曬干,就是脩,也就是干肉。在《論語·述而》中也出現(xiàn)了“束脩”的字眼,“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注曰:“十脡為束。古者相見,必執(zhí)贄以為禮,束脩其至薄者。蓋人之有生,同具此理,故圣人之於人,無不欲其入於善。但不知來學(xué),則無往教之禮,故茍以禮來,則無不有以教之也”?!笆憽奔词菍W(xué)生送給老師的酬金。2、“脩”通“修”,兩者為通假字。在《字類補·肉部》中“脩與修通”?!对娊?jīng)·小雅·六月》:“四牡脩廣?!泵珎鳎骸懊懀L?!钡唧w的使用情況,《漢語大字典》并沒有做詳細的舉例(因為主要是辨析俢、脩兩字相通的意思,所以對于兩字其他的義項本文暫不作舉例說明)。
對于“修”的解釋如下:《說文》:“修,飾也?!?、修飾,裝飾?!懊酪鹳庖诵蕖?2、修理,維修。3、整治、辦理,“乃偃武修文”;4、修建;5、設(shè)置、置備6、編纂,書寫;7、推舉,論列等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脩”的本義是干肉,且只有“干肉”這一本義,其他的引申義都是“修”字的義項,即通“脩”。對于這樣的解釋,每個義項我們都可以用文獻資料來證明。如:
井甃無咎。脩井也——《周易》 ?脩:通“修”,修理,治理
夫一道術(shù)學(xué)業(yè)仁義者,皆大以治人,小以任官,遠施周偏,近以脩身,不義不處,非理不行——《墨子》 ???脩:通“修”,學(xué)習(xí)和鍛煉
天命脩短,故非所計,政當(dāng)無復(fù)近日事不?——《世說新語》 ??脩:通“修”,長
尚法而無法,下脩而好作,上則取聽於上,下則取從於俗?!盾髯印???脩:通“修”,整治,治理
還有很多文獻資料,在此也不一一舉例了。根據(jù)《漢語大字典》的釋義,除了“脩”、“束脩”是“干肉”這一意思外,其余的意思全是來自于通假字“修”。即古人為了讀寫方便,又造出一個音同的字來替代,“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對于這種理解也明白易懂。
但是在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字典》中“脩”是這樣解釋的:1、干肉;2、泛指干枯,如《呂氏春秋辯士》:“寒則雕,熱則脩”。3、善、美。如“恐脩名之不立”;4、高、長。如“鄒忌脩八尺有余”;5、學(xué)習(xí)、研究。如“蒙少不脩書傳”;6、撰寫。如“及春秋,左氏丘明所脩”??梢钥吹健稘h語大字典》“脩”的釋義與王力先生的釋義有相交之處,同時也與“修”有相交之處,且在此處王力先生并沒有注明兩者為通假字,尤其是在義項5與義項6中,作為引申的意義,似乎難以從中看出“脩”字是如何由“干肉”這一義項演變?yōu)轭愃朴凇吧?、美”、“學(xué)習(xí)、研究”這樣的義項。
再來看看王力先生對于“修”字的解釋:
修:息流切,字亦作“脩”,1、修飾,修理?!八暮?,六府孔修”;2、長,高;且王力先生又特殊辨析“脩”與“修”,即“修是修飾,脩是肉脯。漢隸以后,修飾的‘修多混作‘脩,但肉脯的‘脩決不作‘修”。通過王力先生的“脩”與“修”釋義的對比,發(fā)現(xiàn)了有疑慮的地方,大家都知道“脩”是本字,“修”是今字,但是,王力先生的關(guān)于“脩”“修”的解釋不是很準(zhǔn)確,相對來說有點混亂,尤其是對于“脩”的釋義。如:
鄭人脩城。進復(fù)圍之?!洞呵镒髠鳌ば??脩:修理
晝以訪問。夕以脩令?!洞呵镒髠鳌????????脩:撰寫
貄脩毫。貙似貍?!稜栄拧め尗F》 ?????????脩:長
不過是三日打魚,兩日曬網(wǎng),白送些束脩禮物與賈代儒?!都t樓夢》 ???????????????????????????????????????脩:干肉脯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離騷》 ???脩:善,美
脩身踐言。謂之善行。行脩言道?!渡袝???脩:修飾/學(xué)習(xí),研究
兩字作為古今字,一個產(chǎn)生在前,一個產(chǎn)生在后,且后者的使用范圍逐漸擴大,可以采用《漢語大字典》的釋義,即“脩”的本義是“肉脯”,這點在《古代漢語字典》中也有詳細說明,但是其他的義項都是通“修”的,例如“學(xué)習(xí)、研究”、“撰寫”等,其應(yīng)歸屬于“修”;對于“長、高”這一義項,兩字都可以?!懊憽钡谋玖x是肉脯,即把肉切割成長條,可以引申為長的意思,肉條要掛著晾干,也可以引申為高的意思,這個解釋是可以的,但是對于“學(xué)習(xí)、研究”等,未免過于牽強。雖說古人為了讀寫方便,創(chuàng)造出一個音同的字來代替,但是現(xiàn)在來理解與解釋這些字的時候,應(yīng)該站在歷時角度進行分析,區(qū)分本字與今字及其釋義,這樣才對漢字的發(fā)展演變有宏觀的概念。
比如“取”“娶”兩字,“取”字在前,有表示娶親的意思,后人為了讀寫方便,又創(chuàng)造了“娶”字專門表示娶親,而“取”字的意思則越來越廣泛,現(xiàn)在我們寫“取親”的話,那肯定就是錯別字了。所以,同樣對于“脩”“修”二字,也應(yīng)作此理解,在文言文教學(xué)中適宜采用《漢語大字典》的釋義。
參考文獻
[1]李榮主編.漢語方言大詞典[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東漢]劉熙.釋名[Z]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9.
[3]羅竹風(fēng)主編.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994.
[4]漢語大字典(第二版)[Z].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北京:崇文書局,2010.
[5][東漢]許慎.說文解字[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6]王力.古漢語字典[Z].北京:中華書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