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史良
[摘要]近幾年,我國軌道交通地下工程發(fā)展迅速,相關技術也日益成熟。檢驗軌道交通地下工程質量的重要考核因素就是工程的防水技術,本文對軌道交通地下工程中的防水技術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若干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軌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技術;營銷
文章編號:2095 - 4085( 2019) 04 - 0100 - 01
我國軌道交通地下工程的數(shù)量逐漸增多,規(guī)模及范圍也越來越大,因此必須給予防水技術足夠的重視,確保地下工程質量。
1軌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技術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1.1 自防為主的原則
現(xiàn)如今,一般是采用C30防水砼來實現(xiàn)軌道交通地下工程自防水結構的建立。通過工程自身的結構密度來實現(xiàn)防水功能的一種做法。這種方式工作流程較為簡單,所需要花費的工期也較短,同時還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水效果。
1.2 多道設防與剛柔并濟的原則
此原則普遍的做法是在軌道交通地下工程維護結構的迎水面上使用防水材料來做防護層,之后再進行回填土的方式,達到多道設防與剛柔并濟的效果。
2軌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需要注意的問題
2.1從細節(jié)入手,加強防水設計
在實際施工中,工作人員必須高度重視細節(jié)構造,避免出現(xiàn)穿墻空洞的后鑿與后埋的現(xiàn)象發(fā)生,否則將會對整體防水系統(tǒng)造成破壞,進而讓防水層發(fā)生整體斷裂的現(xiàn)象。同時,在進行鑿洞的過程中,若振動過大會對周邊混凝土的結構產生影響,可能會出現(xiàn)裂縫,進而埋下滲透的隱患。所以在設計時,必須考慮主體結構中的孔洞預留,確保防水層的連續(xù)性及混凝土結構的防水效果。除此之外,還需要解決新舊工程在結構上的聯(lián)系,若沉降較大會對工程接頭處造成影響,產生開裂滲透的現(xiàn)象。因此,在具體施工之前必須要充分了解實際情況來進行防水技術改造工作,例如可以利用設計變形縫的方式來解決不均勻沉降的現(xiàn)象。另外對于軌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縫以及伸縮縫的處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標準進行細致的處理,這樣才能夠提供工程整體抵抗?jié)B透的能力。
2.2軌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材料的選擇與運用
首先在選擇防水材料上,需要具有安全及環(huán)保的理念,同時根據(jù)現(xiàn)行的國家相關規(guī)定的標準來進行選材。在確保防水材料有檢測認證,再經(jīng)過現(xiàn)場確認后才可以進行使用。除此之外,還需要根據(jù)工程結構的特點以及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來進行選擇,一定要避免一刀切的現(xiàn)象。材料防水主要是依靠防水材料來阻斷水,以此來增強工程抵抗?jié)B透的措施。材料防水需要根據(jù)防水材料的性質來進行設計,通常分為兩種形式。(1)剛性防水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即涂抹防水砂漿和澆筑混凝土。(2)柔性防水所采用的主要的方式有兩種,即鋪設防水卷材和涂刷防水材料。
2.3 軌道交通地下工程變形縫的處理
首先需要合理的確定變形縫之間的間距,對變形縫的施工必須要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在受到水壓的地下工程中,當溫度處于500℃以下且不受強氧化作用時,可以使用橡膠或者塑料止水帶,對變形縫進行防水處理工作。其次若發(fā)生油類侵蝕的現(xiàn)象時,這可以選擇耐油的材料來對防水縫進行處理。
(2)在高溫的狀態(tài)下,結構變形縫需要運用Imm~ 2mm后的紫銅板所制作成的金屬止水帶,若需要接長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同時需要注意焊接處應當嚴密且平整,并經(jīng)過檢驗人員確定合格后方可安裝。
(3)運用埋入式橡膠或者塑料止水帶來進行變形縫施工時,位置必須精準,同時圓環(huán)的中心應當處于變形縫的中心線上,在澆筑混凝土前,注水帶必須固定好且清理干凈,不得留有雜質,避免與混凝土發(fā)展粘結的現(xiàn)象發(fā)生。
2.4隔水、排水以及堵水措施
隔水主要是通過不透水的材料或者弱透水的材料,將地下水與建筑進行隔絕處理,一般是通過材料防水或者結構防水來發(fā)揮出作用的。軌道交通地下工程通常采用卷材防水層、涂膜防水層以及防水砂漿層來強化結構自身的防水性能。排水也是軌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是將滲透到工程內部的水進行疏導與排除的方式,其中包括地表水的排除和人工降低水位的方式,先將水引入到地下工程內,再將水有計劃的排走。堵水主要是向巖石內部注入防水材料,堵住水的流通,進而形成防水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漿防水。
3結語
綜上所述,軌道交通地下工程的防水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注意多方面協(xié)調工作,結合實際情況,遵循防水原則,提高軌道交通地下工程整體防水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宋立平,謝強,唐斌.盾構隧道防水保障措施及病害處理[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8,(08):193 -196.
[2]章家海.軌道交通防水質量控制探析[J].安徽建筑,2017, 24 (2): 136 -137, 172.
[3]何紫薇,萬承剛.我國軌道交通地下工程的防水技術分析[J].山西建筑,2013,39 (22):82 -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