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摘 要:對一個教師來說,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意義重大,是一個教師整個教育生涯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是教育工作最具精華的部分。
關鍵詞:學困生;轉(zhuǎn)化;探索
“學困生”是學習困難學生的稱謂,是指在行為習慣和學習方法顯現(xiàn)缺陷、智力正常,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學習相對困難或落后的學生。學困生是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客觀存在,對學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是構建和諧校園、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一項重要工作。能否做好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是衡量教育成敗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做好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和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學困生一般表現(xiàn)特點
與一般學生相比而言,學困生大都有一些突出的缺點。譬如認識能力往往比較低、情感起伏較大、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成績較差等,他們的注意力和關注度極易受影響,不良現(xiàn)象時有出現(xiàn)。同時,學困生的心態(tài)波動較大,意志品質(zhì)比較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擾,又往往表現(xiàn)出膽怯、自卑、自信心不足。更有學困生性格表現(xiàn)為散漫、脆弱、孤僻、冷漠、沖動、逆反、暴力等疾病性心理。源于學校、家庭和社會等的諸如強迫、挖苦、諷刺等多方面因素,抑或?qū)W困生自我調(diào)節(jié)的隨意性,更給學困生造成一種難以自拔和無法適應的壓力,概括地講,學困生都有以下一些特點:
1.意志薄弱,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2.自信不足,表現(xiàn)出沒有勇氣和信心,甚至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3.學習懶惰,不愛動手動腦,很少進行獨立思考。
4.學習持續(xù)困難,知識積累障礙,學習技能匱乏,學習的主動性不足,對學習不感興趣。
5.意志力不夠,不能堅持始終。
6.學習波動大,容易反復。
二、學困生大致類型
通過對學困生特點的綜合概括,筆者將學困生大致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品質(zhì)缺失類型。主要表現(xiàn)在興趣匱乏、情緒急躁,缺乏克服學習困難的頑強意志和堅韌毅力,遇困難易退縮、易消沉。
2.意志薄弱類型。主要表現(xiàn)在缺乏自信心,意志薄弱,只要遭受一次小的失敗或挫折,就較多地否定自我,產(chǎn)生恐慌和逃避心態(tài)。
3.方法失當類型。主要表現(xiàn)在認識問題的能力和方式方法上有偏差,思路不對,學習技能匱乏,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4.知識障礙類型,主要表現(xiàn)在基本功不扎實,學習持續(xù)困難,學習的主動性不足,對學習不感興趣。
三、學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對于學困生來說,產(chǎn)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差異各有不同,其成因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的特征。但從教育教學角度來分析,其形成主要有自身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
1.自身因素
(1)自我信心不足,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考試屢考屢敗,長期處于班級的“底層”,內(nèi)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學習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習缺乏自信心。
(2)意志品質(zhì)缺失,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大多數(shù)學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課不能專心聽講,甚至違反紀律,學習不能持之以恒,作業(yè)好拖拉,平時貪玩,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學習方法不當,學困生往往是課前不預習;課堂上也不會及時做筆記或在課本里作注釋;課后則不知道去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再加上課外也不愛閱讀,閱讀量少之又少。長此以往,學習越發(fā)困難。
2.環(huán)境因素
(1)社會的因素。社會對學生的影響復雜多樣,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當前信息時代日常生活之中,手機游戲、電腦網(wǎng)絡隨處可見,在給人們帶來了便捷、快樂的同時也使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學生受到了不良因素的影響,沉迷手機、網(wǎng)絡游戲而難以自拔,從而造成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等,導致學困乃至于厭學棄學。
(2)家庭因素。父母外出打工或離異,部分學生由爺爺奶奶進行隔代教育,長期在缺少父愛、母愛的環(huán)境下成長,加之爺爺奶奶在教育理念和信息掌握上的嚴重滯后,管護為主,輔導不足,造成學困生學習日趨困難。也有部分學生父母文化程度低,教育觀念陳舊,教育方式粗暴簡單,對子女的教育管理方法欠妥,使學生形成外因性學習困難。
(3)教學因素。學校、班級教學管理以及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不當?shù)男袨楹头椒ㄒ彩窃斐刹糠謱W生厭學,進而發(fā)展為學困現(xiàn)象誘因之一。
四、轉(zhuǎn)化學困生的一些探索性做法
1.查究學困,循因施策
每個學困生的困難情況各有不同,家庭教育環(huán)境更是差異較大,因此,必須從點點滴滴熟悉并掌握學困生的情況,利用課堂學習、課后作業(yè)及交流等途徑,全面掌握每個學困生的思想動態(tài)、學習現(xiàn)狀、能力水平,掌握他們所能達到的學習程度,了解其學習困難的主次原因,分析其造成成績不佳的原因,而且應根據(jù)學生的智力、性格、基礎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思維障礙、學習態(tài)度、家庭背景等,針對性地提出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方案,有的放矢地進行幫扶轉(zhuǎn)化教育。
2.糾正習慣,引導學法
不良的學習習慣和不正確的學習方法,也是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師要針對學困生及時在以下三個方面引導學困生:(1)糾正其聽課不專注,聽課走神的習慣,養(yǎng)成專注老師講課,聆聽同學發(fā)言的好習慣。只有聽清楚、聽明白才是一切思考和學習的基礎,學困生更不例外。(2)糾正思維惰性、作業(yè)拖沓的習慣,養(yǎng)成勤于思考問題,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3)糾正雜亂無章、沒有條理的習慣,養(yǎng)成有條不紊、系統(tǒng)合理的學習習慣。
3.重塑品格,樹立信心
學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易受打擊,在心理上與老師有一定的距離,因而重塑學困生品格,樹立他們的信心顯得尤為重要:(1)尊重人格、施以愛心,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使學生能信其師,尊其道,喜歡老師,親近老師,從而心悅誠服地接受輔導。(2)在學習、生活上多關心有困難的學生,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和他們在一起活動,做學困生的知心朋友。(3)應采取寬容和熱情的態(tài)度,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4.誘發(fā)興趣,點燃激情
根據(jù)學困生的特點、教材的內(nèi)容,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課堂四十分鐘的教學效益,這樣可以防止或避免學困生的再度出現(xiàn):(1)應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展開動口、動手、動腦的學習活動。(2)當堂反饋及時矯正學習信息,特別是學困生的學習信息。(3)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在課堂上應注重發(fā)掘?qū)W困生的潛力,使之在課堂上有自我表現(xiàn)或爭取成功的機會。(4)每個學生都有一股強烈的成功的欲望,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鼓勵的微笑,往往能激勵其奮發(fā)向上,甚至改變其的一生。尤其是學困生,他們的缺點較多,常常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或同學的歧視,適當?shù)馁澰S或鼓勵對他們來就顯得更為重要。教師只要留心他們的言行,用心去挖掘他們潛在的“亮點”,及時鼓勵他們,讓他們嘗試和體驗成功,使他們重新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樹立勇往直前的信心。
5.補齊短板,體驗成功
學困生的通病是基礎知識不扎實,遺忘率高,學過的舊知識在頭腦中是零碎的、不系統(tǒng)的,很難內(nèi)化。在學習新知識時,缺少了認知的前提條件,找不到與新知識相聯(lián)系的相應知識,因而對舊知識必須補缺補漏。(1)在學習新知識前及時彌補與新知相關的知識。(2)布置預習,其方式幫助學生弄懂一些重點問題,第二天使之流利回答老師的提問,有著成功的感覺。(3)對于學困生,不指責或全班排隊,指責或排隊對學困生的學習不但不起作用,反而會使之喪失學習的信心。在學生學習失敗后再次給予其學習的機會、爭取好成績的機會,點燃學生學習的希望之火,樹立學習信心,發(fā)揮學習潛力。
6.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由于學困生自制力不夠,再加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思想行為容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反復。(1)教師要為學困生多創(chuàng)造學習的條件,多為他們設計一些力所能及的目標,讓他們有更多表現(xiàn)的機會,享受更多成功的喜悅。(2)要有更大的耐心去幫助他們,鼓勵他們,有針對性地采取恰當?shù)姆椒?,及時給予引導,切忌操之過急,簡單粗暴,給學困生一個再學習、再改正的機會。(3)要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采取各種策略,給他們一個美好的學習生涯,使他們因為老師的喚醒,人生的軌跡發(fā)生神奇的逆轉(zhuǎn)。
總之,能否做好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是衡量一個教育工作者成敗的一個重要標志。對一個教師來說,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意義重大,是一個教師整個教育生涯中的難點,也是重點,是教育工作最具精華的部分。讓我們用足夠的耐心尋求他們的長處,讓學困生掙脫學困的桎梏,揚起希望的風帆。
參考文獻:
[1]寧艷玲.學困生成因分析與對策研宄初探[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1999(7).
[2]唐琳.深入了解、耐心感化:談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J].基礎教育研宄,1998(1).
[3]戴斌榮.論“學困生”的教育策略[J].鹽城師專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