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鴿
摘? 要:《萌芽》是法國自然主義小說家愛彌爾·左拉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描寫礦工的“社會史”小說。其中艾蒂安是罷工運動的靈魂人物,是一個優(yōu)缺點并存、有血有肉的成長中的早期無產階級形象,他的行蹤成為故事的主線。通過梳理艾蒂安作為工人領袖種種不成熟的表現,亦可窺知左拉創(chuàng)作中的自然主義傾向。
關鍵詞:《萌芽》;左拉;艾蒂安;自然主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4--02
《萌芽》是法國作家左拉創(chuàng)作的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真實表現煤礦工人生活、再現礦工罷工斗爭的長篇小說。故事發(fā)生在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蒙蘇煤礦公司的伏安礦場。工人們如同牲畜般被煤礦主役使和剝削,每天在極惡劣的環(huán)境下累死累活。在經濟危機中被解雇的艾蒂安流浪至蒙蘇,最終在伏安礦井落腳。他是國際工人聯合會的代表,在感受過礦工的疾苦之后,更加刻苦研讀社會主義理論,企圖帶領工人們奮起反抗以擺脫資產階級的剝削。與煤礦上其他工人相比,艾蒂安為人公正、踏實肯干,最重要的是他能將自己所習得的新知識傳播給原本渾渾噩噩、甘受壓迫的礦工們。因此他很快就贏得了其他礦工的信任和擁護,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迅速成長為礦場中幾乎人人擁護的領導者。在工人協(xié)會指示下,艾蒂安領導了聲勢浩大、急風暴雨般的罷工運動,但高潮過后罷工運動走向盲動,作為工人領袖的艾蒂安越發(fā)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終罷工失敗。
左拉在創(chuàng)作中延續(xù)了自然主義傾向,并沒有將這場聲勢浩大罷工運動的靈魂人物塑造得完美無缺、光輝偉正。艾蒂安是一個優(yōu)缺點并存、有血有肉的成長中的早期無產階級形象。罷工運動的失敗固然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領導者艾蒂安尤其脫不開干系。艾蒂安作為工人領袖的不成熟性和性格弱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本能欲望的囚徒
在左拉作品中,人的性本能,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蒙蘇礦工們的性生活是很隨便的,他們靠本能驅使,沒有羞恥感,像動物一樣生活。與其他煤礦工人相比,艾蒂安則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理智和克制,當他面對自己喜愛的女人卡特琳時,頭腦中進行了多次思想斗爭,但終究沒有被愛情沖昏頭腦。即便后來當沙瓦爾占有卡特琳后他又暗自懊悔,也并未采取過激的行動。
雖然艾蒂安沒有在“情欲”上栽跟頭,卻不知不覺掉入了“權欲”的陷阱。艾蒂安在最初其實并沒有意料到自己能夠那么快成為蒙蘇工人的領袖,反而更像是在各方面條件尚不充分的情況下被“黃袍加身”。當周圍的歡呼聲響起來,艾蒂安“陶醉于自己的聲望中。他擁有的權力仿佛就在那三千名聽眾心中,一句話就能讓他們的心怦怦直跳?!惫と税侔采砩铣诉M步的、反抗的、覺悟的成份之外,還隱藏著渴望出人頭地的“野心”。他常常沉浸在一種“領袖人物”的自我陶醉中,幾千人的集會上他那贏得了大家一致歡呼的演講,幾乎使他飄然而忘乎所以。[1]
隨著威望的提高,他愈益高高在上,有了向往舒適生活的愿望,甚至在心里暗暗厭惡工人們的骯臟,他的身心滿滿走向上層階級。對光環(huán)和權力的渴望使得艾蒂安與其他工人之間架起了一道隔離網,雖然他們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但艾蒂安始終不能完全融入,或者說,不愿完全融入。這種心理上乃至行動上的“脫離群眾”就為后來罷工陷入僵局,艾蒂安束手無策,工人無序盲動埋下了隱患。隨著罷工運動的持續(xù)發(fā)酵,工人階級和資本家僵持不下,他才漸漸意識到自己已經騎虎難下。在艾蒂安的內心深處,他害怕盲目的、不可抗拒的巨大民眾,他利用了工人們潛藏已久的怒火,卻低估了這股怒火的力量,以至于事態(tài)發(fā)展到難以控制的地步。
二、有遺傳缺陷的酗酒者
在塑造人物性格弱點時,左拉創(chuàng)造性地引入了“遺傳”因素,將不同作品中的人物進行了關聯。在《實驗小說論》中,左拉說:“人的生理條件,人這架機器如何運轉、如何思想、如何熱愛,怎樣從激情發(fā)展到瘋狂,這些現象都是由與遺傳有關的生理器官控制的?!盵2]左拉相信人性完全決定于遺傳,缺點和惡癖是家族某一成員在宮能上患有疾病的結果,并且這種疾病代代相傳。在左拉的作品中,血緣關系是連接主要人物的紐帶,《萌芽》是左拉《盧貢——馬卡爾家族》中的第十三部作品,主人公艾蒂安則是盧貢家的第四代成員。
盡管艾蒂安在多數情況下表現得很冷靜理智,但作為《小酒店》中綺爾維絲的兒子,他身上有酗酒的遺傳基因,這種遺傳缺陷就如同定時炸彈一般,平時也許不會顯露,可一旦引爆就會產生極大后果。艾蒂安即便擁有很強的自制力,但有時也會變得沖動、暴躁,比如他同夏瓦爾在酒館中打斗時,“一種丑惡的聲音在他的心中隆隆地響,震耳欲聾……那是突然發(fā)作的殺人狂,是嗜血的瘋狂需要……幸好他沒有吃酒喝醉。他同這祖先傳下來的宿疾斗爭,渾身劇烈顫抖,好像一個因愛情而發(fā)瘋的人在立刻要犯強奸罪時的矛盾心情一樣?!盵3]這一次艾蒂安克制住了自己,但最終艾蒂安還是在這種遺傳毒素的驅使下將宿敵夏瓦爾殺死在礦井下:“艾蒂安已經瘋了。兩只眼睛罩滿紅絲,他的喉嚨脹滿血潮。殺人的需要激動他,無法抗拒……這種需要升上來了,由遺傳性宿疾的推動,爆發(fā)于他的意志控制之外。他在巖壁上抓住一塊頁巖,又寬大,又沉重,他用力搖晃,拉了下來。接著,用十倍的力量,雙手托起,向夏瓦爾的腦殼砸上打去?!盵3]更可怕的是,殺人后的艾蒂安不是后悔、害怕,而是有“一種愉快舒適的感覺使他心頭怦怦直跳。那是一只動物滿足了嗜好時的快樂?!盵3]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這種遺傳缺陷,左拉并非抱有一種消極悲觀的態(tài)度,而是認為遺傳帶來的疾病可以通過醫(yī)療和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予以克服,從而使人性臻于完善。也許此時的艾蒂安還不能完全擺脫基因缺陷的束縛,但當他未來戰(zhàn)勝自身生理弱點,將會走出這種獸性的黑暗、自身的誤區(qū),迎接他的將是光明燦爛的未來。
三、受環(huán)境制約的覺醒者
左拉接受了丹納的種族、環(huán)境和時代是文藝創(chuàng)作“三要素”的觀點,對人物生活于其間的整個社會環(huán)境同樣看重。[4]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環(huán)境由人物的社會地位、階級關系和所處時代等因素構成。環(huán)境描寫在左拉的作品中不僅僅是一種背景,提供不同階級、不同人物的活動場所。同時,它既禁錮著人們的肉體,是觸發(fā)人的動物本能的媒介體;又如牢籠般束縛著人們的思想,造成文化上的閉塞。艾蒂安是一個在基層涌現出來的工人領袖形象,他刻苦鉆研社會主義理論著作,但所處的環(huán)境又導致他對馬克思的學說理解不深,思想混亂。
革命運動的領導者往往都需要思想武器來幫助自己收攏人心,在法國文學史上,艾蒂安是第一個有階級覺悟的工人形象。他能想到各種各樣的復雜問題,比如為什么有人窮、有人富?為什么窮人被富人踩在腳底下,卻從來不曾希望取代他們?于是,他便不顧學習方法,如饑似渴地學習起新知識來尋找出路。”[3]這種泛泛的閱讀在初期是很顯成效的,然而過快、過雜的學習也使得他的頭腦中充滿了模糊不清、糾纏在一起的新知識,卻來不及完全消化,更來不及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思想體系。他時而陷入對罷工運動正確與否的懷疑,時而又盲目樂觀:“在這種大腦極度緊張的時刻,他的理智動搖了,頭腦里只剩下宗派分子的固執(zhí)觀念,他對感情和良知已無所顧忌,覺得建設這個新世界是容易不過的事情了?!盵3]這些都是他思想不成熟的表現。艾蒂安的猶豫和迷茫其實也是作家本人的投射。
從時代大背景來看,社會主義學說在歐洲經歷了漫長的由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歷程,即使 1864 年第一國際支部成立后,馬克思主義在法國的傳播仍處于早期階段。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左拉也就不可能在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解決現實生活中尚待解決的問題。[5]1885年創(chuàng)作《萌芽》的時候,左拉對工人的生活與勞動的狀況以及社會主義的著作,都做過認真的研究。不過,在左拉的思想里還留存著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無產階級解放的道路究竟是什么?消滅舊的社會建立新的社會究竟需要什么途徑”?[6]他并沒有完全想明白這個問題,隨著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深入,他在不斷地懷疑已有的觀點、推翻已有的觀點,產生新的思路,接著又推倒重來,作家本人的認識在曲折中上升,他筆下的主人公艾蒂安也同樣如此。
從知識層面說,艾蒂安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他只是比普通煤礦工人多學到了一些散亂的新主張而已,這種不成熟的思想不足以支撐他帶領工人群體推翻舊制度,而只能邊走邊看,一旦遭遇挫折便有可能陷入自我懷疑。另一方面,他所領導的群眾也更像是一群烏合之眾,蒙蘇的礦工們沒有接受過教育,不曾受過外界先進思想的熏陶,這樣的一群烏合之眾自然很容易受到鼓舞。一群沉睡者中只要有一個人覺醒,其他人就都會慢慢睜開眼,由麻木忍受現狀變?yōu)閵^起反抗現實。換言之,這是一群不成熟的革命群眾,被一個不成熟的領袖領導。然而當艾蒂安頭腦中的理論已不足以支撐行動時,他便只得一面對盲動的工人運動聽之任之,一面尋求外界的幫助。當然,經過這次革命的洗禮,艾蒂安在政治上越發(fā)成熟起來,一支大軍正從礦井深處成長起來。
陷入權欲陷阱、有遺傳缺陷且思想體系尚不完備的艾蒂安領導了這場注定會失敗的罷工運動。然而,《萌芽》并沒有用低沉的調子去表現罷工斗爭以失敗告終,而是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樂觀的情調。左拉對工人階級未來擁有光明前途的信心是不言而喻的,經過這場革命的洗禮,艾蒂安也終將會成長為一個真正優(yōu)秀、成熟的工人領袖。
參考文獻:
[1]馮黎明. 也談艾蒂安形象的階級本質[J].武漢師范學院學報1984年第4期.
[2][法]左拉,《實驗小說論》,見朱雯等主編《文學中的自然主義》[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139.
[3][法]左拉.萌芽[M].袁翔華譯.北京:北京文藝出版社.2013年9月版.
[4]王立華.論左拉自然主義小說中人的形象[D].山東師范大學.2009.4.
[5]彭肜.論自然主義中的“丑”[J].社會科學研究.1999(02).
[6]蘇音.不朽的作家左拉[J].世界文化.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