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榮
“數形結合”是指把數據與圖形進行轉換,把數據用圖形的方式表示出來或將圖形用數據描述出來。在小學階段我們可以把數據理解為一些數字,圖形指用圖片呈現出來的形式,如小學低年級段教學中常常用到的擺一擺、圈一圈、分一分等方法。中、高年級段的將圓分成幾等份、畫表格等,利用這些方法可以使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更加直觀和具體,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接受數學知識,并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首先我們對學習對象進行基本學情分析,不難發(fā)現小學生思維通常以形象思維為主,在進入中高年級段學習時(通常認為是三至六年級),思維方式開始步入抽象思維階段,但是從小學數學的實際來看,往往超前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這樣就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為什么明明是“數”的關系,又會有“形”與之相對應。數字是抽象的,是對圖形的描述和概括,而圖形是具體的,是對數字的直觀體現。數形結合思想打破將數字與圖像有機結合,同時有效發(fā)揮了數字概括性和圖像直觀性的優(yōu)點,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數學。此時,我們可以利用“形”的直觀性,幫助學生建立更多直觀表象,構建具體思維與抽象思維之間的橋梁,從而便于學生理解“數”與“形”的內在聯系。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再把“數”與“形”的對應勾勒出來,最終揭示利用圖形來解決代數問題的思維目的。數形結合是數學的一種思想方法,它是在深入理解數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而產生的一種認識。在小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法使用最為普遍,應用廣泛,尤其是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如對于加減乘除的學習。小學生是不具備應有的抽象能力的,因此在小學教材編制中,也采用了數形結合的方法進行,通過圖片的形式給學生展示如何去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通過這種形(圖片)的方式去理解數,是數形結合的理論基礎,也是數形結合的精髓所在。
“形”雖然具有直觀的優(yōu)勢,但是其缺點也不少,如形不能精準化、并且也不好去表達問題,為了彌補“形”的劣勢,我們可以將“形”的特點以簡潔、明了的術語進行描述、概括,或用與之契合的公式、模型進行表達,從而體現數學語言的簡潔美與概括力,使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并掌握形的精髓所在。如對于幾何問題,若想這些問題得到更快、更好的解決,數形結合的方式是必備良藥,采用這種方法更加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如對于正三角形周長、面積的計算,尤其是計算不同三角形周長、面積的大小,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必然使得結果更加的直白、理解。
所謂數形互譯,并不是指在解答相應的數學問題中,以形換數或以數相形,而是需要通過實現數與形的不斷的、相互的變化,最終使得問題得到較好的解答,簡單說來就是要做到以數化形、以形譯數的有效結合。
案例:雞羊一個窩,其中共有20個頭,54條腿,那么雞、羊各有多少只?
分析:在該問題的解答過程中,就需要借用數形互譯的方式去探索問題,若這種方法理解較好,那么就算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都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在該問題的研究過程中,就需要引導學生做出以下幾個圖形,具體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中我們得知,羊有1個,雞有12只,之后引導學生去通過數的運算來解決,假設窩里面全是羊,因為羊有4條腿,那么羊有54/4=16只,那么還剩下4個頭是雞,那么雞有4*2=8只腳,這樣羊就減少為54只,頭又減少了2只,以此類推,最終我們可以列出綜合的計算公式羊的個數=14/(4-2)=7,那么雞就有13只了。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對于這類問題的解答,采用數形互譯的方式,不僅使得這個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也使得學生的抽象、形象乃至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并且通過對數形互譯方式方法巧妙的使用,問題就變得相對簡單。
總之,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研究問題,可以讓數量關系與圖形的性質的問題很好地轉化,通過圖形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數的概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運算的意義,可以借助表象發(fā)展空間觀念,更好地展現知識的建構過程。當然,“數”上構“形”,以形思數;“形”中覓“數”,以數想形,這兩點又不是彼此獨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并不斷研究滲透的策略。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