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靜
摘 要:預設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預設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讓學生自覺地認識客觀規(guī)律,對文本內容做出判斷,而且也能幫助學生將生活經驗與文本所涉及的背景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預設出各種各樣的情形,從而更加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語文課堂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段教學;預設能力
預設具有一定的假設性,良好的預設應該是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對所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做出大膽的預設,并預設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對于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思維能力不斷發(fā)展的階段,加強他們預設能力的培養(yǎng),能有效提高學生思維活用,讓他們在猜想、驗證、再猜想的過程中,判斷力得到不斷強化,從而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從創(chuàng)新角度預設,發(fā)散學生思維
創(chuàng)新是對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的學生所提出的一種更具水準的要求,為了讓學生在孩童年代就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要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引導,尤其是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課堂進行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效預設,努力突破課堂固有的局限性,這樣可以進一步發(fā)散學生思維,讓學生的預設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設想如果自己在野外迷了路會怎樣,當學生想出一系列辦法時,轉化課堂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預設本節(jié)課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預設,會假設出后續(xù)是開展頭腦風暴還是小組合作研究如何讓自己在野外不迷路的方法。最后,教師根據(jù)大多數(shù)學生的意見,選擇一種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就會變得非常高,思維也會變得靈活。
從創(chuàng)新角度進行預設,需要教師的不斷支持和引導,當學生對某一問題提出自己的預設時,不管問題是多么的天馬行空,教師要盡量向正確的方向引導,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預設是正確的,而且是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這樣對于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學生在預設的過程中,會開展頭腦風暴,想出各種各樣的情境和問題,這樣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預設閱讀問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猜測過程,這些猜測會隨著閱讀的過程被逐漸證實或者推翻,所以,預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策略,它能幫助學生在不斷的閱讀中對文章做出有效的判斷,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不斷發(fā)展。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祖先的搖籃》時,在看到題目后,請學生預設一下文本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問題,“祖先的搖籃是指什么?”在初步閱讀中,讓學生進行問題的預設“為什么課文中把原始森林稱作是‘祖先的搖籃?祖先在他們的搖籃里會干些什么?”這些問題的預設,都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同時,學生順著問題的尋找答案時,也會捋出文章主線。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通過提問會是討論的方法激活學生頭腦中原有的內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進行預設。
學生通過對文本內容進行預設會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在學生預設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加以指導,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合理的預設,并想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同時,也讓學生學會文章是怎樣由一個假設出發(fā),然后順著一個脈絡慢慢展開的,這樣學生在反復的鍛煉中,不僅能夠提高閱讀能力,而且也能學會如何在寫作的過程中進行選材,如何謀篇布局。
三、預設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
都說孩童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這種想象力不加正確引導,或是不將其應用在正確的方向上,是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而且對于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判斷力、控制力較弱,他們很難判斷自己的想象是否合理。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將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師要根據(jù)所涉及的童話故事,讓學生對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展開合理的預設,并開展相應的比賽,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預設能力,還能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青蛙賣泥塘》時,請學生預設一下“青蛙賣泥塘會順利嗎?順利的故事情節(jié)會是怎樣?不順利的故事情節(jié)又會怎樣?在賣泥塘的過程中會有哪些新鮮有趣的故事發(fā)生呢?”“青蛙賣泥塘”的故事符合兒童心理,學生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也會充分借助自己的想象力進行預設。為了讓學生所預設的內容不是憑空捏造的,在預測情節(jié)的時候有合理的依據(jù),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看到題目時,自己想一想該故事會是一個怎樣的發(fā)展過程,在看到插圖時,想一想圖片中的主人公會是一種怎樣的狀態(tài),這樣激發(fā)學生閱讀、想象的興趣,讓學生的預設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總而言之,對于低段學生預設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長期教師教學方法的摸索以及學生的配合,讓學生在不斷的訓練中,不斷提高自身預設能力,也讓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得到進一步發(fā)散,同時,也讓小學語文課堂更具有活力。
參考文獻:
[1]吳麗秋,周旭壯.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的實踐思考[J].現(xiàn)代交際,2019(9).
[2]劉愛華.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幾點反思[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2).
[3]王玉雙.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中華少年,2017(1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