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好每個人的人身權(quán)益,這是一座座城市最底線的剛性職責
6月24日,一段“女孩深夜遭暴力傷害”的視頻引發(fā)關(guān)注。視頻顯示,女孩正邊看手機邊在街頭行走,迎面走來的男子突然用拳頭重擊她頭部,女孩隨后倒地。此后短短68秒內(nèi),女孩被拳擊19次,腳踢10次,其中26次正中頭部,甚至撕扯短裙,企圖猥褻……男子下手之重,讓觀者心驚,“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疼,可想而知當事人有多絕望”。
如此殘忍瘋狂的畫面激起了整個社會的強烈公憤。由于事發(fā)地不清,憤怒的網(wǎng)友很快接力上演了一出“全民搜索”“接力追兇”的連續(xù)劇,多地警方也紛紛介入調(diào)查。最終經(jīng)核實,視頻“系6月22日凌晨1時許,發(fā)生在大連甘井子公安分局華東路派出所轄區(qū)的一起警情”。25日深夜,大連警方將犯罪嫌疑人31歲的王某抓獲,王某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被打女孩傷情經(jīng)鑒定為面部軟組織挫傷,正在配合警方調(diào)查。
從行兇到被緝拿,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nèi),警民就合力鎖定了犯罪嫌疑人。這樣的積極行動,不只是人們一種出于天然的同情,也是對自身安全感的巨大震動。而正是因為它的突發(fā)性和偶然性,才使它比預(yù)謀行兇更讓人心驚和擔憂?!叭f一遇到壞人的是我,我會怎么樣?”“今天是大連的街頭,明天是否就是自己生活的城市?”
在城市語境下,夜晚出行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的情形。人們理想中的場景,是在城市街巷之中,任何暴力都不敢如此肆無忌憚地出現(xiàn);任何暴力、哪怕沒有網(wǎng)絡(luò)輿情的助力,都能夠被迅速地制止和制裁。唯有如此,民眾才能真正的安居樂業(yè)。
●媒體評點:所謂平安和宜居,最終都要落實到具體的細節(jié)感受:比如深夜街頭擼串的安全系數(shù)、比如深夜巷子里獨行的風險比率……每時每刻都要保護好每一個人的人身權(quán)益,這是一座座城市古往今來最底線的剛性職責。人們有理由相信“那個深夜毆打女孩的兇手,你是逃不掉的”,但更應(yīng)該讓人們相信,這樣的惡性事件壓根兒就不該出現(xiàn)。(陳方《燕趙都市報》;鄧海建,中國青年網(wǎng))
◎話題拓展:法治正義;懲惡揚善;城市職責;平安宜居……
(資料來源:《新京報》《人民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