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文化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新課標也提倡,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注重中華文化的滲透,只有這樣才能展現出教育價值,促使學生語文素質、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對此方面加以注重,以此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和傳播,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助力?;诖?,本文將以此為話題,對傳統文化的滲透路徑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fā)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滲透探究
一、 前言
小學語文教育具有較強的啟蒙性、特殊性、文化性,是豐富學生知識底蘊、文化素養(yǎng)的主要路徑之一。因此,在實踐教學中,為了將語文學科的價值彰顯出來,教師也可以充分地挖掘教材因素,致力于傳統文化的滲透等,以此來實施好素質教育,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滲透貢獻一分力量。
二、 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滲透意義
(一) 提高基本素養(yǎng)
在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引入,將有助于學生本身語文素質、基本素養(yǎng)的形成等,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決不可忽視的要點之一。對于中華文化而言,其所包含的內容是姿態(tài)萬千的,如古詩文、成語等,都是在千年的文化中逐漸沉淀下來等,可以大大地提升學生本身的基本素養(yǎng),對于學生整體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的提升有著較大的效用。
(二) 促使價值觀的形成
針對小學生這一群體來說,其的年齡往往處在6~13歲左右,處在非常重要的啟蒙期,思想和智力還未成熟,也并沒有形成相應的道德品質。而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將傳統文化有效地融入其中,就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獲取傳統文化的優(yōu)質精神,促使學生本身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等,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深化學生對民族的情感和認知等,促使學生三觀的樹立。
(三) 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
伴隨著社會和時代的不斷交替,一些新興技術的出現也使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觀念逐漸淡薄,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傳統文化的傳播,就可以促使學生文化意識的增強,有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fā)揚等,擔負起我們這一代炎黃子孫的責任,為民族的穩(wěn)固貢獻一分力量。
三、 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滲透路徑
(一) 結合古詩教學,滲透傳統文化
中國是詩、文的國度,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古詩文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國文化精神的體現,具有較強的品味、鑒賞價值。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充分地結合古詩文這一元素,來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以此讓學生在鑒賞的過程中深刻地感知民族語言的豐富和精美,促使其文化意識的增強,起到一個激人奮進、陶冶情操的作用,將學科價值全方位地展現出來。
例如,可以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一個“課前三分鐘的古詩誦讀”這一活動,每天在課前安排幾個學生,可以為全班學生誦讀一些課內或課外的古詩文等,并帶領大家適當鑒賞,使得課內賞讀、課前誦讀得以真正地實現。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使學生的感受、鑒賞空間得到適當拓展,也能使學生始終地沐浴在傳統文化的感染、熏陶下,促使其文化意識的生成,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和傳播。
(二) 開展綜合活動,滲透傳統文化
在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想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僅僅地依賴于教材中的素材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長期的練練、寫寫、讀讀,只會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較強的乏味感、枯燥感,使其的學習缺少情趣等,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降低。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開展一些綜合活動,保障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性、參與性,以此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使學生在局限的課堂中收獲滿滿。
例如,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現階段的特點,對活動形式進行豐富,比如講故事、辯論賽、做游戲、棋類比賽、書法比賽、誦讀經典文化等,應通過這些變換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在實際參與中更加主動、積極,使其的感官始終地沐浴在文化天地中,真正地達到傳統文化滲透這一目的。
(三) 巧借傳統節(jié)日,滲透傳統文化
在弘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過程中,傳統節(jié)日是非常好的切入點。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開展相關活動,使得學生在實際參與中深深地感受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魅力,使其收獲更多。
例如,在重陽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等傳統節(jié)日中,除了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節(jié)日的由來、故事等,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對相關資料進行查詢,并使其在課堂中共享出來,促使學生文化知識視野的拓展,使其的文化意識大大增強。
(四) 倡導經典閱讀,滲透傳統文化
在語文教學當中,不僅很多學生喜歡民族文化,對于經典書籍也非常的著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大力地倡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使其在實際閱讀中受到文化的熏陶,真正地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
例如,除了四大名著之外,《論語》《弟子規(guī)》《三字經》等經典也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認知等,將傳統文化的滲透價值全方位地展現出來。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是語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要點之一。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對此方面加以注重,運用適當的策略、方法,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滲透等,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深刻地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對于其本身文化素質、知識底蘊的豐富將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黎國棟.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實施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6):30.
[2]繆建鋒,周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J].黑河教育,2018(11):51-52.
[3]張艷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討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1):152.
作者簡介:
孫小娟,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灘歌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