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家靜
摘 ?要:小學一年級課堂教學生活的開展必須要與學生緊密結合,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一年級音樂知識的教學要與學生緊密結合,以學生為背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會不斷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音樂課來說,學生的教學方法也應該有所改變。本文主要論述了如何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學習音樂的興趣;學生為主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意義
(一)適合時代的發(fā)展
應該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主。這樣符合新時代的發(fā)展。以當今比較流行音樂為背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音樂課堂的興趣,符合課改的最新要求。
(二)教學行為是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主的雙邊互動活動
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被遺棄,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動腦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存在的美好樂律。
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一)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例如,在學習《我愛北京天安門》一曲時,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就能很好地拉進生活與知識之間的距離。教師干巴巴地一句句演唱是很難讓學生理解歌曲情感的,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收集相關的資料,在課上播放出來。比如可以放映一些我國天安門的照片等,讓學生在收聽音樂時受到良好的視覺沖擊,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理解此歌曲的北京和其中的情感。教給學生如何帶著情感演唱,增強學生對歌曲的興趣,像這樣的課程學生也比較喜歡,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更加積極主動,更重要的是學生能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提高自身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除此之外,這種教育方法一點也不枯燥乏味,能夠整節(jié)課都緊緊抓住學生們的眼球,也能讓學生們從中受到熏陶,是一種兩全其美的教育手段。
(二)改變課程內(nèi)容的教授方式
教學內(nèi)容是教師和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依據(jù)。書本內(nèi)容在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固然重要,然而在新課程下教學內(nèi)容不應該局限于此,這樣會造成課堂的枯燥、單調(diào)、無聊,而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也降低了,所以整體的課堂質(zhì)量和學生學習效率也降低了。可以采取一些活動教學,比如情境再現(xiàn)等形式。
(三)轉換教學空間
舉個例子,在學習《好朋友》這一歌曲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先學習音樂,然后帶領學生在校園操場做游戲,比如丟手絹,小雞找媽媽等游戲,讓學生體會好朋友之間的樂趣,體會到歌曲的真諦,并在游戲過程中貫穿這首歌曲,增強學生對歌曲的印象。其次,對于一些比較簡單易于理解的歌曲,比如《洋娃娃之夢》等歌曲,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進行創(chuàng)作,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創(chuàng)作效果要比師生之間的效果好的多,此以往,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三、結束語
總之,充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要改變教育方式,對課堂進行改革,提高學生對本門課程的積極性。在這期間,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深入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力。最后在音樂課教育中要結合實際狀況與學生的個性特點來進行教學,應該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白亞軍.小學音樂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教教學導刊,2016,57(05):73-75
[2].薛琪.淺談音樂課的審美教學[J].科技創(chuàng)新導刊,2015,8(08):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