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鳴祺 劉文利
眾所周知,性侵害對于兒童的身心健康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傷害,產生的心理陰影甚至持續(xù)到他們成年后。有的孩子在被性侵害后,情緒和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疏導,會做出各種極端行為。許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性安全問題深感擔憂。預防性侵害,家長可以從家庭教育做起,幫助孩子盡早形成自我保護意識,讓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
如何能夠預防孩子被性侵害?家長們應該如何與孩子談論性侵害?如何讓孩子明白人與人身體接觸的界限在哪里?針對這些家長們較為關注的問題,筆者試圖從家庭教育的角度,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培養(yǎng)孩子的性安全防范意識
兒童性侵害是指以強迫、引誘或利用特殊身份迫使等方式與兒童進行性接觸(包括身體接觸和非身體接觸),以達到或企圖達到性滿足或其他目的的行為。兒童性侵害包括強奸、猥褻、引誘兒童賣淫,組織、強迫兒童賣淫以及向兒童傳播淫穢物品等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行為。兒童性侵害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行為,也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沒有規(guī)定、不構成犯罪但侵害兒童性權利、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行為。關于身體接觸,有些會讓孩子感覺安全、舒服,如父母的擁抱,老師出于鼓勵目的親切地撫摸肩膀等;有些會讓孩子感覺不安全、不舒服,甚至讓他們受到傷害,如打、踢、揪、掐、掌摑等;還有一種身體接觸是非常危險的,就是性侵害!
父母要對孩子講,當遇到以下情況時需要高度警惕:1.有人向你暴露生殖器官,在你面前自慰;2.有人故意看或觸摸你的隱私部位;3.有人故意讓你看或觸摸他/她的隱私部位;4.有人對你做出具有性暗示的動作;5.有人引誘或強迫脫你的衣服;6.有人攻擊你的隱私部位;7.有人引誘或強迫你看淫穢圖片或影像。
父母要提醒孩子,性侵害的實施者可能是任何人。施害人可能是大人或是年齡比你大的孩子;可能是看上去普通的叔叔阿姨;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熟悉的人;可能是異性,也可能是同性。父母要特別注意:不是只有女孩才會被性侵害,男孩也會!
告訴孩子出現(xiàn)以下情景時要特別小心:1.有人對你做出讓你不舒服的身體接觸;2.有人給你禮物或錢,對你過分親熱,要求抱你或觸摸你;3.有人請你吃糖,讓你上他/她的車,或是讓你跟他/她走;4.有人想用手機或相機拍下你的隱私部位的照片;5.有客人來到家里,趁父母不在身邊,想觸摸你的隱私部位;6.有人要你觸摸他/她的隱私部位;7.和老師單獨待在一起,對方要求觸摸你的隱私部位。
將預防兒童性侵害納入家庭安全教育
預防兒童性侵害應成為家庭安全教育和性教育的一部分。不得不說,對于大多數沒有接受過性教育的父母而言,與孩子談論有關兒童性侵害的話題可能會比較緊張。有一個建議是,父母可以把與孩子談論兒童性侵害的話題變成家庭安全教育的一部分,像其他話題一樣談論。事實上,這也是性教育的重要話題。在孩子3歲前后(從這一階段開始,父母可能不能全天陪伴孩子,孩子也已經可以通過語言表達想法),就需要開始談論這些話題了。那么,父母應如何談論這些話題呢?
使用媒體中的相關信息。父母可以詢問孩子對社交媒體、新聞、電影或熱門電視節(jié)目中涉及兒童性侵害的內容的看法。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相關內容的報道并討論,詢問孩子的意見。這可以體現(xiàn)父母對于孩子想法的重視。
用自己的經驗講述一個性安全主題的故事。父母可以分享與自己相關的經歷,讓孩子感到更加真實。如果父母沒有相關經歷能和孩子分享,可以講述其他人的故事。
和孩子談論他們的同伴。父母可以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同伴,也可以和孩子討論如何成為令同伴信任的人,這樣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信任,相信自己可以做出正確的事情。用這種方式能避免說教的感覺,從而建立良好的交流基礎。
直接談論兒童性侵害。兒童性侵害等安全問題并未引起一些孩子的足夠重視,有的孩子可能因為性侵害沒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感覺那些事和自己好像沒什么關系。還有的孩子可能是對從同齡人或媒體中獲取到的兒童被性侵害的事實有誤解。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閱一些事實信息,例如93%的未成年受害者認識犯罪者,以此來幫助孩子對兒童性侵害有正確的了解。
教會孩子合理表達
教會孩子有關自己身體和界限信息的詞語,讓他們能準確、坦誠、順利地表達對自己身體的認識、感受,以及他們認為不舒服的身體接觸。
教會孩子說出身體部位的名稱。告訴孩子科學正確的詞匯,如陰莖、陰囊、陰道、陰戶等。孩子們能夠用語言準確描述他們的身體部位,有利于父母理解和回應孩子。
讓孩子知道哪些是身體隱私部位。必須讓孩子知道身體的哪些部位是隱私部位,如生殖器官是不能讓別人觸摸或看到的。當醫(yī)療、保健等專業(yè)人員要檢查這些部位時,父母或監(jiān)護人必須在場。
說“不”是可以的。讓孩子知道當他們感到不舒服的時候,是有權利說“不”的。當孩子在某些場合上表達出抗拒的態(tài)度時,即使父母感覺難堪也應支持孩子。例如,在家庭聚會上孩子不想擁抱某人,父母應尊重孩子的決定。
談論秘密。兒童性侵害的實施者經常會用保密來操縱兒童。必須讓孩子知道他們是隨時可以和父母講自己遇到的任何事情,特別是當他們被某人要求保密時。當孩子看到有人觸摸其他孩子的隱私部位,也不應該保密,但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置于危險的環(huán)境中。
向孩子保證說出發(fā)生的事情不會受到懲罰。孩子可能因為擔心說出自己的經歷、提出自己的困惑,會使父母感到不安,或讓自己尷尬和羞恥,而拒絕表達。因此,父母應該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讓他們充分表達。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向孩子承諾他/她不會因說出這些事情而受到責罵、恐嚇或懲罰。
向孩子展示正確的行為方式。例如,父母可以向孩子示范,當遇到不舒服的身體接觸時應如何行事,還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場景,和孩子進行模擬,防患于未然。
專心傾聽。如果孩子想要向父母表達一些重要的信息,父母應專注、耐心地傾聽,讓孩子知道父母非常重視自己擔心的事情。當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被父母所重視時,他們會和父母無話不談。
尊重孩子的個體感受
成年人該如何了解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是否讓孩子感到不舒服呢?這涉及到關注孩子個體感受的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很多的細節(jié)幫助孩子練習拒絕非自愿的身體接觸。如父母第一次帶孩子見朋友、親戚,雖然父母和朋友、親戚已經很熟悉,可是對于孩子來說這些人還是陌生人,需要時間去熟悉、建立關系。在很多情況下,如果朋友、親戚想要抱抱孩子或者親親孩子,即使孩子感到尷尬、緊張、恐懼,躲到父母身后,父母通常都不會拒絕,甚至有時候還主動要求孩子讓對方抱一下或親一下。最后,這個社交活動在成年人的笑聲和孩子的尷尬、委屈中結束。
其實,這是一個讓父母承認、接納孩子的感受,教會孩子拒絕非自愿的身體接觸的好機會。父母這時可以禮貌地告訴對方,“孩子感到有些緊張、害怕、害羞、尷尬,他/她不想被抱或親。”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不僅保護了孩子,也讓對方尊重孩子的感受。
父母陪孩子玩身體接觸的游戲時,就可以給孩子表達拒絕的機會。比如在經常玩的撓癢癢游戲的過程中,雖然孩子看起來很開心,可是有時撓到身體隱私部位可能讓孩子感到不舒服。這時候,父母可以詢問孩子的感受,是否要繼續(xù)玩這個游戲,并且尊重孩子的感覺和回答。
當父母能夠尊重孩子的拒絕時,也是在尊重和接納孩子的個體性和自主性,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獨立性和自尊水平。同樣的,父母需要鼓勵孩子在與其他人交往時,拒絕讓自己不舒服的身體接觸。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一種非自愿的身體接觸帶來的感受對于不同的個體是不一樣的。一個人覺得舒服的動作(比如擁抱),其他人卻不一定覺得舒服。一個孩子喜歡被親臉或撓肚子,另一個孩子卻很不喜歡。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他覺得不舒服、不想要的身體接觸也是具有個體性的,父母不能把自己的主觀判斷強加給孩子。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陰影真的已經籠罩在無助的孩子頭上,他們又該怎么做呢?父母需要提前給孩子打好預防針:任何人試圖侵害你或對你施行讓你不舒服的觸碰,一定要敢于拒絕。勇敢地告訴那個人,他/她這樣做是違法的,大膽對侵害者說“不!”
在拒絕之后,盡可能在企圖侵害你的人抓住你之前,讓自己遠離危險,跑到人多的地方,或任何安全的場所,最好能找到自己信任的成年人,向他們尋求保護。如果不幸被抓住,就想辦法留下發(fā)卡、書包等隨身攜帶的物品,便于解救你的成年人發(fā)現(xiàn)線索,盡快確認你被抓的地點。面對侵害,盡可能不驚慌失措,也不要激怒對方。
父母需要讓孩子知道,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保護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的。驚慌失措和激烈反抗容易引起對方實施更為嚴重的傷害行為。
相信很多父母都同意:在預防性侵害這件事情上,怎么重視都不為過!總體而言,認識和預防兒童性侵害的教育屬于性教育的一部分,但這恰恰是在傳統(tǒng)中國家庭中“羞于啟齒”或者“無從下口”的一部分。這些重要的性教育信息,十分需要家長盡早和孩子交流,不要錯過和孩子交流性話題的機會,等到悲劇發(fā)生后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