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現(xiàn)斌 胡飛 郭莉 李新彥 李有明
摘? ?要:以玉米新品種襄玉1317為材料,采用4個不同的夏播播期,對其產量和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①不同播期的生育進程存在差異,氣溫是影響玉米生長發(fā)育長短的主要因素。②株高、穗位高隨著播期的延后而降低;不同播期對穗長、穗粗、穗行數(shù)、行粒數(shù)、花粒果穗率、空稈率等穗部經(jīng)濟性狀均構成了影響。③不同播期對產量性狀影響顯著,播期過早,散粉吐絲處于高溫、結實變差,過晚后期溫度下降、光照不足,穗粒數(shù)、粒重下降;B2 是最適宜播期。
關鍵詞:襄玉1317;夏播;播期;農藝性狀;產量;影響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3-0104-02? ? ? ?中圖分類號: S513? ? ? ?文獻標志碼: B
玉米良種的豐產性除了自身遺傳因素外,主栽地區(qū)的氣候條件、栽培方式也起著重要作用,根據(jù)當?shù)貧夂?,適當調節(jié)播期,充分利用溫光、降水資源,避開不利氣候影響,是發(fā)揮玉米品種豐產潛力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1]。襄玉1317是襄陽市農業(yè)科學院糧作所育成的適宜作湖北省夏播的玉米新品種,該品種具有結實性好、穩(wěn)產性突出、綜合抗性較強、品質較優(yōu)等特點。為探討夏播時不同播期對其生育期、植株性狀、果穗性狀及產量的影響,筆者開展了一個不同播期試驗,旨在探討襄玉1317在一定生態(tài)和自然條件下的最佳播期,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該品種的增產潛力、減少種植風險、實現(xiàn)高產高效種植目標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途徑。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田基本情況
試驗地設在襄陽市農業(yè)科學院團山基地內的試驗田中,地塊平整方正,溝渠配套,排灌方便,土壤為黃黏土,土質黏重,透水性一般,土壤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小麥,產量460 kg/667 m2。
1.2?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襄玉1317是襄陽市農業(yè)科學院糧作所選育的適宜夏播的玉米新品種,2016年6月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鄂審玉2016010)。
1.3?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7年進行,露地直播種植,設4個播期,分別為5月25日播期(B1)、6月6日播期(B2)、6月16日播期(B3)、 6月25日播期(B4)。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 m2(0.03畝),寬3.33 m、長6 m,5行區(qū),行距0.667 m,密度4 000株/667 m2,重復間走道1 m,試驗地四周保護區(qū)不少于4行。
1.4? ?試驗實施
播前結合整地施N、P、K含量15-15-15的復合肥50 kg/667 m2作底肥;3葉1心時間苗,5~6葉時定苗,每穴留苗1株,保證小區(qū)群體密度;大喇叭口期施尿素20 kg/667 m2作穗肥;遇旱及時澆水,確保出苗和各生育期正常生長。
調查項目包括:①各播期出苗期、抽雄期、散粉期、吐絲期和成熟期。②在小區(qū)中間行選正常發(fā)育的植株連續(xù)10株,在乳熟期-收獲前測量株高、穗位高、空稈率等情況。③收獲前在前2個重復中間行連續(xù)取10個單穗進行考種,測量果穗長度、穗粗、穗行數(shù)、行粒數(shù)、禿尖長、千粒重等,求取兩次測量結果的平均數(shù)。④收獲時每小區(qū)采收中間3行,統(tǒng)計花粒果穗率,脫粒后按14%標準含水量計產,3次重復的實收產量的平均值折算每667 m2產量后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夏播不同播期對襄玉1317生育期的影響分析
從表1可知,不同播期的生育進程存在差異,氣溫是影響玉米生長發(fā)育長短的主要因素。在夏播4個播期中,播種-出苗差異不大,均為5~6 d,隨著播期的推遲,生育期逐漸延長,生育期幅度由100 d增至108 d,相差8 d,說明播種越晚,生育期就越長,而生育期延長的主要原因是進入8月下旬至9月以后氣溫逐漸下降,引起灌漿緩慢所致(吐絲-成熟天數(shù)逐漸拉長,最大相差13 d,生育期幅度由47%遞增至55.6%),而生育前期出苗-吐絲天數(shù)除B1 較長外,其余3期無明顯差異,說明襄陽地區(qū)夏玉米生長前期(6—8月上旬)溫度提升快而且高溫持續(xù)時間長,9月后溫度逐漸降低,天氣變化對品種生育進程影響較大[2]。
2.2? ?夏播不同播期對襄玉1317植株及穗部性狀的影響分析
從表2可知,隨著播期的延后,株高和穗位高呈逐漸下降的趨勢;不同播期對穗長、穗粗、穗行數(shù)、行粒數(shù)、花粒果穗率、空稈率等果穗性狀均構成了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降低了穗行數(shù)和行粒數(shù),增加了花粒果穗率和空稈率的發(fā)生程度;在各性狀中,穗長與穗粗變化幅度較小,除B4外,前3期差異不明顯,差異明顯的是果穗的穗行數(shù)、行粒數(shù)、果穗花粒率與空稈率,B1、B4的花粒率與空稈率明顯高于B2與B3,且B4的穗行數(shù)與行粒數(shù)在4個播期中最低,說明試驗期間持續(xù)日最高溫達38 ℃的高溫天氣(7月20—29日)及連續(xù)的降水(8月18日—9月上旬)對夏玉米正常生長發(fā)育均構成較大的影響,前期的高溫及后期的陰雨天氣對吐絲授粉、灌漿結實影響較大;B1播期內部分植株出現(xiàn)散粉時間縮短,花粉、花絲活性下降,授粉結實變差,B4播期吐絲及灌漿結實期處于陰雨天氣,光照不足,后期溫度下降快,空稈、禿尖、花?,F(xiàn)象出現(xiàn)的概率高于B1、B2、B3 3個播期。試驗結果表明,過早、過晚播種都易使植株生長發(fā)育處于不利的氣候環(huán)境下,其結實性受到較大程度的影響。
2.3? ?夏播不同播期對襄玉1317產量性狀的影響分析
由表3可知,出籽率、容重、千粒重、產量隨著播期的推遲出現(xiàn)先增再減的變化,在4個播期中,單位面積產量大小排序是:B2>B1>B3>B4,其中B2產量最高,為657.26 kg/667 m2,比B1增產7.2%,比B3增產9.1%,比B4增產17.0%。表3中差異顯著水平字母標記表示結果,B2與其他播期處理間在0.05水平均存在顯著差異,B1與B3產量差異不顯著,B1、B3與B4產量差異顯著;播期B2的出籽率、千粒重、容重最高,播期B4最低,播期B1、B3產量性狀差異不明顯。
3? ?結論與討論
襄陽市地處湖北省西北部、黃淮海夏玉米播種區(qū)的最南端,夏玉米播期多集中在前茬作物(主要是油菜、小麥)收獲后的5月下旬到6月上旬,生長期在6—9月,生育期有效積溫2 800~3 000 ℃,生育期96~105 d,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高溫、干旱、強降水、大風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時有發(fā)生。從2012—2018年,在襄陽地區(qū)夏玉米生產中,7年間有5年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夏玉米授粉與灌漿結實期間出現(xiàn)了連續(xù)7~10 d以上的最高溫超過35 ℃的高溫干旱天氣,使生產中空稈、花粒、畸形穗、禿尖現(xiàn)象突出,產量受到嚴重影響,氣候因素的異常對夏玉米生產變得越來越不利[3]。
從本次試驗中看出,播期B1雖然比B2早播,且株高、穗位高于B2,群體的生產潛力有提高的趨勢,但在授粉結實期處于持續(xù)高溫,使空稈、花粒、禿尖增加,穗粒數(shù)減少,灌漿時間縮短,吐絲-成熟天數(shù)比播期B2早6 d,有高溫逼熟現(xiàn)象,導致產量低于播期B2;B3、B4播期偏晚,雖然散粉-吐絲期錯開了高溫階段,但灌漿結實期處于陰雨天氣,光照不足,且后期溫度下降較快,灌漿不充分,導致果穗禿尖、花粒增加,粒重和產量明顯降低。試驗結果表明,襄玉1317在襄陽地區(qū)夏播的適宜播期為6月上旬(播期B2),即6月5—10日。
參考文獻:
[ 1 ] 譚華,韋新興,黃愛花,等.不同播期對玉米品種玉美頭168生長發(fā)育及產量性狀的影響[J].廣西農業(yè)科學,2010,41(05):427-431.
[ 2 ] 魏昌松,李緒清,向欣,等.不同播期對湖北省夏玉米產量影響的研究[J].農業(yè)科技與通訊,2014(09):70-71.
[ 3 ] 李新彥,馬現(xiàn)斌,郭莉,等.玉米新品種襄玉1317的選育及配套技術[J].中國種業(yè),2016(10):50-51.
(收稿日期: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