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杭
摘要:定向越野,最早起源于北歐國家——瑞典。最初是一項軍隊訓練項目,隨發(fā)展,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充滿刺激、探險、集體智為一體的體育運動項目。定向越野目前在我國,依然是一項年輕的、新穎的運動項目,現(xiàn)發(fā)展階段處于初期階段。因此目前我國主要研究方面是以項目的介紹和推廣為多。本文運用文獻研究和邏輯分析等方法,根據(jù)該項目特點特征,對其運動訓練進一步研究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較適合定向越野運動體能訓練的方法,望對提高該運動項目體能訓練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定向越野;特征;訓練方法
定向越野,最先起于北歐國家——瑞典,起初是一項軍隊訓練項目。定向越野是利用一張細致精確的標準定向地圖和指北針,按定向地圖上設定的順序,依次到達地圖上所標示的各個點位的實地位置,以最短時間者為勝,集體智為一體的新型運動項目。因此想要提高定向越野的成績,不僅要有良好的體能基礎,同時要有扎實穩(wěn)定、靈活的技能要求。在體能的基礎上,技能是決定因素。如何更好的提高體能與技能訓練方法,對我國定向越野的進一提高起著決定性的因素。定向越野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因此在體能訓練和技術訓練上都有著自己的獨特訓練方法。根據(jù)對現(xiàn)國內外定向越野訓練的研究資料與成果,進行研究、分析、歸納、總結,并結合該項目特點和實際訓練情況提出建議,望對提高該運動項目體能訓練水平有所幫助。
一、定向越野運動的特點及訓練方法的分析與研究
(一)定向越野運動特點
定向運動,是一項集智體為一體的活動項目,其有著自身特征,是有別于大眾、傳統(tǒng)的運動項目的。首先其活動場地不固定,多變復雜性,場地轉移快,不可預測;運動方式不規(guī)律,是多變的;具有游戲、競技、娛樂、群眾、實用等社會方面的性質的特點;比賽模式是多層次的;該項目是一項綜合性的項群運動。這就要求定向運動員不僅要具有長時間越野跑的能力,具有適應各種地形的奔跑能力,還需要很強的識圖能力、快速規(guī)劃路線和反應能力。因此只是運用田徑中長跑的規(guī)律性節(jié)奏跑的訓練方法,是很難適應定向越野比賽場地和提高成績的。但可在借助田徑中長跑訓練技術的基礎上,增加定向越野特有點、針對性的訓練方法,進而更有效的提升訓練效果。
(二)定向越野專項運動訓練的重要性
定向越野一九八三年進入中國大陸,迄今也就三十多年,雖發(fā)展時間短,但推廣速度驚人。定向越野在各階段的學校中發(fā)展速度最為快,高校精英組的競技技術水平最高。但縱觀我國與世界的競技水平,存在著相對的差距,對于該項目體能訓練的方法、手段、技巧各方面都是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況。集體與智為一體是定向運動的特色,因此若定向越野參與者的體能基礎達不到,會影響比賽結果。如若讀圖識圖、判定方向、路線選擇等技術能力不高、不扎實,體能水平再好,都是徒勞,不可能完成賽事任務??梢钥闯?,在定向越野運動中,體能是取得好成績的基礎,而技術是決定性因素,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所以想要提高定向越野運動成績,最主要的就是從這兩方面的訓練入手。對目前運動水平狀況的提高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三)定向越野專項體能訓練方法
1.多種訓練模式結合
百米、團隊、積分、短中長距離、接力這七項比賽項目是我國定向越野比賽的主要形式,可以看出除百米賽外,其他項目的距離都屬于中長跑距離,同時比賽中還會不間斷的減速打卡、識圖、規(guī)劃路線和跨越障礙。所以是一項高強度有氧、持續(xù)耐力、變速跑的項目。因此在訓練中,不僅要注重耐力訓練,同時要加強變速間歇耐力訓練。
訓練方法:第一、設定時間跑,做5至40分鐘或更長時間的設時跑。第二、設距設時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設定的距離,例如:2千3千5千米等。第三、切換速度跑,設定慢、中、快速度相結合,如400m中速、60m慢速、200m快
速、400m中、800m慢、100m沖刺。第
四、重復來回跑,設定一定距離重復來回跑。
2.肌肉爆發(fā)力與耐力訓練
在定向運動中場地的變化,經(jīng)常需要運動員跨越、翻爬、跳躍障礙物,因此肌肉耐力,對持續(xù)的、長時間、長路程奔跑有助于定向運動水平發(fā)揮。抵抗自身體重和負重訓練法是發(fā)展肌肉耐力的一般方法,即在負重的情況下,運動員進行多次、重復的抗阻力練習。具體訓練方法:第一、不間斷跑,在山坡、樓道臺階間進行連續(xù)跑;第二、原地高抬腿,一百次5-8組;第三、連續(xù)深蹲蛙跳15-20次6-8組;第四、限時變速跳繩,一分鐘一組8-10組;第五、立臥撐跳,先是站立姿勢,接著俯臥撐姿勢,做一次俯臥撐后,接著雙手不離地,雙腳往前收,在恢復站立腿部發(fā)力往上跳,重復做一分鐘做6-10組。
3.發(fā)展無氧耐力訓練。
長時間高強度的奔跑,在結束的最后路程中,定向運動員體內的能量基本消之殆盡,身在賽場不能及時給予身體補助,很容易產(chǎn)生身體疲勞,肌肉的張弛收縮能力下降,肌肉出現(xiàn)疲勞癥狀,各內部組織的調節(jié)配合能力下降,使奔跑速度急劇下降。因此加強克服疲勞、提升高乳酸耐受度沖擊下身體機能一直保持工作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具體訓練方法:第一、原地變速高抬腿,根據(jù)要求進行變速,15-30秒一組,進行5-8組;第二、原地變速高抬腿加沖刺跑,原地高抬腿可分成10、15、25、30秒變速高抬腿運動,慢中快隨機變速進行,轉沖刺跑,間距可設為50、60、100米,進行5-10組,每組休息1-2分鐘;第三、反復折返跑,間距可分成50、100、150和200米等,依據(jù)運動員體能水平,設定重復的次數(shù)和距離,組次可分2-5次,每次2-6組,間隔休息2-5分鐘,心率把持在180/min,間隔恢復保持在220/min,方可再繼續(xù)下組訓練,如距離加長些,強度稍微調整小些,可刺激乳酸耐力。第四、連續(xù)變速跑,快速跑與慢速跑相結合,總距離可設為3千米、5千米、8千米,訓練方法可分為:全程直道快,彎道慢;也可前段距離直道快、彎道慢,后段距離直道慢,彎道快。第五、間隔快速跑,間距可設為100、200、400、800米,跑完后慢行回到起點再接著持續(xù)進行,重復完成6-12組,可依據(jù)實際情況執(zhí)行。
4.越野跑體能訓練
借助戶外地理環(huán)境如在障礙重重的山林、不規(guī)則碎石路面、山路、沙地、草地等,有目的性的展開訓練,模擬比賽環(huán)境讓運動員習慣場地變化中運動,使體能充分得到發(fā)揮。具體訓練方法:第一、重復沖刺爬坡跑與下坡跑,可根據(jù)運動員的體能狀況選著不同路面狀況、不同坡度大小和距離差異的上坡路段,進行重復跑。第二、越野計時重復跑,選著戶外不同可跑場地,設定固定距離,如800、1000、1500等距離進行計時重復跑,完成2-5組。第三、耐力變速越野跑,在森林、草地、沙地等野外場地進行3000、5000變速跑,一分鐘快速跑、一分鐘慢速跑。第四、越野折返跑,選著野外場地如草地、泥地、沙石地進行短距離折返跑,距離可設為50-150m折返跑,2-4次為一組。第五定時定距越野跑,根據(jù)每個運動員個人體能狀況設定不同時間完成5000m-20公里。
(四)定向越野技術訓練方法
1.方向感的訓練
方向感是定向越野中的重要因素,訓練方向感時應選舉一個突出性強的場地作為訓練范圍,首先以單個點位為訓練方式,在起跑前就應明確自身所要前進方向,如何前進。第一步地圖標北,將地圖方向與實際方向對應正確。第二步隊員在正確拿好圖后,需站在面向前進方向位置,將圖上符號與實地環(huán)境對照一直,并描述清晰前進方向。第三步快速規(guī)劃前進路線,路線規(guī)劃可進行順進與逆進方法,順進即是由出發(fā)點至到達點方向進行路線選擇;逆進即是由到達點至出發(fā)點進行路線規(guī)劃。順進適合簡單地形,逆進適合在復雜、路線多的場地使用。不論是何方法都需隊員在行進中快速選擇出明確的參照物,確保行進路線的正確性。路線與參照物選好后讓隊員進行描述,以此重復多次訓練,促使隊員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快速判斷力。如要進一步提高方向技術,則可選擇復雜點、無明顯參照物的場地,可設置多條路線,練習直線穿插。要求運動員快速看圖后,選擇好方向,在執(zhí)行,再重新回到起點,進行下一張圖紙練習。直線穿插對方向感要求特別高,在跑動過程中,由于受場地的影響,路線會不斷變化并偏離原來設置的路線方向,因此要時刻明確自己的方向,否則稍有一點偏離,都會偏離目標越來越遠,甚至丟失方向。
2.距離感的訓練
距離感是需要長期培養(yǎng)進而形成的,但要有意識地把它設置在平時訓練中,讓隊員形成自覺的意識習慣,學會快速地圖比例尺與實際距離的判換算和距離判斷。訓練可進行等時不同地形的訓練,如同一時間,在不同的路面(跑道、草地、山地等)進行跑步;同距不同路面所耗費時間,如平面路面所耗時間,爬坡路面需要耗時,起伏路面耗時多少等訓練,學會從時間、地形等方面去判斷所跑距離,通過地圖地形識別、比例尺換算,快速判斷出大概實地距離和估算所耗時間,讓隊員快速完成所判斷的距離,重復多次在多樣化地形、時間差異化進行訓練,逐步有意識的形成距離感。
3.空間感的訓練
在定向中我所使用的地圖是一張平面圖,而在行進中我們面對的是立體地形,所以定向越野需要運動員具備一定的三圍空間感。在定向比賽中場地都是未知的,是毫不熟悉的場地,當運動員一拿到地圖后,就應超前讀懂自身選擇的前進路線中所要出現(xiàn)的環(huán)境變化。因此培養(yǎng)空間感,首先隊員應熟悉掌握地圖上的各種符號代表著什么,再而重復進行平面地圖符號與實地情況進行對比、對照或是利用電子設備進行圖片對比分析,以此方法重復多次的進行訓練,并不斷運用不同的地形地貌符號等進行實際地形了解,實踐是最好的提升方法。
二、結論
定向越野在我國的發(fā)展雖遠不足國外的時間長,各方面水平都與國外有差距,可作為一項新穎項目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與發(fā)展。在這三十多年的普及發(fā)展中,對該項目的研究探討較少,而該項目訓練方法的研究更少。在定向越野運動中,體能是取得好成績的基礎,而技術是決定性因素,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我國在定向越野體能訓練方面多數(shù)是與田徑長跑訓練方法相似的,缺乏針對性,對定向越野體能的提高是有局限性的,而在技術上同樣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可想而知,想要提高定向越野的成績應從這兩方面入手,在體能上應該運用多種訓練模式相結合的跑法,如持續(xù)與間接、長距離耐力、變更速度設時跑、速度多變、定向間歇性組合練習、肌肉與無氧耐力訓練等訓練方法。同時也要靈活運用不同的場地進行訓練,這樣才能更好的結合定向越野的特點,才能更全面、更有效的提高體能。在技術上不能僅限于在簡單的場地上進行練習訓練,應多到不同的、復雜的地形上進行實戰(zhàn)練習,對于方向感的練習應多進行點與點之間的直線穿插練習,空間感練習則應該多進行記憶點訓練。以上則是我對提高定向越野在體能和技術訓練的一些見解。
參考文獻:
[1]李佳莉.定向運動專項體能訓練手段的應用效果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2.
[2]梁方勇.定向運動體能訓練方法探析[D].中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