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時代具有開放性、匿名性、平等性、互動性、即時性等特點,正是具備著這些特點互聯網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日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娛樂方式、學習方式等。在網絡環(huán)境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在主流意識形態(tài)、教學模式、教育者素質等方面不可避免的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需采取相應的應對之策,以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課的育人作用。
【關鍵詞】:網絡 思政課教學 挑戰(zhàn) 對策
一、網絡時代的特點
(一)自由性、匿名性
網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帶給廣大民眾一個與現實世界不同的虛擬世界,在這個虛擬世界里,用戶的言論自由、使用自由、信息流動自由。在網絡上人們無須考慮身份、地位、年齡等因素,可以就某個熱點事件暢所欲言,表達不同的觀點和見解。正是具備著大數據、多維度、高速度等獨特的信息傳遞方式的互聯網,它給予民眾的言論表達方式多種多樣,匿名表達也是被允許的,自由也就成了許多網民體驗網絡世界的最大感受。
(二)平等性、互動性
網絡是一個平等的空間,同時也是一個互動的世界。在互聯網上是不分等級的,沒有哪一個人比其他人好,你是什么樣的人僅取決于通過鼠標鍵盤表現出來的你。在現實世界中,由于需要考慮種種因素,表達想法時總是有所顧忌,諸如:在上司面前、在長輩面前、在老師面前,但在網絡世界里,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年齡、地位、身份等標簽,網民可以平等地交流。
二、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面對的挑站
(一)網絡的自由性、匿名性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提出挑戰(zhàn)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憑借著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的話語權,通過文化滲透這種潛移默化的手段強有力的沖擊著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腐蝕著高校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給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國都處在這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中,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不僅是經濟全球化,還伴隨著科技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與此同時在文化上的滲透現象更要引起我們的關注。自由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大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加豐富、鮮活的資料,極大地豐富他們的知識面并擴展了他們的眼界。但網絡的自由性、匿名性也使得高校大學生極易接觸到不良、反動信息的誘導。來自于西方的殖民文化正悄然地影響著高校大學生,侵蝕了他們的價值觀,動搖著他們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效果。
(二)網絡的平等性和互動性對于思政“灌輸”式教學模式提出挑戰(zhàn)
在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在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而大學生往往被動消極接受知識,主動性、能動性、創(chuàng)新性能力不強。長此以往,在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大學生的平等意識逐漸加強,但是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勢必不能滿足學生對于平等、互動的訴求,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缺失、能動性不強、參與性不夠,降低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效果。
三、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應對之策
(一)奏響主旋律,堅持馬克思主義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政權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fā)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一旦攻破,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蹦壳?,意識形態(tài)總體趨勢仍是敵強我弱、敵攻我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蓄意用其普世主義的價值觀來取代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野心從沒有改變。在互聯網時代,思政課教師應積極主動地應對網絡對于思政課教學所帶來的挑戰(zhàn),由被動變主動,必須要在網絡大背景下進行思政理論課教學,把互聯網作為同西方殖民文化作斗爭的主要場所,思想政治教師要根據網絡的特點積極主動的宣傳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主流意識形態(tài)在網絡上始終占據支配地位。還要廣泛地介紹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塑造高校大學生對于我們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
(二)轉變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模式
首先,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理念,由教師本位向學生本位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日益改變著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關系,網絡信息資源具有共享性、開放性,高校大學生也成為接受知識的主體。當代大學生擁有著嫻熟的網絡信息技術,見識較廣、思維敏捷,其自我意識、平等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參與意識等要求十分強烈,期待就某種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受教育者由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拥膶W習主體。另外,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應主動學習網絡信息技術,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來進行輔助思想政治課教學,采用集視頻、音頻、圖片、文字于一體的多媒體授課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授課方式具有生動、直觀、形象、立體等突出的優(yōu)勢,使學生在文字、聲音、圖片等三種感官刺激下積極主動的將課本知識內化,大大的激發(fā)了他們參與課堂的熱情,無形中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的效果。
總結: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已經成為當今時代不可逆轉的趨勢,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無時無刻不受到網絡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到的影響更加明顯。面對挑戰(zhàn),我們必須要順勢而上,奏響主旋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引導、堅持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理念,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堅持終身學習,主動學習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多媒體授課,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發(fā)揮好高校思政課的育人作用,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歐巧云.談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新[ J] .教育探索, 2009, (2).
【2】端木義萬:《美國傳媒文化》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 P100~101
【3】汪曉鶯.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J]. 中國成人教育, 2006(11):6.
作者簡介:劉佳琦(1996—)性別:女,研究生在讀,江南大學,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