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萍
情感是學生作文的原動力,只有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沖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情感,才能使師生在愉悅的寫作氛圍中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交流,在激情滿懷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使作文教學富有生命活力。以情融情,方能情至石開,使學生作文充滿真情,使整個作文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本文就如何寄情于作文教學中進行了探究?!敖處熋}——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教師批改——教師講評”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作文教學模式,流程長,結構散,主客倒,反饋少,忽視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千人一面,萬人一腔”。
一、命題激趣,誘發(fā)情感
作文是傾吐生活積累的過程,是學生實際生活的反映。學生作文首先接觸的是題目,題目新穎且有鮮明的色彩、飽滿的感情,才能使學生的寫作情感在心中激蕩起來。反之,命題不考慮學生的生活積累,不考慮能否引起學生寫作的興趣,在一定意義上會違背學生的寫作心理,壓抑學生的作文情感?!爸挥袕膬和牡琢鞒龅拿},兒童才會以極大的興趣對待它”葉圣陶的這句話道出了作文命題的真諦,命題要充分考慮兒童的感情實際和需要,必須符合學生的生活積累,觸動學生的心弦,誘發(fā)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命題要注意“四性”。一是啟發(fā)性。有啟發(fā)性的命題不但能勾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使之頭腦中浮現(xiàn)出作為寫作素材的各種各樣的鮮明形象,而且能拓寬學生思路,能由此及彼產(chǎn)生聯(lián)想,誘發(fā)他們潛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大腦皮層下的中樞神經(jīng)傳至大腦皮層的情緒沖動,好像在喚醒正在沉睡的大腦皮層細胞,使它們積極活動起來。趣味性的命題能喚起學生的這種情緒,使之產(chǎn)生“我要寫”的積極愿望。三是動情性。動真情,是學生作文的興奮點,動真情的命題能引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產(chǎn)生寫作沖動。四是靈活性。葉圣陶先生說過,命題作文是“不得已而為之”“學生所寫的,必須是學生積蓄的”。我們在命題時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傾向,注重靈活性。可采用“規(guī)定范圍(半命題)”“自由命題”等形式,使學生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愛好,拓寬思路,暢所欲言,“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帶著情境性的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為更有引發(fā)作用?!扒橐晕镞w,辭以情發(fā)。”只有受到環(huán)境、事物、氣氛的感染時,人才會產(chǎn)生相應的情感。當內心涌起不能自己的情感時,便要用文辭表達出來。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語言描繪、實物演示、聲像渲染、生活再現(xiàn)、現(xiàn)場表演等,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學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觀察、思維,更要使學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帶著感情去觀察,去深刻體驗和感受所觀察的事物,以言其心聲,不為文造情。經(jīng)過長期的練習,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情感,語言積累也隨之豐厚起來,作文自會大有長進。
三、下水引路,溝通情感
葉圣陶先生說:“教師善讀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則為學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蘇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視教師作文的“下水”,他認為學生不會寫作文,最簡單的原因,就是教師自己不會寫作文,學生從來都沒有聽過教師自己議論寫作文的切身體會?,F(xiàn)實的作文教學大都是教師按照既定的教學布置題目而已。
教師“下水”,可親自嘗試寫作的甘苦,了解關隘溝坎,取得指導學生作文的主動權,就能教在點子上,導在關鍵處。教師如能把自己如何打腹稿,怎樣立意選材,如何謀篇布局等體會告訴學生,利于密切師生關系,溝通師生情感;教師“下水”作文豐富的詞匯,精彩的篇章更能感染學生、陶冶學生;教師經(jīng)常“下水”垂范,還能以健康而強烈的感情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使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情動而相隨,喜歡作文。也只有高水平、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優(yōu)秀“下水”作文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才能師生一起共進,扎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一次我有針對性地組織了一次活動,布置了一篇喜歡的人物,師生共寫,相互交流,每個人寫出了自己真實的感受,也體會到作文不是那么生硬難寫,就是生活的自然表露,就是有情感、有藝術性的生活而已。
四、加強評改,深化情感
實踐表明,學生了解學習結果比不了解學習結果本身更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的情感,促進學生的進步。因而作文批改要及時,以滿足學生盡快了解自己寫作結果的情感需要。一是,要善于點撥,富有啟發(fā)性。恰當?shù)脑u語既能使學生明確方向,逐步找到作文門徑,又能通過它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二是,褒貶適度,注重鼓勵性。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作文批改要善于捕捉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特別對學困生更要多加鼓勵,讓每個學生見了作文評語后都有成功感。三是,評語要有親切感。美國專門從事中小學寫作教學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認為:“師生之間正常的個人磋商才是真正的寫作教學的基礎”。我想,他所指的“個人磋商”不只局限于師生間面對面的交談,也應包括“作文評語”這一形式。如若教師的評語內容空泛,只評不導,或不痛不癢,草草了事,就會使學生從情感上拒絕它,討厭它,甚至產(chǎn)生消極對立情緒。親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語氣,利于創(chuàng)設和諧的氛圍,使學生讀著仿佛覺得教師在同他親切交談一般,懷著愉快的心情,樂于動腦想,認真動手改。
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chǎn)生出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詞語?!弊⒅貙懽髑楦械呐囵B(yǎng),使學生對所寫事物激情滿懷,才能調動其他一切寫作因素有效運轉,打開寫作思路。以情融情,方能情至石開,使學生作文充滿真情,使整個的作文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總而言之,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用真實的情感來激發(fā)學生的靈感,使每一個孩子在快樂輕松的習作中健康成長。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