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春
摘要:新課改以來高中物理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一線老師,只有積極探索教學策略,才能實現新課改的教學目標。為此,本文結合個人高中物理教學實踐,在此談幾點個人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策略;探索
新課改頒布和實施以來,許許多多的教師就如何改進物理教學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嘗試,也取得了許多優(yōu)秀教學成果。那么,我們應從哪些策略入手實現高中物理教學工作的新突破呢?
一、注重課堂導入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物理教師,應加強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研究,采用積極有效的導入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快速進行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反之,如果課堂導入的方法不當,不但不會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還會因此影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興趣,從而降低教學效率。例如,采用外延法進行導入。在物理教學中,很多物理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其內涵。此時教師的導入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才能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印象,并順利理解概念內涵呢?教師可以采用外延法實施導入。所謂“外延法”就是通過外延知識來揭示概念內涵,將抽象知識轉化為學生便于理解和掌握的內容,達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力”的概念知識時,教師可以從拉、推等常見力這一外延實施導入,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力的概念,讓學生便于接受。這一方式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而且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此外,還可以用類比法、實驗法等多種方法進行課堂導入。
二、注重師生互動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師生互動是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才能完善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模式,是對教學進行反饋的有效途徑,不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例如,在教學“力學”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深入研究教材,從中提煉出以下幾個問題:三腳架為什么是世界上最為穩(wěn)定的結構?通過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并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經驗來考慮問題。同時,作為物理教師,可以結合板書畫圖,在黑板上畫出三腳架的結構草圖,讓學生在深入觀察中探究知識和真理。然后,物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PPT課件或視頻資料,為學生展示生活中常用的“三角形狀”,從而充分展現出“力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對物理知識的探究欲望。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倡學生大膽猜想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下,我們所培養(yǎng)出的學生大都具有對知識和技能較強的模仿能力,但是其創(chuàng)新能力卻明顯不足。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我們所重視的是考試結果,即考試分數,很少注重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不鼓勵學生經常提出問題,因此,在這種形勢下,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僅僅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其內涵;只能在題目上做到舉一反三,無法對思想進行類比和深化。因此,物理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問,并通過大膽猜想,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如:牛頓就因為一個落地的蘋果而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法拉第對于“電磁場”提出了假設,最終總結出了電磁感應定律。可見,有疑問才會有探索,有探索才會有發(fā)現,同時,學生在猜想的過程中,無疑加深了對知識的深層次掌握,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精神,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識。
四、充分運用物理模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物理模型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工具,也是與初中物理最大的不同所在,是理想化處理物理過程的結果。它能幫助我們抓住問題關鍵,略去次要因素,由等效處理、科學抽象等方法簡化而來。把復雜的大問題分解為多個小問題,把大過程分解為小過程,而這些小問題和小過程就是物理模型。所有的模型都有公式和方法、程序與之相對應,這都是格式化和一成不變的,具有極強的程序性特點。如點電荷、質點、平拋及自由落體運動等。很多物理問題的解決,離不開物理模型的幫助,而要想用好它們,我們必須先清楚這些物理模型是怎么來的,理解并掌握它們的含義與適用條件,并借助訓練不斷提高熟練程度。反復訓練才能提高能力。一旦你能實現對物理模型的靈活運用,就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知識與方法解決未曾碰到的問題,利用物理模型處理新問題。到那時,解決物理問題就很容易了。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我們老師只有積極探索嘗試,才能不斷總結新經驗、新策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在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實現新課改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冷文義.對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思考[J].九江學院學報,2010,(01)
[2] 王強.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10,(03)
[3] 韓現剛.高中物理課程新探究法[J].成功(教育),2013,(08)
[4] 覃民輝.高中物理學法指導探索[J].成功(教育),2013,(08)
[5] 孫艷美,王梅英.“三案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7)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