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芷若 趙暢 賀雅 周心如 王聰
摘要: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旗袍的文化內涵和歷史過程。營造一個不同年代或時期的旗袍(或旗袍的演變)展陳的空間和平臺,并賦予其商業(yè)價值。本項目以實際項目為載體,將環(huán)境設計、服飾設計、舞美設計進行跨界合作,綜合運用于課題,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關鍵詞:旗袍 商業(yè)文化 設計
一、旗袍的歷史文脈
旗袍,有著巨大的受眾群體,是現如今擁有廣泛銷售市場的服飾文化。但是隨著現代改良旗袍市場的不斷擴大,使旗袍傳統的一面漸漸被人忽略,人們總是自認為了解旗袍,但實際能將旗袍的形制、式樣、發(fā)展演變梳理清楚的卻寥寥無幾……
旗袍,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有諸多爭議,但它的存在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旗袍不單單襯托著東方女性之美,更傳承著中華千年以來女性服飾的豐厚歷史。不論它如何演變,其中蘊含的文化終有源頭可循,與現代的各色服裝相比,旗袍不僅多了一個框架,同時也多了一份傳統的意義。它或許難以與現代的潮流趨勢進行完全的融合或者碰撞,但是正是由于這樣的文化束縛,讓旗袍富有了別樣的標簽和特點。
旗袍風尚的起始時間,通常認為在20世紀民國時期源自中國,同時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后,旗袍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其樣式也從商,周的開襟袍服變?yōu)榱硕喾N多樣的開襟方式,旗袍的樣式在不斷地變遷,制作旗袍的材料也在不斷的更新變化。與此同時,旗袍被中華民國政府于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可見其在影響力和重要性。六七十年代中,旗袍由于一些原因在國內被冷落。八九十年代年代的旗袍在逐漸地復蘇,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來,旗袍作為女性獨立和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所被人們熟知。直到今天,依然有一些少數民族和偏遠山區(qū)的老奶奶穿著清朝形制的旗袍,但是大部分人所熟知的還是現代的旗袍。即使這兩年在年輕一代中已經出現了一批喜歡研究和收藏傳統旗袍的人,也多了很多傳統旗袍的培訓課程,但是處于城市中的很多年輕人卻對傳統的老旗袍和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模棱兩可。如今,中國的旗袍制造已經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狀態(tài),但是對于今日的我們來說傳統旗袍工藝的傳承,并不是很好。
在國外,人們對這個特含東方文化的女性服裝的熱情不斷增加,他們不斷將旗袍與西方文化相融合,呈現出了一個全新的,現代化的旗袍。但是,旗袍本身所蘊含的文化是無法體現的,許多人認為國外的旗袍多與時裝相掛鉤,其中傳承著真正老旗袍工藝的卻少之又少。正因如此,21世紀的今日,這樣逐漸現代化的旗袍反而勾起了人們對其源頭以及文化底蘊的好奇。
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隨著傳統文化地位的不斷升高,隨著中國傳統文化對外的不斷輸出,傳統旗袍的發(fā)展前景樂觀。獨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旗袍已然形成了獨立的服裝文化體系,不僅僅立足于市場的需求,也立足與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
同時,對于傳統旗袍的展陳,國內已經出現了一些專業(yè)化的展館,例如與2009年竣工的江寧織造博物館,它是一所包含名著,絲織品及元明清歷代云錦織物的遺址博物館。而對于傳統老旗袍的售賣只存在于一些古玩交易市場。傳統旗袍的點點滴滴在21世紀的今天不斷引起人們的好奇和注視,充滿傳統旗袍元素的商業(yè)化旗袍館設計也有著廣泛的發(fā)展空間。
二、傳統旗袍抽象模型設計與市場融合
將對傳統旗袍文化進行梳理和呈現,分年齡段調查公眾對其喜愛程度及了解程度。對古旗袍文化元素采集和整合,巧妙融合于旗袍館商業(yè)設計和其模型設計之中,并做出相應的旗袍館設計效果圖和模型。
嘗試將傳統旗袍的展館與市場相結合,為各種熱愛旗袍服飾或其文化的人群提供一個傳統旗袍文化的市場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濃郁的中國的傳統旗袍文化,也為其提供一個文化氣息濃郁的商業(yè)市場。
三、項目簡述
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梳理傳統旗袍造型姿態(tài)。將傳統旗袍文化進行深度挖掘,提煉出其設計元素。設計出含有傳統旗袍的歷史進程和文化內涵的及展陳和售賣為一體的旗袍館。將傳統旗袍設計元素和現代旗袍館的設計相結合,并將老旗袍所承載的文化和內涵用富有吸引力和活力的方法在旗袍館中展現出來。
1. 如何有條理的梳理旗袍主要文脈。
2. 如何在傳統的旗袍中找尋它的特色和設計元素,并將其與現代旗袍館相結合。
3. 如何在現代的商業(yè)化的旗袍中找尋傳統老旗袍的重要意義。
四、方案制定
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對傳統旗袍進行調查和資料的整合,提取出其中蘊含的設計元素和傳統服裝文化的特色,結合現代需求(商業(yè)化)以及以歷史演變過程和文化內涵介紹為主,集展覽、介紹、出售為一體的小型商業(yè)化旗袍展館設計,符合傳承傳統文化的設計目標,并在老師的建議下以及組員的社會調查下做出相應調整,最終定稿成型。
五、結語
在面對如今大眾對傳統旗袍的不了解,和缺少集傳統旗袍的展陳和售賣為一體的旗袍館的情況下,迫切需要對傳統旗袍進行研究和傳播。而本項目負責人具有一定關于旗袍和老物件資料的儲備,有完成項目研究的基礎,同時小組成員有專業(yè)知識和動手能力的保證,并具備學院專業(yè)老師的指導,相信在小組成員和指導老師的團結協作共同努力之下,定能保證項目順利完成。
通過對專業(yè)課程與對近代旗袍元素的探究,初步學習和了解環(huán)境設計的方法,對古色古香旗袍和現代裝飾風格的融合裝修設計,對目前市場上旗袍元素和風格的初步調研,了解人們對于旗袍元素裝飾風格的看法和建議。
參考文獻
1.喻雙雙.旗袍設計與裁剪.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8.9
2. 吳沁江.云裳釵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8.1
3. 宋路霞.上海名媛旗袍寶鑒.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1.1
4. 江南,談雅麗.讀圖時代符號中國:旗袍.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8.1
5. 劉瑜.中國旗袍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7.1
6. 鄭嶸.旗袍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