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新一期的《中國紀檢監(jiān)察》雜志刊發(fā)“還老百姓一片朗朗乾坤——黑龍江嚴查哈爾濱呼蘭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案”一文。文章首次披露呼蘭區(qū)委原書記朱輝、區(qū)政府原區(qū)長于傳勇、區(qū)政協(xié)原主席孫紹文等當地多名“重量級”官員為呼蘭“四大家族”的涉黑涉惡勢力充當“保護傘”。值得一提的是,自6月5日中央掃黑除惡第14督導組進駐黑龍江省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呼蘭區(qū)14名官員充當“保護傘”相繼被查。
《中國紀檢監(jiān)察》雜志指出,“四大家族”分別是:以于文波為首的于家;以楊光、楊宏和楊榮等為首的楊家:以王志江為首的王家;以董俊珍為首的董家。于文波被查處前,是資產龐大的億興集團實際控制人;楊家掌控鑫瑪熱電集團等近百家企業(yè),在供熱供暖、房地產、公交線路、商貿等行業(yè)領域進行壟斷經營……此外,于文波、楊光等人還利用各種手段,為自己罩上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先進人物、杰出青年等多種光環(huán)。
“四大家族”勢力、影響力究竟有多大?當地干部介紹,有兩個現象就能說明問題。其一,楊光人稱“楊書記”,于文波人稱“于區(qū)長”。當地可能有人不知道在任區(qū)委書記、區(qū)長姓啥名誰,但是沒有人不知道“楊書記”“于區(qū)長”大名;其二,以往當地一些干部群眾都“樂于”與“四大家族”搭上關系,家里有紅白喜事,只要“四大家族”安排人來,即使空手都是倍有面子的事;有的干部認為,沾上楊、于兩家,或者被認為是某家線上的人,自己“進步”就會快。
此次,《中國紀檢監(jiān)察》雜志還剖析了呼蘭黑惡勢力坐大,大體上是“三部曲”:第一步,違規(guī)攫取利益,逐步形成一定勢力。如楊、于兩家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本世紀初逐步完成原始積累,為形成涉黑涉惡勢力奠定基礎:第二步,圍獵官員,培植“保護傘”。于文波案起訴書顯示,其團伙為拉攏腐蝕國家工作人員,送禮金、購物卡、辦公桌椅合計234萬多元;第三步,肆意妄為,稱霸一方。除建筑、供熱、交運線路外,甚至殯葬、收廢品等都被壟斷。
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家族”中先是于家被查處。今年6月10日,于文波等16人涉嫌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被提起公訴,于文波被訴罪名多達10項。6月下旬以來,其他三家(楊、王、董)相繼被查處。截至目前,公安機關抓獲楊家涉嫌黑惡犯罪團伙成員67人,查實涉嫌刑事犯罪案件93起。
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中央掃黑除惡第14督導組進駐黑龍江省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呼蘭區(qū)14名官員“充當保護傘”被查,其中呼蘭區(qū)委原書記朱輝、呼蘭區(qū)原區(qū)長于傳勇、呼蘭區(qū)政協(xié)原主席孫邵文都成了這些人的“保護傘”。公開履歷顯示,這14名被查官員均為哈爾濱人,且仕途均未離開哈爾濱。其中8人的簡歷上標明為“呼蘭人”,4人被查時已退休。多人仕途有交集,有的為上下級關系。比如,劉東任呼蘭區(qū)域管局局長時,胡樹河為該局副局長:侯玉任呼蘭區(qū)國土資源局局長時,王洪軍任該局副局長。 (摘自《北京青年報》8.18)